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民警必看!这是一份救命指南!

2017-06-22 人民公安报 中国警察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有2105名民警因公牺牲,22977名民警因公负伤;仅2016年,全国公安机关就有362名民警因公牺牲,4913名民警因公负伤。”其中,因突发疾病猝死民警的人数,占每年牺牲民警总数的比例的一半以上。


今年的6月14日,对于公安系统的民警们来说,是个“黑色星期三”,在这一天的时间内,全国有3位民警因公殉职。值得注意的是,这三位民警有两位都是因为突发心梗而去世的▼



一位是河南省荥阳市公安局长夏日红,当天在工作中,他感觉胸闷头晕,随后突然昏迷,经检查为心肌梗塞,后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45岁。


另一位是河北省永清县看守所所长韩秀文,当天他在单位查岗时突感身体不适,被紧急送往县医院抢救,确诊为急性心梗,后经抢救无效去世,享年52岁。



两名民警的离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一直以来警察行业是工作压力最大的行业之一,民警的身体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人民警察担负着繁重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大多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及时、准确地完成任务,很多民警放弃了休息,长此以往,就会导致民警们的身体每况愈下,再加上不及时就医,势必会成为危害民警们身体健康,甚至是牺牲的重要诱因。



试想,如果民警们都病了,谁来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谁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可以说,身体是民警为民服务的本钱,他们的健康问题不容小觑。


我们很多时候都误认为“心梗”疾病多属于中老年人,其实不然,青年人更应该注意。下面小编整理了有关“心梗”的专业知识希望能对民警的身体有所帮助。


1

先兆表现常被忽视


先兆表现常被忽视。老人往往更关注身体变化,出现异常多考虑是疾病引起的,会到医院就诊。


有慢性病的老人,定期复查时也有机会发现疾病征兆,及时处理。但青年人多认为自己的身体好,有点小毛病扛一扛就过去了,即使出现胸痛、胸闷等表现,也常被忽视。

  

青年人应保持好的心态,既不能太敏感,有点不舒服就怀疑自己得了大病,引起焦虑;也不能轻易放过,错过最佳诊治时机。


心肌梗塞有哪些早期症状?


心肌梗塞多是由心绞痛引起,当出现心绞痛加重的迹象时要多加留意。


(1)在近一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呈进行性加重或突然严重的心绞痛发作。


(2)原有的心绞痛性质改变(加频、变剧、持续时间延长),或诱因不明显,多在安静休息时发作,含服硝酸甘油疗效差。


(3)心绞痛疼痛时伴有大汗、恶心、呕吐、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等,常称之为梗塞前状态。


(4)心绞痛的发作由过去的劳累后转为夜间安静休息时发作,且发作时没有明显诱因。


(5)心绞痛发作时,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原有心功能不全症状加重。


(6)以往身体健康,突然出现憋闷、乏力、运动时心慌气短等,并且进行性加重。这时就要警惕了,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兆。


2

猝死率较高


青年人身体的脏器功能较好,按照一般生理规律,他们的心梗发病率应该比老人低。但由于患者甚至一部分医生的重视不够,没有早期发现和预防,很多青年心梗患者就诊时症状已相当严重。这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

  

一是没有“适应”心肌缺血的过程。经历了血管老化,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有一个“缺血预适应”的过程。


他们在平时就可能出现心肌缺血,身体通过建立新的侧支循环和其他代偿方式,已经相对“适应”了这种情况。青年人多没有这个过程,一旦发生心梗,心肌缺血的程度可能更严重,猝死率高。

  

二是运动时易发生心梗。现在很多青年人喜爱体育锻炼,尤其是跑马拉松、打篮球等剧烈运动,这可能造成不稳定的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引起心梗。


青年人发生心梗,不仅严重损害健康,还会影响家庭幸福,因此,更要做好预防。尤其是秋冬季天气寒冷,心肌耗氧量增加,影响循环功能,肉和油脂的摄入也会增加,这些都是诱发心梗的危险因素。


