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何把握0-12岁孩子生命教育的关键|文摘No.181

2016-02-16 搜狐教育 优才成长

(本文摘自搜狐教育)




生命教育缺失 孩子不懂珍惜


所谓"生命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主要是帮助孩子认识并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并在此基础上珍惜其他动植物的生命,与自然和谐相处。

  

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一直被"功利"所包围,生命教育反而成为教育的盲点。正因为生命教育的缺失,孩子才不知道生命的可贵,也不知道爱惜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应该是教育的一部分。那么各阶段的孩子应该怎么进行生命教育呢?



0~3岁:引导鼓励孩子接触自然


0~3岁的孩子与动物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他们看见动物,总会试图去摸摸它的毛发,拉拉它的尾巴,这是他对其它动物和自然充满爱的表现。有时候孩子在拉小动物的尾巴的时候,可能力度大一点,家长不要责备孩子不懂得爱惜小动物,因为此时的孩子虽有一双柔软的手,但是手脚的控制能力不好,不懂得使力。


因此,在这个年龄段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主要就是引导和强化孩子与生俱来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这种引导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还应该表现在行为上。如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接触不同的生命。在碰到小狗时,可告诉孩子:“狗狗是我们的好朋友,你看它多可爱啊,和它做朋友好吗?”让他知道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动物,自己和其它动物都是平等的。不过李铮也提醒道,孩子的这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如果不加以强化,就会慢慢消失或是被孩子遗忘。



3~6岁:通过讲故事学会保护自己


3~6岁的孩子对一些道理是似懂非懂的。此时家长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就是讲故事,用以身作则的方式,把一些珍惜生命的故事用孩子般稚嫩的声音讲述出来,实践出来。还可以让其接触一些幼儿画报、幼儿图书,了解相关方面的故事。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对世界有个大概的认识,让他知道每种事物是怎样的。如草是绿色的,有些树是带刺的,蛇是会咬人的等,这些简单概念化的东西,和片面化、相对立的认知,孩子理解起来会比较容易。


孩子的生命教育为什么要强调珍惜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呢?为什么要强调保护自己呢?李铮说,生命教育首先要教会孩子的就是如何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然后才是与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3~6岁孩子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良好的习惯培养,怎样和别人相处以及社会规则的了解和践行。“万事慎于始”,养成珍惜生命、爱惜生命的习惯,开始阶段很重要。此时的孩子通过身体进行全方位的学习,这时应全面开发孩子的各方面的能力,生命教育只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6~12岁:提倡孩子身体力行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进入到小学的学习阶段,关于生命教育主要就是人文精神的培养,父母在此时要有培养的意识。


首先,家长在孩子看课外书、电视、上网时,都要给孩子适当的引导,这时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家长要帮助筛选一下,也可以与孩子一同看,共同交流。


其次,可以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当中去体验,如动物园、公园、花鸟市场或是郊外。此时的小孩有自己的运动能力,通过养一些花草、小动物,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爱心,也可以在养的过程中培养耐心,与动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最后,可以经常组织孩子去做义工。如去邕江边清理垃圾,并告诉孩子“河水脏了的话,河里面的鱼就过得不好,就有可能死去”;在植树节的时候带孩子去植树,培养孩子的爱心等等。


越是年龄大的孩子,越要提倡其去身体力行,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珍惜,懂得爱,懂得生命存在的意义。



逆反青春期:不要陷入自设想象的心理漩涡


青少年是备受社会和家庭关注的一个群体,青少年抑郁症就更容易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关注,青少年抑郁症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成长,因此对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一定要及时,彻底,作为家长在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日常护理上更加仔细。那么,青少年抑郁症到底都有哪些表现呢?又该如何正确地进行辨别呢?对此,专家表示说,青春期抑郁症最常见的症状表现归纳起来主要有六种:



