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学英语,到底有没有捷径?|文摘No.183

2016-02-18 优才成长

(本文摘自搜狐教育)


孩子学英语,有没有捷径?

  

当然有!那就是多用耳朵!孩子在家里有时间的时候,第一不要让他过多地去背单词,第二不要让他过多地去做学校作业以外的抄抄写写,一定要尽可能多地让他多听多看影音资料。

  

现在的孩子,一般到了三四年级就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倾向。有些孩子越学越轻松,而有些孩子则越学越吃力。造成分化的原因通常不是因为语言天赋或是任何智力因素的差异,而是对耳朵使用了多少,这决定了英语掌握程度的高低。

  

其实,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方式原本就是以声音作为最本质最直接的表现形态。

  

文字是语言的一种间接承载形态,它仅仅对声音中所包含的交流信息进行了十分有限的拷贝或转载。在我们传统的语言学习方法当中,基本上是以文字形态为主,听力训练只是一个辅助手段。这种本末倒置的倾向使得我们把一种原本十分简单的沟通技巧变成了一项繁重浩大的学习工程。

  

“听”并不仅仅意味着进行听力训练。事实上,只有在“听”当中才能实现对语言真正意义的理解,也只有在“听”懂之后的自然记忆,才是正确完整的记忆,并且这种记忆方式是永不磨损型的。

  

语言作为一个有机知识体系,是通过声音形态组织起来的,只有通过耳朵去听,才能够迅速进入语言的核心,把一个个看似孤立的信息串接起来。任何知识体系,只要能够在头脑里形成框架,穿成串儿,那么在进一步学习的时候,岂止事半功倍!

  

语言是靠耳朵来理解的。通过反复不断地去听那些老师讲解过的影音资料,让听觉感官对它们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烂熟,让每一个音符都植入大脑皮层深处,与情感交汇融合,形成条件反射式的自然记忆。只有这样,相关知识才算是真正学到了手。一篇英语课文或对话材料,如果单纯依靠老师在课上逐字逐句讲解以及进行语法剖析,对于真正意义的理解掌握,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听过足够多遍,原汁原味的声音没有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痕,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也没有实质性收获。所以,无论是单词,还是课文,死记硬背都意味着对真实语言的歪曲或再造,记下的一切因为脱离了原音形态而显得不伦不类,难成体系,这也就是为什么家长老是抱怨孩子记忆力差的主要原因。

  

总之,语言是靠“听”来理解的,也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有效吸收。如果学过的东西都能够有效吸收了,那么作为一个沟通技巧,英语这门学问学起来就会越来越轻松。其实这个道理并不深奥。我们常常惊讶于婴儿的语言学习能力,仔细分析一下,在他们开口咿呀学语之前,对耳朵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利用。他们首先是听懂了,然后才开始学说学写。

  

瞧!只要先听懂了,先通过听力感官建立起一个基本的语言架构,一门语言学起来就会显得非常容易。


更多文摘精华(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浏览)

中国当代十大经典诗歌,你熟悉几首|文摘No.182

如何把握0-12岁孩子生命教育的关键|文摘No.181

又开始工作了,致奋斗路上的你!|文摘No.180

新年:致自己的一封信|文摘No.179

共享经济之父里夫金在GIC全球创新者大会的演讲(全文)|文摘No.178

陈佩斯:陪伴才是最真的孝|文摘No.176

于丹致女儿的一封信|文摘No.172

白岩松给儿子的一封信|文摘No.171

著名诗人舒婷给儿子的临行赠言|文摘No.169

斯坦福开学演讲:别在不断的优秀里最终走向平庸|文摘No.168

叶嘉莹 :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与吟诵|文摘No.167

傅雷:总有一种美好能穿越黑暗,它的名字叫人性|文摘No.166


长按,识别二维码

自动获取每日资讯



魔绘亲子故事

0-8岁孩子家长的绘本故事

检索和延伸阅读平台


优才成长     编辑

Aaron  微信

欢迎添加好友互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