查看原文
其他

哲思雨 | 一夫一妻制符合人性吗?

2016-07-08 朱晓宇 哲学园


原创授权稿件

欢迎个人转载

机构或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小编

zhexueyuan2013@163.com


哲思雨系列之三


一夫一妻制符合人性吗?

朱晓宇


你为什么渴望多样化的性伴侣(之一)?

为什么男人都想做唐璜(之二)?

库里奇效应使男人和女人渴望性伴侣的多样化,然而大多数现代社会实行的却是一夫一妻制,一对新人喜结连理,同时也自愿放弃了婚姻期间与其他人谈情说爱和结婚的合法性,然而有些人放弃得不够彻底。2002年达冉·摩根斯坦在加拿大创建了一个名为“阿什丽·麦迪逊” (Ashley Madison Agency)的交友网站,专门为有意寻找婚外恋的已婚男女提供服务,短短十几年就吸引了四千六百万遍布全球53个国家的会员,他们的口号是“人生太短暂,来场婚外恋”(“Life is short. Have an affair.”)。麦迪逊网站的成功说明许多婚姻并非像童话故事所预言的那样“从此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生活”,因为婚姻生活里暗藏了太多童话故事没有交代的情节。




生存和繁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指导原则,一切能帮助生物个体达到这个目标的行为都会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比如唐璜在征服女性的过程中所体验的快乐和成就感就是大自然对他的嘉奖。然而,无论唐璜多么成功,性爱还只是第一步,如果被他抛弃的女人无法独自抚养他们的孩子的话,他的基因也很快就会被淘汰,因此,从进化论的角度看,他的子女的成活率决定了他追逐女性的行为的终极意义。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大脑的尺寸不断增长,变得越来越聪明,但是当人类直立行走以后,女性的骨盆和产道变得狭窄,成熟的胎儿头部太大难以通过,因此跟其它物种相比,人类的新生儿其实是早产儿,他既不能走也不能跑,非常脆弱和无助,需要母亲长期的哺乳和照料。育儿期间的妇女无法采集食物,而且要面对众多猎食的敌人,没有父亲的参与,婴儿很难长大成人并继续传宗接代。


父爱的进化使一夫一妻制成为可能,出于父爱而留在家庭里与孩子的母亲一起养育孩子的男人的基因传给了下一代,而抛弃家庭继续追逐新鲜感的男人的子女成活率低,基因逐渐被自然选择淘汰出局。1997年出品的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对父爱做了最动人的刻画,身陷纳粹集中营的男主人公为了保护幼小的儿子免受伤害而竭尽全力,最后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每个男人的基因里都携带着对追逐多样化的性伴侣的天然渴望,同时也蕴藏着对子女的爱和培养高质量继承人的执着,因为他的物质资源和情感资源都是有限的,他必须在这两种欲望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除了上述的生物学动机,一夫一妻制也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自古以来,政治权力掌握在男人手里,如果库里奇效应对男人的影响远远超过女人,那么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建立一夫一妻制呢?一个流行的说法就是现代社会的女权运动迫使男人接受了婚姻中男女平等的观念,但这个解释不尽人意。首先,早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一夫一妻制就已经十分健全了;其次,如果单纯为了追求男女平等,那么一夫多妻制和一妻多夫制并行也完全可以实现这个目标。



现在让我们来思考一个婚姻制度的模型,假定在婚姻市场上有100个男人和100个女人,按照每个人的综合市场价值在各自的性别群体里排序,那么在一夫一妻制的社会里,排名相同的男人和女人会配对结婚。尽管大家都希望和排名更高的异性结婚,但他们已经被同性的排名更高的竞争对手所占有。

假如这个社会是一夫多妻制的,情况就会有所变化。如果排第60名的女人决定抛弃自己的未婚夫,嫁给排名第6的男人做第二个妻子,那么从排名第61到第100的女人都可以依次向上移动一格,跟比自己排名高一级的男人结婚,同时,排名第6的女人被迫与另外一个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排名第100的男人失去了娶妻生子的机会。如果平均每个男人娶两个妻子的话,排名第51到第100的男人只能单身。可想而知,失去性伴侣和生育机会的男人或者留在原住地发泄愤怒,或者背井离乡去其它地方寻找女人。



