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都拼成这样了,这次她们该「红」!
她们从事的是连当地人都不愿从事的建筑工,新加坡的许多建筑都有她们劳动贡献的痕迹。
吃惯苦头的她们,担泥挑土的工作也能胜任。所以她们到南洋后,大都成了从事建筑工作的主力军。据当时还健在的“红头巾”黄苏妹奶奶所言,她能够挑一百八十斤。
凡是要去下南洋的人,都要跟水客联系,水客来往于海上,可以帮她们买船票,介绍她们在异国的工作。
五十年代新加坡最高的“亚洲大厦”和有名的“高等法院”都是由“红头巾”完成的。这不仅说明了“红头巾”对新加坡的巨大贡献,也说明了新加坡人民对“红头巾”的高度信赖。
高强度的劳作后,她们只肯用花销收入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因为不管离家多久,那里始终有她们的牵挂。为了省5分钱的车费,她们宁可走一两个小时的路。这种心系家乡、为家人讨生活的行为,是每一个身在海外的中国人最朴素的情感投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新加坡已经高度机械化,慢慢开始减少工人的需求。再加上“红头巾”群体年事已高,已经没法从事这种工作。于是,街头越来越少见到她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