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她这样出圈,真让人心疼

小朱朱 正點观影 2023-02-22


内娱层出不穷的塌房事件,一时间让偶像们祛了魅,给吃瓜网友提供源源不绝的调侃素材。
出圈、上热搜不再是艺人们热衷的事情,如果不小心翻车了,说不定变相给自己挖坑,成了“坏事传千里”。
不过近期有位偶像的出圈显得有点心酸。近期一则“身患重病”的新闻让初代内娱偶像李宇春再次冲进热搜。
她在陈晓楠的《我的青铜时代》节目里,坦言自己患上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慢性炎症和异常骨化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得病者有一种石化的感觉,最严重时只能坐轮椅。目前该无法根治,复发频率高。
换言之,李宇春得与这种病共存了。
图源自新浪音乐
我们从各种浮夸的标题,诸如“重病和轮椅”,“身患不死癌症”等等,再次关注到这位曾经的顶流偶像。
这些年李宇春轻松拿下各大顶奢品牌的代言,演唱热门影视剧的原声歌曲,频频做客大杂志封面,担任各大晚会的压轴明星......

《VOGUE》四月刊封面
出道17年来,无绯闻无丑闻,不靠博出位博流量,也与塌房毫不沾边。
然而也许正因如此,除了粉丝外,普通吃瓜群众对这位古早的idol的印象似乎定格在了“超女”年代。
李宇春的存在,一直都是特别的。
从2005年超级女声开始,352万的短信投票将她送上宝座,制造了内娱历史上第一个大众Idol。
这位以中性风出圈的酷酷女孩,给当时无数少男少女提供了一个新的偶像可能性,有态度有个性不趋同。谁说女孩只能温柔长发呢?
用许知远对她的评价,她不代表常规的审美,常规偶像的样子。
2005年,李宇春《时代》周刊将她选为当年25位年度亚洲英雄人物,周刊表示:李宇春现象在中国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越她的歌声。
而她的态度、创意及所具备的双性演出,也挑战中国的传统规范。此外,“超女”比赛优胜者是由观众自行挑选,这是一种民主运作。
这种中性风格在当时的中国内地,确实构成一定的冲击。然而,在审美问题上,李宇春一直都饱受攻击。
当内娱出现一个非典型的女偶像时,不少男性开始调侃李宇春不够女性化的形象,针对李宇春的苛责演变成了可怕的语言暴力。
她的头像被到处恶搞PS,百度贴吧一度沦陷,到处都有“信春哥,得永生”的讽刺言论。
不少媒体记者直接将对她的调侃摆在她面前,让她说看法。在《我的青铜时代》中,她透露道不喜欢父母跟自己在一块,因为她担心会有陌生人忽然冒出,对她们恶言恶语。
韩寒在2013年曾和李宇春做过一次联动,他就承认自己是从“黑”转“路人”再转“粉”的过程,直言当年不喜欢李宇春的形象,后来是被她内在所打动。
在2009年关闭了一段时间的微博的时候,她还演了陈可辛的《十月围城》,假小子的女性形象,在当年也引来不少恶意的嘲讽,甚至有人说她是全片的一大败笔。
面对这一切,李宇春选择不回应,躲进了她自己的世界里,自己学习作词作曲,用作品说话,以沉默应对恶语。
她选择用音乐去回应,将很多对世界思考倾注在创作之上。
我们对于偶像的期待倒不如说是对于一个完美人设的期待,李宇春却能在这样的既定框架里不断给我们惊喜。 
她在许知远的《十三邀》中尝试和对方探讨何为偶像,她接连说出了偶像是质疑、生意和忍辱负重。

三个词似乎也概括了她出道多年经历的一切。

没有沦为流量的奴隶,相反,她很聪明地利用资源优势反哺于她自身的成长。从歌手到自己作词、作曲,做专辑总监制,做演唱会总导演,还有演员。
《捉妖记》中李宇春的形象
通过创作,她不断输出作为Idol可给予的女性力量,很喜欢那首《给女孩》,“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心中撷满爱,卸下所有防备自由自在…...”
2020年,《乘风破浪的姐姐》爆红,湖南卫视邀请李宇春为节目做了一首主题曲《无价之姐》,传唱度超高,“每一种审视都像刽子手手里的刀,一个女性成长要历经多少风暴,做自己才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从这些传播度和艺术性都平衡不错的歌曲中,这位38岁的女偶像与时俱进地站在了我们面前,唱出了现时所需的女性声音。
我们不止需要偶像传递暖语和力量,站在一个充满四面八方声音的广场上,我们需要听到更多元化和更平等的价值输出。
正如李宇春《哇》那首歌里所列的标签,“家世、职业、身份、性别、肤色、年龄、文化等”,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不必被陌生人定义。
在得病后,她还将自己疾病的经历写进了歌曲《五脏六腑》中,在崩溃中录完了这首歌。也是正是这股独一无二的女性力量,支撑她从疾病中走出来。
疫情期间,李宇春重读了雪莱的诗歌《无常》:
今天还微笑的花朵,明天就会枯萎; 我们愿留贮的一切,诱一诱人就飞。什么是这世上的欢乐? 它是嘲笑黑夜的闪电, 虽明亮,却短暂。
个体的困境和时代的际遇重叠于同一个时空,对于自我、对于人生、对于世界的理解,也许李宇春唯能叹息一声:无常。
而在这种巨大的不确定性,还有不确定性衍生出来的枷锁面前,唯一可行的也许是跑下去。

今年的9月24日,李宇春与荷兰艺术家佛洛伦泰因·霍夫曼
(小黄鸭创造者)联合创作的大型艺术项目《他当它还是颗蛋时就养它了》。
这取材于一只鸵鸟在闹市狂奔,最后气绝身亡的事件。
这像极了《老炮》中那只挣脱牢笼的鸵鸟故事。然而不同于电影是虚构的,而这一只跑出来的鸵鸟跑是真的。
李宇春称自己被这则年初的新闻所触动,她为鸵鸟感到悲伤,自始至终,人类其实没有明白鸵鸟想要什么,即使人类在鸵鸟还是颗蛋的时候就养它了。整个艺术项目,就是在这么一种触发下发生。
当我们谈论鸵鸟时,到底在谈论什么?
鸵鸟在这个展览里是一个隐喻,至于隐喻了什么,没有答案。但与鸵鸟对视过程中,人对鸵鸟的解释,反过来其实是循循善诱出“人是什么”的问题。李宇春给了所有人反躬自省的一次契机。
拒绝被定义与束缚。
李宇春是否已经像只鸵鸟般,跑了出去呢?
作者简介:小朱朱,「电影聊养院」电台主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