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月经禁入寺庙、女人别上龙舟,厌女习俗何时消失?
“你好,你准备接受刑事责任,现在我的船,已经无法使用,你已经搞坏了我们广东传统文化。”
6月4日,广东佛山九江镇一位女子抖音号的评论区,出现了许多这样类似的言论。女子到底做了什么,“搞坏”了当地的传统文化呢?原来,这位女子在河边看到停泊的龙舟船,便上船拍摄了一条视频,上传至短视频平台,破坏了“女人不能上龙舟”的习俗。
今年端午节,“女子登龙舟遭网暴”的热搜引发讨论。随后,这位视频博主被迫删除视频,并遭到疑似龙舟主人的举报。
据当地龙舟协会工作人员解释,女人不能上龙舟,与性别歧视无关,而是当地传统习俗要求。可考的文献显示,岭南地区使用龙舟存在性别避忌:起龙船、藏龙船都要避开女人,女人不能碰龙舟,更不能踏上传统龙舟玩耍或扒龙船。女人的“不洁”也会连带她们的丈夫,孕妇的丈夫不能上龙船。[1]
“女人让开!”
(图源:抖音@封面新闻)
与“女人不能上龙舟”类似的,是在佛山容桂街道游龙现场,船员连声高喊:“女人让开!”相关内容短视频上传到网络后,随即引发热议。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宣传部回应称,此举并非歧视女性。按民俗说法,女性可能冲撞船上“神灵”,一般当地女性会自行回避。
然而,如此解释显然不能让大多数人信服。#女性不能上龙舟是封建糟粕吗#别把恶俗当民俗 等话题相继登上热搜,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与性别平等价值冲突的讨论。
(图源:微博相关话题内容)
众人不解与愤怒的关键在于,这些解释披着“尊重传统”的外衣,内里却透露着对女性身体的污名和冒犯。有些所谓的“传统”在形成过程中,女性就是其围猎的对象。
而如今,许多人继承这套“传统”,却对其中的厌女情节熟视无睹。
1
女人不能上龙舟?厌女习俗不限于此
在龙舟避讳女性的相关微博评论中,网友补充了大量包含性别歧视的传统习俗,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之间面临的诸多性别麻烦纷纷显影。我们整理出三个讨论较为集中的面向,分别是“月经禁忌”“分娩禁忌”和“女人不能上桌吃饭”。
“月经禁忌”在评论区被多次提到。或许很多人都听过“来月经不能去寺庙”的说法。在《俗女养成记2》中,青春期的陈嘉玲处在经期,妈妈因此不带她去庙里拜佛,因为经血会玷污神明。
(图源:《俗女养成记2》)
一些地方习俗认为,来月经的女性进行祭祀是一种玷污,因为她们是“不洁”的。[2]这些习俗认为,人体排出的排出物都是不洁净的,其中,尤以女性的月经最让人厌恶,甚至鼻涕和唾液都不能及,以至于见到月经,人们总是吐口水以表达厌弃。[3]
此外,流血往往意味着死亡、不吉利。出于对月经的厌恶和对流血的恐惧,经期的女性就是一个“污秽”的象征。为了躲避其中的潜在危险,人们禁止和月经期的女性性交甚至接触,逐渐演变出月经禁忌。[4]
另一个在讨论中被多次提到的习俗,是“分娩禁忌”。分娩,孕育生命的过程,在一些习俗中却被视为不详,认为女性分娩是“血光之灾”。生育时,血水、羊水等排出物被认为是污秽不洁的东西,因此会亵渎神明,带来灾害。[5]
比如,《礼记正义》的记载显示,先秦时期,家里的孕妇如果即将分娩,就需要与其他人隔离,搬到单独的房屋,以免生产时“不洁”的污血给接触的人带来不幸。[3]而不仅孕妇分娩前和分娩期间需要与人隔离,《论衡》中显示,女性在生产后的三天内,也需要避讳其他产妇和婴儿。[3]
此外,与月经禁忌类似,春秋以后,因有分娩行为,孕妇在祭祀仪式中受到避讳逐渐成为主流,这点在哈尼族、景颇族、满族等少数民族的原始信仰中尤为突出。[2]例如,广西巴马布努瑶社祭备办祭品时,要求杀一只鸡和三斤未经孕妇拿过的酒。之所以强调“未经孕妇拿过”,是因为孕妇“不干净”。[5]
第三个关注度很高的习俗,是“女人吃饭不能上桌”。相较于前两个习俗,这一习俗因为更加“日常”而似乎更难被意识到。
2008年红极一时的电视剧《闯关东》有这样一个情节。重阳节,掌柜带朱传杰赴宴,在问及家乡的饭桌规矩时,朱传杰说,在关内,无论具体的辈分高低,女人都不能上桌陪客。即便是在家庭中辈分更高的女性,也会因为性别为女被认为上不了台面,不能见外人。
