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IV感染者Ben的又一年:夜深人静,他想到找我倾诉,我就值得了

新民晚报 2021-01-23

2013年,Ben被确诊感染HIV(艾滋病病毒)。


因为发病,他曾被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父母的爱和不离不弃,让他有了闯过难关的勇气。大病死里逃生,他辞去原本稳定的工作,加入防艾和关爱感染者的队伍中,致力于帮助像他一样曾经迷惘的感染者回归平凡生活。



今天是第32个“世界艾滋病日”。从2012年开始,我们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几位艾滋病感染者的故事。Ben的故事,已经讲了两年。


他的故事>>>

2017:他选择背对 我们如何面对

2018:助人自助 “我也是感染者”胜过千言万语


转眼又一年,他过得怎么样?


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


帮一个人,挽救一个家庭


走进上海青艾健康促进中心Ben的办公室,记者看到的还是那个熟悉的他:头戴平板嘻哈帽,身穿黑色连帽卫衣,专注地在电脑上处理资料。刚刚接待完一位预约检测者,他还要做一些记录工作。


“这一年里我面对面服务过的感染者是这几年最多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接听求助电话、回复消息,已经是Ben这两年的常态,今年做了感染者关爱互助项目,他有了更多面对面服务和陪同感染者的机会。



这一年,Ben也不再是单枪匹马,他的身边多了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协助。无论是帮助不知所措的新发感染者接受现实并积极治疗,还是鼓励那些发生机会性感染的晚期感染者抓住生的希望,他们给予的心理和社工双重支持取得了不错效果——五位晚期感染者被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三位新发感染者在接受心理咨询后开始积极治疗。


“或许你会觉得数量不够多,但帮助了他一个人,可能就挽救了一个家庭。” Ben深知责任之重。




一点付出,一米阳光


 “6年前确诊感染时我最渴求的是活下去,现在更能感受到心理支持对感染者的重要性。Ben说,随着防控艾滋病知识越来越普及,控制好病情不难,难的是如何移走压在感染者心上的巨石——可能是无法向父母说出实情而痛苦,也可能是对前途隐隐的担忧。


服务了更多感染者,Ben也有了更多理性成熟的思考。综合分析实际情况,他可能会建议一些感染者不要急于告诉父母,“他们最不想告知病情的就是父母,与其让父母承受一份突如其来的沉重,不如自己控制好病毒载量,它就是一种慢性病,身体好了,好好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好回馈父母。”



Ben和同事们一年的努力换来了可喜成绩,这个关爱互助项目最新获评静安区公益创投的“最美实践项目”。明年这个项目还将继续,它将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名字“一点付出,一米阳光”。


看似一点点的付出,可能带来大改变。Ben的工作越来越忙,而每当收到感染者的好消息,哪怕只有“我很好”三个字,满满的获得感也能驱散疲惫,“夜深人静,他们感到孤单想找人倾诉,如果能想到我们,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



记者手记>>>


我向Ben问起这一年的变化,他谈起工作,滔滔不绝。


我转换话题:“生活上呢?” “你也看到了,上班、下班、加班,明年又上新项目,‘老板’不会放过我的。”Ben笑了:“除了工作领域特殊一点,我的生活跟普通白领没区别,真的挺平淡的。”他还不忘调侃,“是不是说明我老了?”


出于职业,我们总希望能采访到好故事,曲折、有趣、有冲突。但对于Ben和其他感染者来说,越普通,才能更好回归平凡。


希望以后每年再碰面,我们总能互道一声“别来无恙”。


过往报道>>>

老夏的故事: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老夏:不怕面对你们,却愁看病吃药

HIV感染者老夏的这一年:坚持才有希望

老夏这一年:做志愿者,找新生活

一个HIV感染者的第七年:看病吃药医保壁垒何时推倒?


肖剑的故事:

HIV感染者肖剑:能像别人一样正常生活就够了

HIV感染者肖剑的故事:给学生上课向消除歧视迈进

“希望的生活越来越近了”——一个HIV感染者的心声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李若楠 孔明哲)

编辑:施雨


星标☆小新了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