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回家过年|年俗No.15【距离春节还有11天】

2016-01-27 优才成长

哪怕千里迢迢,纵使一票难求,也挡不住一往无前的身躯,去圆心中一年的牵挂。




临近春节,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数以万计的人,跨越千山万水,花上不菲的车资,忍受路途拥挤不堪的艰辛和痛苦,只为回家。




为什么我们过年一定要回家,而且是如此强烈的集体意识?回家过年就像一种仪式,它已经融入我们的血液,成为本能,一种生命的基因遗传;回家过年,能让我们获得归属感、心灵慰藉和重新出发的能量。



过年回家是认宗寻源的文化仪式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实施的一项5000多人参与的在线调查显示,33.2%的人认为,过年回不了家,那就是天塌下来的大事。


一位心理咨询专家介绍了自己的一段经历。有一年,他还不满一岁的女儿出麻疹,他独自带着女儿在家,让妻子回老家过年。如今女儿已经长大成人结婚了,那个年还那么深地刻在他的记忆里:他一个人孤独地守着孩子,听着楼上楼下觥筹交错,四周一片鞭炮声,他的内心感到很孤独、凄凉。虽然正月十五回老家了,但半年左右,总觉得心悬在半空中落不了地。没有回家过年的缺憾确实有点天塌下来的意味。为什么会这样?万家富分析,过年回家,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它早已内化为人们的情感密码,即使不明白,也会成为一种惯性行为。




年有什么来历?现在多把过年看做一种民俗,流传的也是一些民间传说。其实在古代,它首先是一种神圣而庄严的宗教礼仪。


“年”这个字到周代才有,商时称年为“祀”,“祀”的意思,就是四时已过,要奉祀神灵祖先了,过年的习俗便源于此。中国是农耕古国,人们生活得好坏完全依靠天地雨水和时序的变化。中国人自古相信,只有在自然神的引领和关照下,人类才能获得有保障、有秩序的生活。“年”是一年时序变化之始,所以在这个时节祭祀天地诸神,表达对天地的敬畏,便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活动。到了民间,也有很多做法来表达对自然神和祖先的敬意。周代普通民众并不能立宗祠家庙,只能在家中祭祖,很多农村堂屋至今仍有摆设香几的习俗。随着时光流逝,村庄也可以立宗祠和家庙了,所以宗祠祭祀便成为民间过年的一个重要内容。除此之外,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爷,除夕夜设天地桌接神,供奉天地诸神等,都是民间过年的重要礼仪。




因为家族宗祠和祖先墓地都在故乡,祭祀又关系到整个家族和个人的命运,所以“过年回家”便成为很多离乡游子一个必然的选择。中国传统文化是以生命和血缘为中心,展开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的,所以家族和父母自然被看做个人生命与价值的源头。




现代社会,虽然很多传统仪式被人们忘记了,但“过年回家”作为一个强劲的文化密码却被保存下来。人们在这天也许少了一些敬神追源的念头,但歇息身心、抚慰灵魂的渴望却仍然存在。这就是年年春运大军的动力,无论多么艰难,也要回家。其实,大家想回的不只是那个儿时的家,内心更渴望回到一个体现人文关怀的精神故乡。这种关怀是从家庭开始的,渐至邻里、亲人、朋友、乡里、社区,然后是整个国家和天下。这才是中国人“过年回家”背后的真正文化意味,在今天,它仍是一种认宗寻源的文化仪式。



过年回家获得一种心灵慰藉





社会学家费孝通有过一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他说,“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个人就是那块石头,而家、国、天下就像一圈圈波纹,人伦可以说是中国人思考一切的起点。这种对血缘的回溯而引发的情感,是天然而真实的。有人说家就是中国人的宗教,儒家文化中确实体现了这种情怀。家族中的宗祠和祖先代表着个人与天命的关联,这种力量不仅超越了生命,甚至超越了天地万物,有着一种终极关怀的意味。人们回乡祭祖与天地神,也是为了感受这种关怀,从而体会到一种崇高的人生使命感。所以在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中,过年回家绝非看看父母那么简单,它既是在表达对祖先和天地神圣力量的一种敬畏和信仰,也包含着对个人生命价值的重新思考和认定。




家,对我们而言,是奋斗的动力源泉,经过长途跋涉,忍受他乡的寂寞和孤独,辛苦一年,劳碌一年,就是为了回家。回家除了带上忙碌一年的收入外,更是要给自己劳碌一年的身体补充点动力。疲乏的身体虽然有点麻木,但是回到家,就像加满油,充满电一样,为来年的再次外出,注满动力。




回到家了,终于可以卸下面具,放下疲惫,无所顾忌,可以大笑,可以大哭,可以尽舒胸臆,无所顾忌。再多的苦痛,都能找到一个宣泄的机会;积攒一年的笑话和得意都能找到了真正可以倾诉的对象。自己疲惫的心灵,在熟悉的房子里,终于可以放松放松,绷紧一年的身体,可以好好地喘口气。