而在电视剧之外的现实世界里,这一民俗在许多地区也是一个共识。2018年春节,在《北京青年报》的一篇报道中,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白洪潭回忆了他儿时在山东农村过年的习俗:村里任谁家来了客人,无论老少,家中的女人都要在厨房做饭、上菜,只有当男人们在堂屋喝完酒、聊完天,女人和小孩才可以上桌吃剩下来的饭菜。[6]
最近几年,部分农村的女人和孩子不必等男人吃剩的一桌菜,可以和男人同时开饭。尽管如此,家里吃饭的主桌依然属于成年男性,女人和小孩大多在厨房或偏房单独摆一张小桌吃饭,并且要以极大的耐心等待男人酒席散场,以及时收拾酒桌。[6]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教授李银河认为,女人吃饭上不了桌的时代遗俗,是受传统 “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的影响。[7]这套家庭分工模式意味着:由于男性在家庭分工中承担对外交际、养活家庭的社会劳动,因此男性在家庭中发挥的作用更关键和显著,所以男性理应在家庭中获得更尊贵的地位,而女性在家庭中势必要对“一家之主”依赖和顺从。
但是,这套传统的性别分工制度,背后体现的是男尊女卑的价值评价体系和“男主女从”的依赖关系。[8]
2
厌女习俗何以发生?
月经本只是女性生理特征,却被认为是污秽的;怀孕是女性孕育新生命的过程,却被认为是危险的;生产是女性诞生新生命的时刻,却被认为是不洁的。
从“女人不能上龙舟”引发的种种案例让我们看到,这些厌女习俗背后的某种根基,在于传统父权文化对女性的倾轧,生理上的特质在彼时乃至现在都承受着一种文化的污名。
在这种文化的污名建立之前,有许多学者指出,传统习俗里的“厌女情节”或许与天生对“血的禁忌”有关[3]。血在原始人心中是十分神秘的,在很多巫术仪式上,血被用来作为厌胜(古代一种巫术,能以诅咒制胜、压服人或物)的主要介质,比如中国古代歃血和盟及衅旗衅鼓仪式。
原始人并非全然恐惧、排斥血,对于经期与生产主要有两种主流态度。一种是认为女性在经期和生产期时具有强大力量,比如遍及各地的母神信仰。很多原始壁画和早期陶制品都表现了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崇拜。另一种是认为经血具有破坏力,所以会将经期的女性和产妇隔离起来,“直到健康和体力恢复,想象的危险期度过为止”。[9]
但是禁忌不等于轻贱,隔离也不等于歧视。原始人已经认识到女性经血与生育之间的必然联系,他们相信“胚胎是从血发展而来的”[10],用血祭祀母神以乞求大地丰产正是这种经验的应用。世界各地所流行的少女初潮风俗禁忌都表明了原始人对女人初次行经的重视[3],由此看来,最初,“经期禁忌”的含义或许是中性的,是女性早期被视为保护对象、被神秘化的措施,不涉及厌恶与歧视,并非意味女性是“不洁”与“污秽”的。
然而,越是父权文化发达的地方对女性的禁忌越多越严,乃至于神圣变成污秽,崇拜变成歧视。现存最早的百科全书,古罗马作家普林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在《自然史》中指出,开化民族比未开化民族更在意女性月经可能带来的危险。[9]这或许意味着,随着社会越来越开化,父权文化越来越发达,月经越发被视为危险物,经期禁忌也更多更严格。
“分娩禁忌”也是如此。在原始社会,女性生产被隔离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母亲和孩子能不受打扰,平安健康度过生产期。但是后来,“见人生,鬼缠身;见人死,走了利”“脏了娘家炕头草,日子过不好”“产妇坐月子期间,'血污’未退尽,秽气重,俗称之为'血腥鬼’”等民间俗语、观念流传,产妇被视为下贱之人,进而在种种祭神活动中遭到禁忌。[3]这些不合理的禁忌,流传到现在,便成为一种不加反思的“传统”。
为什么随着父权社会的兴起 ,女性的生理特征逐渐变成一种“不祥”呢?原因之一,或许正如美国米尔萨普斯学院历史系教授、系主任罗伯特·麦克艾文(Robert McElvain)在著作《夏娃的种子里》所指出的那样:“男人们把他们的先天不足变为某种肯定性的东西,这种努力产生的一个不幸的结果是把母性定义为一种缺陷。”[11]
