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优替德隆治疗多线经治激素受体阳性肝转移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长生存获益

医脉通 医脉通肿瘤科 2024-03-20

前言

目前,晚期乳腺癌患者在蒽环类/紫杉类化疗失败后的治疗选择仍很有限。对HR+患者多线内分泌治疗耐药后如何选择化疗方案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分享一例绝经前HR+/HER2-型晚期乳腺癌肝转移诊疗病例,该患者经手术及术后多线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在五线治疗中应用优替德隆为患者提供了长达12个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并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


病例提供专家信息

桂欣钰 博士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主治医师

  •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

  • 主要从事乳腺癌的内科治疗专业

  •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专业青年委员会会员

  • 发表多篇SCI论著、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患者情况


患者为42岁女性,29岁起病,主因“2010年10月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015年12月发现复查肝转移”就诊。既往史无特殊,既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时间2011年9月,否认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家族史。


现病史


1

2010年7月

发现直径约3-4cm的右乳肿物,质硬,活动性差,伴有乳头少量溢液。未行术前穿刺活检及新辅助治疗。

2

2010年12月

  • 行右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 术后病理: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大小6cm,组织学分级II级,伴导管原位癌;淋巴结转移8/24;免疫组化:ER(+++),PR(±),HER2(2+),Ki-67不详;HER2 FISH:无扩增

3

2010年12月-2015年12月

  • 辅助化疗:术后行AT方案辅助化疗6周期,具体:多西他赛+表柔比星;不良反应:骨髓抑制III度、消化道反应I度;

  • 辅助放疗:25次,具体不详;

  • 辅助内分泌治疗:口服他莫昔芬3月后,自2011年9月改为戈舍瑞林+来曲唑,至2015年12月;

  • 未规律复查

4

2015年12月

  • 复查腹部CT:肝脏多发低密度影,最大灶直径约5cm。

  • 行肝转移病灶穿刺活检,病理:见上皮样恶性肿瘤,考虑为低分化腺癌转移;免疫组化:ER(+90%)、PR(+70%)、HER2(2+)、Ki-67(+40%);HER2 FISH:无扩增

  • 无疾病生存期(DFS):5年


临床诊断


右乳浸润性导管癌改良根治术后转移pT3N2M1 IIIA期→IV期

原发灶Luminal型(HER2阴性)

肝多发转移Luminal B型(HER2阴性)


病例特点


患者为青年女性,乳腺原发灶和肝转移灶均为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后行辅助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4年,出现肝多发转移,为继发内分泌耐药。


患者情况


1

2015年12月-2017年6月

  • 一线治疗:紫杉醇+吉西他滨*6周期,序贯吉西他滨维持*6周期,后续行氟维司群内分泌治疗*10月

  • 不良反应:白细胞下降II度,肝功能损伤I度

  • 疗效评估:6周期后复查评效PR

  • 2017年6月20日复查:肝转移3.7*3.2cm,评效PD,PFS:18月

2

 2017年6月-2020年1月

  • 二线治疗:白蛋白紫杉醇+卡培他滨*6周期,序贯白蛋白紫杉醇单药*6周期,后续卡培他滨+环磷酰胺维持

  • 不良反应:白细胞下降III度,中性粒细胞下降II度;手足反应1度

  • 疗效评估:2周期:PR(肝转移缩小43%),4、6周期:维持PR

  • 2020年1月评效:PD,PFS:30月

3

2020年2月-2021年6月

  • 三线治疗:白蛋白紫杉醇*10周期,后续行依西美坦+西达本胺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

  • 2021年6月评效:PD,PFS:17

4

2021年6月-2021年7月

  • 四线:长春瑞滨口服*1周期

  • 2021年8月评效:PD(肝转移瘤较前增多、增大,最大者位于S8段,大小5.3*4.0cm),PFS:1月

5

2021年9月-2022年9月

  • 五线:优替德隆+依托泊苷*17周期

  • 不良反应:神经毒性I度,中性粒细胞下降III度

  • 疗效评估:2022年1月24日和2022年5月26日和2022年7月16日腹部CT:肝多发转移(1.91*1.49cm),评效PR

  • 2022年9月3日评效:肝PD(较前进展:3.5*2.4cm),PFS:12月

6

2022年9月-至今

  • 六线:托瑞米芬+阿贝西利

  • 疗效评估:3月后评效PR(2*1cm),之后复查:维持PR

  • 2023年3月22日腹部CT:肝脏多发转移瘤较前缩小(2.7*1.3cm);

