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的梦(瑞士)|大阅读No.280

2016-03-18 施皮特勒 优才成长

数千年的观察告诉说,起初是沉睡,我的记忆补充道,起初是梦。没有哪一个是居首之梦,最古老的也是梦后之梦。


我说的是睡眠中的梦,这种现象也在成人身上发生:当精神、意志、感官这些监护人疲惫歇息时灵魂的悄然苏醒,对白日现实进入眼帘的课题游戏似的、情绪多变的加工,自由创造和虚构发光的形象和生动的描绘,未经许可释放出遭到压抑的化了妆的欲望。



最后那种叛逆性的欲望和忧郁之梦,为成年人多做,相反,孩子的梦更善于对题目进行加工,更善于创作。白天中数千桩小事小物,它们为锋芒已秃的成人冷冷放过,不加多望一眼,或即使看到,也不加注意。可这些小事物却打动着孩子们,因为他们的感受仍那样的清新,因为大地事物对于他们是那样的新奇,直至潜入孩子们的心灵并且回荡在他们的睡梦中。我的经验可以表明,一所房子周围的铁栅栏,以及当晚对地窖的随意一瞥,曾使我做起了一系列那样认真的梦,又当我看到较新鲜的事物时,比如当第一次看到汹涌的水流时,接着的便是一场真正的梦的澎湃。无论风景画在成人的梦里显得何等辉煌灿烂,孩子在梦里描绘的风景是更加圣洁和甜蜜。我生命始初两岁中的梦,是我最美的诗集和画册。没有人能使我叙述这些梦,因为梦本不可以叙述。一旦冷清的智解用词语去捕捉,它们便融化消失。



在欲望之梦中,孩子们至少知道这样一种爱之梦:心田在吮吸和渴望所爱之人的灵魂气息和温柔表情,而同时也许没有看到所爱人的形象。孩提时我就是这样梦见祖母的。无论梦给我呈现什么样的童话景色,在它们上面永远飘荡着我可爱祖母的神情。


梦的世界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它有自己特殊的领地和交通。无限的幻想引诱着梦者通过神秘的道路闪电般迅疾来到那最遥远的地方,如最早的童年时代,让他在那里重温当时的感受和目睹。当我在梦中经历到相同的感受,看到自己的面目,无论是两岁,20岁或60岁的我,当我接着醒来时惊奇地感到我怎么会觉得一会是健康的,一会是患病的,今天是一个遭人指责的少年,明天又变成受人爱戴的大胡子男人,那么,我无法克制自己不去思想。我自然地想到:在人的内部存在着某种东西,有人称之为灵魂,或称之为自我或是其他什么的,我叫它力。它在身躯的变迁中是独立的,它与大脑的状况和精神的概括力没有关系,它不生长不发展,因为它一开始就是完成的,它是某种在婴儿期就已居住下来的东西并终生保持不变。这个力甚至能言语,尽管只是轻声的。如果我理解对了它的外国方言,它是在说:“我们来自遥远的地方。”



选自《现代性中的审美精神》,蒋芒译,学林出版社1997年版



读而思

duersi


施皮特勒(1845—1924),瑞士诗人、小说家。他自幼有优异的艺术家禀赋,富于幻想,对音乐、美术、哲学都有很高的兴趣和修养。1900年完成的代表作《奥林匹亚的春天》,使他获得了19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施皮特勒哲学上受到了叔本华、尼采,特别是弗洛伊德等人的影响。弗洛伊德的理论特别强调童年记忆,因此有人调侃说,自从弗洛伊德以来,孩子的什么病都有了;他关于梦的理论更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理论突破之一。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一种症候,反映了人内心更深层次的真实。施皮特勒《孩子的梦》基本秉承了这种观点。




文章共五段。第一段简明地凸出梦的意义;第二段叙述了梦的理论(这是转述弗洛伊德观点的,可以说是接着上一段论述的);第三段讲孩子的梦,它更善于加工,更新奇、圣洁、甜蜜;第四段是接着第三段说的,用自己的爱之梦佐证前面观点;最后一段强调相对于现实世界,梦是独立的,它带有一种神秘的特征(其实这是呼应第一段展开来讲的)。这样分析起来,文章的脉络和层次相当清楚:第一、二段概述梦的理论;第三、四段讲孩子的梦;最后一段更深入地阐释梦的意义。本文在主题上也是很有匠心的,它突出孩子的“爱之梦”,将它从人的一生的现实生活里独立出来,可以理解为由“小我”见“大我”,表达了对美和善的呼唤。让我们返回内心、返回纯真、返回圣洁吧,一如我们的童年之梦“永远飘荡着我可爱的祖母的神情”。


(本文选自石恢主编《每周阅读计划》)




请加群互动



优才精英读者互动群二维码有效期:3月24日


扩展阅读(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阅读)

都德:磨坊主戈里叶的秘密(法国)|大阅读No.276

周作人:北京的茶食|大阅读No.275

博弈论先驱:纳什的青少年时代(美国)|大阅读No.274

让罗素来告诉有点烦躁的你如何变得快乐:厌烦与刺激|大阅读No.273

二月二,龙抬头|大阅读No.272

亚里士多德论友谊|大阅读No.271

《女人如花》:写给女人,更写给男人|大阅读No.270

居里夫人:世界妇女的杰出代表|大阅读No.269

钱钟书:一个偏见|大阅读No.268

“慢慢走,欣赏啊!”——人生的艺术化|大阅读No.267

听朱光潜老师闲谈|大阅读No.266

海涅:我们那时是小孩……(诗歌)|大阅读No.265


长按,识别二维码

自动获取每日资讯



魔绘亲子故事

0-8岁孩子绘本故事

检索延伸阅读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