在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原始时代,男女两性的分工虽然有所不同,但并非界限分明,必要的时候,年轻体健的女人也能参加男人的狩猎活动,但女人的生育及哺乳活动则是男人无法参与的。《夏娃的种子》这本书里提到:“女人在身体上就装备得能做男人做不到的事情 ,在整个历史上,这一事实一直都是男人的不安全感和嫉妒女人的源泉。”[11]
从这个角度来说,随着父权文化的建立和巩固,男性因为担心自己的权力受损、被女性压制,于是划出女性禁忌,只让男性参与某些重要事务,这或许是传统习俗“厌女”的一种逻辑。
3
传统不是糟粕习俗的遮羞布
针对女性被拒乘坐龙舟的视频,有网友说道:“你不坐上龙船去,也不会影响你在社会上的正常权利,那它怎么会是歧视呢?你不尊重传统倒是真的。”
但是,当传统习俗在文化的进程中被赋予种种不合理的因素,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已成为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共识,我们为什么要对此不加反思地全盘接受?
回溯历史,前人对不合理“传统”的反抗已是有力的事实。
中国女性裹小脚的历史悠久,根据高洪兴《缠足史》考证众多史料证明,缠足起源于北宋,风俗兴起于南宋,距今已经一千年左右。女子缠足一般从四五岁开始,其缠足标准共七个字,即“小”“瘦”“尖”“弯”“香”“软”“正”。[12]
古代以小脚为美,比如三寸脚则称为“三寸金莲”,四寸之内称为“银莲”,大于四寸者则称为“铁莲”。除了审美趋势之外,缠足则有利于把女性禁锢在闺阁之中,严格限制她们的活动范围,如贺瑞麟在《改良女儿经》中说:“为什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12]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听起来虽美,但在当时的女子心中,“小脚一双,泪水一缸。”女子裹脚的痛苦不言而喻。裹脚先让小女孩泡脚,有的地区会把羊羔或鸡开膛破肚,让小女孩将脚浸入其内,裹上黏糊糊的血。这是为了让脚骨头变热变暖,易于掰断。然后除大脚趾外,将4个小脚趾用力向脚心推进并压在脚板下,再用一条长十尺、宽两寸半至三寸半的布条,从四趾,经足背、足跟,再至足背、足跟,一圈一圈狠狠裹缠。[13]
古人追求的小脚之美,建立在对女性身体的伤害上,连带对女性精神的折磨。这样半“残缺”的人,是彼时的男性想要看到的女性,但这一“传统”在后来被狠狠推翻。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曾大力倡导放足,在上海、广东相继成立“天足会”,一时间四方响应。辛亥革命后,地方政府采取种种具体措施实行“放足”,比如提出口号“不要小脚女为妻”,并且向缠足女子征收“小脚捐”,试图通过各种方式促使女子脚之解放。通过不懈努力,如今裹小脚的习俗已彻底在中国废除。[14]
除了中国,西方也有废除过时“传统”的例子。从中世纪到近代,欧洲女性有束腰传统。法式胸衣中间都有一根鲸骨、木头、象牙、兽角或金属撑骨,以此来紧紧束缚住女性的腰,她们从10岁开始束腰,直到成年之后她们的骨盆也已经变成畸形状态,腰围只有18英寸。而这细腰带来的后果是内脏损伤、肋骨变形。19世纪的欧洲发生过很多次因束腰而致死的事情,这些人在经过检查之后,发现大多数都是因为肋骨被过度挤压之后,插破肝脏而死。[15]
欧洲束胸和中国缠足是一个逻辑,那就是为了迎合所谓男性审美去扭曲女性身体,一方面对女性身体造成了无法逆转的伤害,同时也在践踏女性尊严,让她们不配成为完整的人,行动受限而方便被男性管控。
在1913年,一位名叫柯劳丝比的纽约名媛因为受不了束缚带来的拘禁感,所以她愤怒的丢弃掉了紧身衣,然后命令手下的侍女将两条手帕缝合在一起,再用粉色带子连接在一起,这样穿上去就轻松了许多,从此以后这样的穿衣风格也迅速在社交界流行开来。[15]
(图源:搜狐网)
而这种摒弃糟粕、争取自由的勇气也是今天的我们所需要的。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曾说:“有些国家反对改变,他们会引用文化、传统或宗教为现状辩护,这些观点曾被用来试图支持奴隶制、童婚、婚内强奸和女性生殖器切割。我尊重文化、传统和宗教,但它们永远无法用来支持剥夺基本人权。”[16]