1青春期逆反


据解放军国防大学医院精神科专家介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童年时对父母的管教言听计从,到了青春期,不但不跟父母沟通交流,反而处处与父母闹对立。一般表现为不整理自己的房间,乱扔衣物,洗脸慢,梳头慢,吃饭慢,不完成作业等。较严重的表现为逃学,夜不归宿,离家出走,要与父母一刀两断等。



2身体不适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一般年龄较小,不会表述情感问题,只说身体上的某些不适。如有的孩子经常用手支着头,说头痛头昏;有的用手捂着胸,说呼吸困难;有的说嗓子里好像有东西,影响吞咽。他们的“病”似乎很重,呈慢性化,或反复发作,但做了诸多医学检查,又没发现什么问题,吃了许多药,“病”仍无好转迹象。


3情绪低落


很多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在面对达到的目标、实现的理想、一帆风顺的坦途,并无喜悦之情,反而感到忧伤和痛苦。如考上名牌大学却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想打退堂鼓。有的在大学学习期间,经常无故往家跑,想休学退学。



4不良暗示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潜意识层的,会导致生理障碍。如患者一到学校门口、教室里,就感觉头晕、恶心、腹痛、肢体无力等,当离开这个特定环境,回到家中,一切又都正常。另一种是意识层的,专往负面去猜测。如自认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自己不会与人交往;自认为某些做法是一种错误,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自己的病可能是“精神病”,真的是“精神病”怎么办等。


5适应不良


可能在学校发生过一些矛盾,或者根本就没什么原因,患者便深感所处环境的重重压力,经常心烦意乱,郁郁寡欢,不能安心学习,迫切要求父母为其想办法,调换班级、学校或工作单位。当真的到了一个新的地方,患者的状态并没有随之好转,反而会另有理由和借口,还是认为环境不尽人意,反复要求改变。


6自杀行为


重症患者利用各种方式自杀。对自杀未果者,如果只抢救了生命,未对其进行抗抑郁药物治疗(包括心理治疗),患者仍会重复自杀。因为这类自杀是有心理病理因素和生物化学因素的,患者并非甘心情愿地想去死,而是被疾病因素所左右,身不由己。

 

调节方法

  

1、有青春期抑郁症的孩子,要每次产生一个错误想法时,就及时记录下来,再写一个较为实际的答案,从实践中检验自己的错误想法,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2、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正确的教导,让孩子承认自己有青春期抑郁症,多关心孩子,通过倾诉、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帮助孩子消除焦虑情绪,增强信心树立理想。


3、多接受阳光与运动对于抑郁病人的效果不错;多活动活动身体,可使心情得到意想不到的放松作用;阳光中的紫外线可或多或少改善一个人的心情。


4、规律与安定的生活是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快,不要陷入自设想像的心理漩涡,尽量学外向,尽可能多和朋友交流。



(本文摘自搜狐教育)


更多文摘精华(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浏览)

新年:致自己的一封信|文摘No.179

共享经济之父里夫金在GIC全球创新者大会的演讲(全文)|文摘No.178

宋朝人的年夜饭怎么吃|文摘No.177

陈佩斯:陪伴才是最真的孝|文摘No.176

“五福临门”指的是哪“五福”?|文摘No.175

大年初一必须知道的15条禁忌|文摘No.174

怎样教孩子管压岁钱?读梁实秋《钱的教育》|文摘No.173

于丹致女儿的一封信|文摘No.172

白岩松给儿子的一封信|文摘No.171

著名诗人舒婷给儿子的临行赠言|文摘No.169

斯坦福开学演讲:别在不断的优秀里最终走向平庸|文摘No.168

叶嘉莹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与吟诵|文摘No.167

傅雷:总有一种美好能穿越黑暗,它的名字叫人性|文摘No.166


长按,识别二维码

自动获取每日资讯



魔绘亲子故事

0-8岁孩子家长的绘本故事

检索和延伸阅读平台


优才成长     编辑

Aaron  微信

欢迎添加好友互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