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取长教授:二十年磨一剑,优替德隆进医保为乳腺癌治疗利刃添光!
导读
近年来,乳腺肿瘤领域系统治疗蓬勃发展,新药不断涌现,国家每年落实医保药品目录更新工作,切实提高药物可及性、真正实现“救命药降价保供”,惠及万千患者。2023年1月18日,华昊中天原研国家Ⅰ类新药新一代微管抑制剂优替德隆注射液(优替帝®)被正式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2年)》,并于2023年3月1日起正式执行。此举将进一步降低我国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医疗负担。在这一背景下,医脉通特邀湖南省肿瘤医院欧阳取长教授为我们解析优替德隆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对晚期乳腺癌患者一线治疗的重大意义。
择“优”而从,全面可及——优替德隆晚期乳腺癌一线适应症医保全覆盖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我国乳腺癌新发病例41.6万例,其中约3%-10%的患者在确诊时即有远处转移,而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约有30%最终会进展为晚期乳腺癌,晚期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28%1。
多年来,研究者们一直探索如何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作为乳腺癌治疗基石的化疗药物相对进展较慢,而优替德隆是十多年来全球唯一获批的具有新型分子结构的微管抑制剂,获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立项品种,突出的创新技术优势为晚期乳腺癌治疗带来突破:
晚期一线适应症全面覆盖:优替德隆在我国获批联合卡培他滨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包含蒽环类/紫杉类)化疗方案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适应症全面覆盖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突破了我国长期以来晚期乳腺癌化疗的困境。
晚期一线适应症医保全面覆盖:乳腺癌长期治疗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本次国家医保目录纳入优替德隆,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种化疗方案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使用优替德隆均可报销,这意味着晚期乳腺癌一线适应症被医保覆盖,大大降低了患者治疗负担,保障患者获益最大化。
中国原研,国药之光——Ⅲ期临床研究奠定一线治疗地位
十年磨一剑,一朝显锋芒。优替德隆是华昊中天自主研发的通过基因工程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埃坡霉素类衍生物。优替德隆注射液凭借BG01-1323L研究2的出色数据于2021年3月获批上市,成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的首个且目前唯一境内企业自主开发的微管抑制剂国家Ⅰ类创新药。
BG01-1323L研究:聚焦全中国人群研究,更加贴合我国患者
在Ⅲ期BG01-1323L研究中,优替德隆展现出了突出的疗效,中国方案登顶国际学术舞台,研究结果分别在2016年及2018年ASCO会议上做口头汇报;此后该结果陆续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2、Annals of Oncology3(图1)。
图1 优替德隆研发历程
BG01-1323L研究2是一项在全中国人群中开展的临床研究,在中国26家医院进行的多中心、开放标签、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405例蒽环类和紫杉类化疗方案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卡培他滨单药治疗,优替德隆联合卡培他滨的客观缓解率(ORR,49.8% vs 26.7%,P<0.0001)和临床获益率(CBR,60% vs 33.3%,P<0.001)均显著提高近100%,并取得无进展生存期(PFS,8.57 vs. 4.11,P<0.0001;HR=0.46)、总生存期(OS,20.9 vs. 15.7,P<0.0032;HR=0.69)双重获益,降低了晚期患者死亡风险31%。
值得一提的是,BG01-1323L研究2全面覆盖了既往接受1~4线化疗、所有分子亚型、(未)出现内脏转移的患者(图2),并且无论患者何种分子亚型、是否内脏转移,PFS和OS均有显著获益。
图2 BG01-1312L研究:全面覆盖各类型晚期乳腺癌患者
权威指南一致推荐,奠定优替德隆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地位
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助力优替德隆2022年连获《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版)》、国家卫生健康委《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2版)》、《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等权威指南推荐(图3)4-7,并且在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中“优替德隆+卡培他滨”联合方案为晚期乳腺癌用药I级推荐,奠定了优替德隆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的地位。
图3 权威指南一致推荐
长路漫漫,未来可期——优替德隆助力晚期乳腺癌长期生存
长期应用不易耐药,安全性可靠
目前紫杉类药物仍是我国晚期乳腺癌的治疗优选,但紫杉类药物耐药的问题也困扰着临床医生和患者。优替德隆作用机制与紫杉醇相似,但与紫杉醇的结合位点不完全相同,克服了紫杉类药物的耐药问题,不易产生耐药,为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新选择,其疗效BG01-1312L研究中已充分证明。
此外,安全性也是乳腺癌治疗中重要的考量之一。血液学毒性是化疗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常造成患者剂量减低或停药,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存时间,优替德隆突破了这一限制,展现出低毒的优势3。BG01-1312L研究3显示,优替德隆安全性可控、可管理,联合卡培他滨血液学毒性未增加,肝肾功能损害轻微,主要增加的不良反应为外周神经病变,且96%的患者均可恢复至0-1级,中位恢复时间仅3周,且无4级外周神经病变发生。可控的安全性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更适合患者长期使用。
进入医保,利刃添光,助力更多患者可及
优替德隆作为我国批准的首个且目前唯一中国自主开发的埃坡霉素类国家Ⅰ类创新药,之前凭借突出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已获得权威指南一致推荐,成为临床医生乳腺癌化疗中的一把利剑,现在被纳入医保可谓是“利刃添光”,填补了医保目录中无国产创新微管抑制剂化疗药的空白,其意义重大深远。相信这一举措将惠及更多乳腺癌患者及家庭,让我国更多的乳腺癌患者能够“用得起”、“用得上”,帮助更多患者实现长期生存。
专家简介
欧阳取长教授
湖南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乳腺癌学组常务委员
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乳腺学组副组长
湖南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兼乳腺癌学组组长
湖南省妇幼保健与优生优育协会妇科与乳腺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中文版编委
《肿瘤药学》副主编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阅览)
1.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 [J] . 中华肿瘤杂志, 2022, 44(12) : 1262-1287.
2.Zhang P, et al. Lancet Oncol. 2017 Mar;18(3):371-383.
3.Xu B, et al. Annals of Oncology, 2021, 32(2): 218-228.
4.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2022. http://www.nhc.gov.cn/yzygj/s2911/202204/a0e67177df1f439898683e1333957c74.shtml.
6.https://cacaguidelines.cacakp.com/pdflist/detail?id=63
7.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 [J] . 中华肿瘤杂志, 2022, 44(12) : 1262-1287.
相关阅读
编辑:Sunny
审校:Kino
排版:Uni
执行:Yun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