如果所有的习俗都用“尊重传统”来解释和维护,那我们就会永远活在缠足、束胸的时代,或者继续沿袭三妻四妾的规矩。社会思潮应时而变,历史告诉我们对糟粕说“不”,那么今天,对那些落后的习俗,反思与拒绝势在必行。传统不能成为这些落后习俗的遮羞布。
女性不能乘龙舟?女性不能进隧道?女性不能上饭桌?……在诸多不合理的传统习俗面前,我们应该勇敢地回答:“不,女性可以。”
今日互动
你还经历过哪些厌女习俗?
在今天,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厌女习俗?
欢迎扫码填写问卷,或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参考资料
[1]储冬爱.社会变迁中的节庆、信仰与族群传统重构——以广州珠村端午“扒龙舟”习俗为个案[J].广西民族研究,2011(04):67-72.
[2]王政.《诗经》女子参祭与民间俗信中的女性祭祀禁忌[J].民族文学研究,2010(04):156-163.
[3]焦杰.传统习俗禁忌中的“厌女情结”及其原因考察——以社会性别和人类学为视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91-98.
[4]李金莲,朱和双.月经人类学:聚焦女性被遮蔽的生活方式[J].世界民族,2012(03):36-44.
[5] 徐桂兰著.中国育俗的文化叠合[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2
[6] 北青深一度:《另一半故乡 | 博士返乡》2018-02-22
https://mp.weixin.qq.com/s/xMr0cpjVAWFqOn4WdWhcyQ
[7]李银河:《为什么女人吃饭不上桌?》2018-04-26
https://mp.weixin.qq.com/s/ZfVqOtRZLj48Anau8UP4aw
[8]史界,张先亮.女性主义视角下性别分工的反思与突围[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8(06):37-40.
[9](英)弗雷泽(FraZer,J.G.)著;徐育新等译.金枝 巫术与宗教之研究[M].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10](德)埃利希·诺伊曼著.大母神[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11](美)麦克艾文(Mcelvaine,R.S.)著;王祖哲译.夏娃的种子 重读两性对抗的历史[M].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12]看见另一种可能 《揭秘俗称为“裹小脚”的“缠足”,残忍陋习的起源操作,发展及消亡》 2020-07-2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3086321932468145&wfr=spider&for=pc
[13]袁帅.三寸金莲缘何存在近千年[J].神州.2012-6-5,p34-37
[14]杨兴梅.近代中国反缠足的努力与成效述略[D].四川大学.2006
[15]以沫文史 《风靡300年的“束腰”风尚,女性深受迫害,到底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2021-3-2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5199760435426515&wfr=spider&for=pc
[16]酷儿季华 《违背性别平等的传统文化有无继续遵守和传承的意义?》 2022-06-06
https://mp.weixin.qq.com/s/Yw1zECJjqXn60PgiJu1Jvg
撰稿 | 酱雨 尾尾 甜糖
编辑 | 驼驼 晨曦 达生
视觉 | 量子苏打
排版 | ccc
校对 | 六一
刘文利性教育工作组出品
推荐文章
(直接点击图片查看 后台回复“目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