建议青年人合理安排作息和饮食,不要透支体力,也不要暴饮暴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好心态,能很大程度上预防心梗。



心梗救治要闯五道关



“心梗”一旦发作,心脏的血液供应就会突然停止。若不及时抢救,往往意味着一个生命的消逝和家庭的破裂。



临床研究证明,再灌注治疗早期开通血管是降低心梗患者死亡率的关键所在,从发病开始,理想的时间是120分钟内。患者一旦出现心梗,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万的心肌细胞死亡,早一分开通,就多一份希望。


令人担忧的是,我国大部分急性心梗患者的再灌注治疗都存在着不同的延误。专家强调,心梗救治,概括来说需要闯五道关。


第一关

发现不典型心梗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剧烈疼痛,有濒死、压迫感,还有人会伴有出冷汗、恶心等症状。一般来说,胸痛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


另外,心梗也会表现出一些不典型症状,如后背疼、胃疼、牙疼、嗓子疼、意识丧失等,十分容易被忽视。出现上述症状时,最好马上送医院,决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第二关

第一时间联系谁


相关研究显示,约1/4的患者不是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而是给自己家人打电话,等家人赶来后才打120,从而延误抢救时机。另有统计发现,心梗患者中有近一半是自行到医院,认为这样更快捷,只有约1/4的患者通过呼叫急救车到达医院。


调查发现,使用急救系统的患者,到达医院的时间可缩短31分钟,做心电图缩短了3分钟,接受冠脉治疗缩短了13分钟。


而患者自己送医有很多弊端:


随意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动,很可能加重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而打急救电话后,医生会在来的路上指导患者先行自救,运送病人过程中还可进行早期诊治。


很多人不了解医院情况,第一时间赶去的医院可能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没做好人员、设备和床位的准备,延误救治。马上拨打120的意义在于医院能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赢得救命时间。



第三关

保持气道畅通


通知急救人员后,若患者之前没有心脏病史或不清楚具体情况,最好不要随便给他服药。应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不受刺激。同时尽可能保持通风,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


发生心梗后,最坏一种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如果出现,要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并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造成大脑细胞死亡。


第四关

信任并配合医生


病人一旦确诊心梗就应马上进行手术,但临床上很多病人家属往往不太配合,迟迟不在手术协议上签字。有的病人家属缺乏对医生基本的信任,一听手术或做支架,就马上怀疑医生是为了多赚钱、多卖药。还有些家庭,要把各种亲属都叫过来一起商量,说好每家出多少钱后才做手术,导致宝贵的抢救时机白白浪费。


因此,为了病人的安危,病人及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配合医生工作,尽快签字,进行手术。


第五关

术后必须遵医嘱


发生心梗后,患者再次发病的概率是之前3~4倍。


因此,患者首先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专业的康复治疗,并调整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酒、低盐低脂饮食和科学的运动锻炼。


其次,患者一定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以便早期就能发现相关病变,降低复发风险。


最后,患者还要遵医嘱辅以恰当的药物治疗,用于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控制心率、血脂、血糖及血压,预防心绞痛等。


还需注意,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90%的心梗可以预防。专家说,目前看来,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是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糖代谢异常、肥胖、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等都会提高心梗风险。上述人群应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积极预防心梗的发生。



 • end • 

来源 | 生命时报、公安部网站等

编辑 | 耿寅

审核 | 张飞

 您可能喜欢 


【关注】全国交警即日起将要搞件大事情

【提醒】这36条暑期安全提示,务必转给中小学生!

【敬言茶舍第150期】这个年代,没有大智慧真当不了警察!

【荐读】警察叔叔我爸是个骗子,你能把我的爸爸抓起来吗?

【案件】女子喝了一斤多酒开车带着女儿,被查时自曝是孕!妇!还管民警要鸡蛋补身……

【实务】我已“不在其位”还要“谋其政”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