正因如此,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应该比一夫多妻制的社会更有经济和军事的发展优势,因为年轻力壮的男人愿意留下来劳动赋税、当兵服役和娶妻生子。掌握社会财富和政治权力的男人为了收买人心提高生产能力和增强军事实力,不得不放弃对有限的性资源的贪欲而与下层男性公民达成妥协,因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对他们的生存和权力至关重要。
一夫一妻制是唯一可以为每个人提供一个配偶的分配制度,如果很多男人失去娶妻生子的机会,社会会变得非常危险。男人之间争强好胜激烈竞争,为了获得他人的尊重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从而吸引异性,他们甚至会不惜使用暴力的手段。加拿大心理学家马丁·戴利(Martin Daly)和玛戈·威尔逊(Margo Wilson)发现了“婚姻的安抚效应”,在25岁至35岁的男性中,未婚男人谋杀另一个男人的概率是同龄已婚男人的三倍。显然,男性之间的不平等比女性之间的不平等更具有破坏力。

因此,与其说一夫一妻制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妥协,还不如说是男人内部的妥协,它体现的不是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平等而是男人内部对性资源的分配的平等。那么在此制度下,女人内部是否平等呢?



罗伯特·莱特在《道德动物》(The Moral Animal)一书中探讨了婚姻制度的人性基础。男人的生物进化理想是多妻多子,而女人则希望为自己和子女获得最大化的物质与情感资源。一夫一妻制让社会底层的男人得到平等的性资源的分配,保护上层的女人独享丈夫的财富,却令贫穷的女人丧失了移动到社会上层为富裕的男人做合法妻子的机会。显然,一夫一妻制会受到上层社会的女人和下层社会的男人的欢迎,同时上层社会的男人也有充分的理由做出妥协和让步,似乎只有社会下层的女人一无所获。

毋庸置疑,当男人在各方面条件相差无几的时候,没有哪个女人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丈夫,但是如果必须在独占一个贫穷的男人和分享一个富裕的男人之间做出选择的时候,有些女人会为了给自己和子女寻找可靠的生活保障而选择后者。所以,当社会的贫富差距缩小,一夫一妻制会相应地得到加强。



无论一夫一妻制具有多少生物基础和社会功效,它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性行为完全限制在婚姻内部。动物世界里一夫一妻的现象并不少见,90%的鸟类,3%的哺乳动物,和15%的灵长类是一夫一妻制的,另外,有些爬行类、鱼类、和昆虫类也采用一夫一妻的模式,但是,相亲相爱出双入对的夫妻却并不一定永远忠实于对方。例如,尽管90%的鸟类结成夫妻并共同养育子女,但科学家发现,任何一个鸟巢里都有30%以上的雏鸟不是男主人的亲生骨肉。加州大学的生物遗传学家帕特丽沙·阿黛尔·戈威缇(Patricia Adair Gowaty)发现,在180个不同种类的一夫一妻的燕雀当中,大约只有10%完全忠实于自己的配偶。
科学家还研究了红翼乌鸫鸟,它们在交配季节始终保持一夫一妻的生活方式。科学家给几只雄鸟做了输精管切除术,当交配季节来临的时候,它们跟往年一样,照例按部就班地确立自己的领地,寻找配偶,努力生孩子。最终,这些丧失生育能力的雄鸟的配偶一一顺利地生育了子女。婚外性行为最多的是辉蓝细尾鹩莺和壮丽细尾鹩莺,生物学家们吃惊地发现竟然高达65%的雏鸟是婚外性行为的产物。

这些鸟儿与阿什丽·麦迪逊的用户异曲同工,他们表面上过着一夫一妻的生活,暗地里却瞒着自己的配偶追求多样化的性体验,这种行为究竟是说明一夫一妻制压抑人性呢还是说明人需要通过修养自身和克服动物性而升华成为真正的人?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一件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