  • PFS:>7月


治疗回顾


  • 一线:紫杉醇+吉西他滨*6周期→吉西他滨维持*6→氟维司群内分泌维持*10m PFS:18m

  • 二线:白蛋白紫杉醇+卡培他滨*6→白蛋白紫杉醇单药*6→卡培他滨+环磷酰胺维持  PFS:30m

  • 三线:白蛋白紫杉醇*10→依西美坦+西达本胺 PFS:17m

  • 四线:长春瑞滨*1 PFS:1m

  • 五线:优替德隆+依托泊苷*17 PFS:12m

  • 六线:阿贝西利+托瑞米芬 PFS:>7m


专家点评


点评专家信息

宋国红 教授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乳腺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科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项目

  •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癌症研究所NCI访问学者

  •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乳腺疾病专委会主任委员

  •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乳腺癌精准靶向诊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高级人才评价项目专家

  • 中国女医师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乳腺疾病分会常委


该患者发病年龄29岁,属绝经前HR+/HER2-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及术后内分泌治疗后发生肝转移,经紫杉类等多线治疗后肝转移再次进展。

 

对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其基石选择,如出现内分泌治疗耐药,后续治疗可考虑化疗。同时,《2022版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1认为,对于肿瘤迅速进展、内脏转移广泛或症状明显、存在内脏危象、需要快速减轻肿瘤负荷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化疗可考虑作为起始治疗手段,提供起效更快更有效的治疗。

 

目前在HR+晚期乳腺癌患者的化疗方案中,以紫杉类和蒽环类药物为主,但晚期乳腺癌患者对紫衫及蒽环类化疗出现耐药后的化疗药物选择有限。该病例经四线治疗后再次发生病情进展,同时对化疗耐受能力也下降(四线化疗长春瑞滨PFS 仅1个月),后续需在有限的化疗方案中优选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优替德隆在本例绝经前HR+/HER2-乳腺癌肝转移患者的五线治疗中带来长达12个月的PFS获益,并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

 

优替德隆是中国的原创埃坡霉素类微管抑制剂,具有与紫杉醇相似的作用机制、不同的结合位点,得以突破紫杉类耐药机制,不易发生耐药2,且对于伴有内脏转移的患者也证实具有生存双获益。本例中的优替德隆使用长达17个周期,远超后线化疗治疗使用周期,同时在伴有肝脏的多处转移的情况下,优替德隆的治疗亦能对转移病灶产生良好的控制。优替德隆联合方案血液学毒性未增加3,其他不良反应也均可控可管理,适合长期使用,有助于减轻患者治疗经济负担,提升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双重获益。

 

在优替德隆的关键性注册Ⅲ期临床试验中,对于蒽环类或紫杉类治疗失败的晚期乳腺癌,优替德隆联合卡培他滨较卡培他滨单药,客观缓解率(49.8% vs 26.7%,P<0.0001)和临床获益率(60% vs 33.3%,P<0.001)均显著提高,中位PFS由4.11个月显著延长至8.57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54%,中位总生存时间(OS)由15.7个月显著延长至20.9个月,死亡风险降低31%。在HR+/HER-亚组中,PFS更是显著延长达10个月,其中内脏转移患者的PFS和OS均有显著获益4。此外,Meta分析5显示,在晚期乳腺癌优替德隆与艾立布林常用单药或联合化疗方案的间接比较中,优替德隆联合卡培他滨取得了PFS和OS相对双获益。

 

凭借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优替德隆获得《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3版)》6、国家卫生健康委《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7、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2版)》8、《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9等乳腺癌领域权威指南一致推荐。其中,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Ⅰ级推荐(1A)“优替德隆+卡培他滨”联合方案作为晚期乳腺癌用药,奠定了优替德隆晚期乳腺癌一线治疗地位。

 

基于以上临床试验数据及实践经验,优替德隆可为晚期乳腺癌患者提供全新的化疗选择。作为我国首个被纳入医保目录的国产创新微管抑制剂化疗药,优替德隆有望使更多乳腺癌患者实现“好药用得起”,延长生存时间,提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向上滑动阅览)

1. Zhang P, et al. Lancet Oncol. 2017 Mar;18(3):371-383.

2. Costas D Arvanitis, et al. Nat Rev Cancer. 2020 Jan;20(1):26-41.

3. Xu B, et al. Annals of Oncology, 2021, 32(2): 218-228.

4. Xu B, Sun T, Zhang Q, et al. Annals of Oncology, 2020,Nov 11:S0923-7534(20)43130-8

5. Zhao, et al. BMC Cancer (2021) 21:758.

6.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3[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乳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 2022.

8. https://cacaguidelines.cacakp.com/pdflist/detail?id=63

9.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乳腺癌专家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 中国晚期乳腺癌规范诊疗指南(2022版) [J] . 中华肿瘤杂志, 2022, 44(12) : 1262-1287.


编辑:Shirky

排版:Uni

执行:Babel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