家是一个人唯一的归属。叶落归根,只有回到家乡,讲着从小练就的乡音,可以放肆大笑。只有回到家乡,看着家乡熟悉的一草一木,听着熟悉但是或许已经不那么习惯的乡音,迎着周围亲戚朋友们的祝贺,终于感到一点,这里才是属于我的。外面再好,却未必与我有关。家对国人而言,是唯一的归属。所以,几亿中国人,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都要回家,回家过的不是年,是温暖。所以,路上再多的艰难都抵挡不了家温暖的召唤。




回家得到一种慰藉感。那些成功人士,回家是衣锦还乡,是一种荣耀,实际上叫光宗耀祖。而那些在过去一年里有过失败和伤心的失落人,则能获得一种倾诉,一种安慰和鼓励,得到家人尤其是父母的安慰,通过倾诉过去一年的经历,是对事情的一种还原,帮助自己对过往进行梳理,得到家人的安慰以及解决事情的方案,获得力量。


新年真正是辞旧迎新,它是终点也是起点。回到家里,和家人过完年,经过一番休整,和心灵的净化,获得力量,满怀着希望和期待重新出发。




过去人们把新年看得很神圣,会准备很久,会有严格的仪式。通过敬天敬地敬祖宗,向他们祷告,把过去所犯的错误向他们忏悔,获得轻松,祈祷他们保佑,获得力量。现在过年相对简单,但通过除夕、吃饺子、团年等新年仪式,我们卸下旧年的一切,重新出发。



团圆是过年的核心





而那些家庭破裂的人,则不得不面对家庭的不完整和缺憾。一个离异男子描述了他的一个新年。当四周一片鞭炮的海洋的时候,他实在受不了一个人对着电视和空寂的家,来到大街上,拦了一辆的士。司机问他去哪里,他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你就带着我在街上四处转转吧。他没想到司机跟他说,这是他今晚拉的第四位跟他一样遭遇的客人。他们都让他在大街上四处转转,他们有家,但是不想呆着家里,他们无法面对一个人的恐惧、空虚和凄凉。




这是一种缺乏团聚和完整性的缺憾感、孤独感。所以我们要百倍呵护我们的家,但要告诉自己,接受眼前的缺憾吧,接受心中对新年的恐惧、凄凉和失落,获得对团圆和圆满的认识,这样才能一切向前看,抓紧时间让家完整起来。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孤独感会越来越强,所以我们要好好呵护我们的家,它是我们温暖的心灵港湾。过年则是获得一种团聚的仪式感,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承,而且成了一种生理上的传承,成了我们的生命本能,所以才有了五花八门的回家方式。今年的网上还出现了“硬座神器”,还有电影《人在囧途》中,车船飞机所有的交通工具都用上了,遭遇一路艰辛,就是为了赶回家过年。




所有回家都是为了团圆,团圆是一种仪式。通过这种仪式,我们能够获得一种积极正面的能量,但家在给我们温暖、疗伤和慰藉的同时,它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贡献。这里的贡献绝不仅仅只是金钱,而是一种积极的正能量。虽说不管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但至少不要做坏事,尽量不给家里带回负能量和负面信息。




家给你带来慰藉和归属感,你最好也能建设家 、呵护家、重视家、关注家,能为家里添砖加瓦,让家庭得到发展和壮大,为家集聚正能量。家无条件接纳你,我们都需要家,其实,家,也需要你。


所以,赶紧回家吧。



扩展阅读(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阅读)

中国人传统年俗(最全图文版)|年俗No.13

记忆里的南北年味(手绘图文版)|年俗No.12

天津年俗:填仓填仓,干饭鱼汤|年俗No.11

上海年俗:包汤圆,逛豫园,烧头香|年俗No.10

河北年俗:承德的春条,蔚县的剪纸,衡水的年画|年俗No.9

湖北年俗:团年饭前先上坟,不吃鱼糕不过年|年俗No.8

福建年俗:添旺过火群,爱拼才会赢|年俗No.7

湖南年俗:过赶年、过苗年、过侗年、踩歌堂|年俗No.6

广西年俗:舞鸡、舞牛、打扁担|年俗No.5

河南年俗:姑娘要花,小子要炮|年俗No.4

东北年俗:浓浓的年味儿,真正儿的乡情|年俗No.3

陕北年俗:串枣牌、打醋炭、问强健、跳秧歌|年俗No.2

北京人过年“有讲究”!北京年俗全攻略|年俗No.1



长按,识别二维码

自动获取每日资讯



优才成长  发起人

王利群 微信

欢迎添加好友互动


优才成长     编辑

Aaron  微信

欢迎添加好友互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