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儿科门诊现“堰塞湖”式就诊,医院压力骤增!怎样看病最快?医生建议→

新民晚报 2023-12-22

随着多地进入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

各大医院门诊、急诊的

儿童患者数量

出现较大增长


上海不少家长

选择下班、放学后

带着孩子前往医院就诊

面临人山人海的看病潮


对此,不少专业人士呼吁

家长们应

理性选择就诊时间



昨天(11月27日),记者在医院实地走访发现,在工作日,门急诊的“潮汐式”就诊现象非常严重,下午1点左右,人流稀疏,此时按预约就诊的患儿几乎无需排队,有的甚至在非预约时段提前完成首诊。



记者在叫号系统里发现了端倪,下午1点20分,儿内门诊挂号已多达684人,但是实际就诊率只有42%左右,这也意味着,不少号源虽挂号但还没前来,或者预约了,但没到现场挂号。



按照医院规定,如果患者过号没有就诊,只需签到后再过三个号即可就诊,如此即便在高峰期,患儿也不会等太久。但这也导致了下午三点后,大量集中抵达医院的患儿与家长,其中不乏挂了较早时候号源的患儿。



儿科医院的“潮汐式”就诊现象一直存在,然而叠加了呼吸道疾病的感染高峰期,“潮汐式”直接升级成“堰塞湖式”,给医院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院方表示,由于孩子学业原因,“先挂号晚就诊”成为常态,但这也让三点以后的门诊出现“堰塞湖”式拥挤,原本叫号、检查、会诊,都会因为“迟到”的预约患者大量出现而“挤兑”。



这种“先挂号晚就诊”模式,也给医生、护士增加了不少的压力。近期,本应五点结束的早门诊,延时到六点半甚至七点半才结束;早门诊的延期也直接导致夜门诊患儿只能延后就诊。



那么患儿如何就诊最高效?

如果怀疑感染流感

家长又该如何应对?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门急诊办公室副主任邬宇芬表示,现在很多家长集中挂夜间号,或者预约后不按时间来,导致医生们早上叫不到病人,午后病人看不完,其实是对医生资源的浪费。这也导致在高峰情况下,中班医生往往要推迟四五个小时到凌晨1点左右才能下班。


因此,医院呼吁家长要尽量按预约时间段带孩子就诊,否则即容易影响就诊体验,也不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此外,院方还提醒,近期门诊中已发现不少自测流感抗原阴性,但到医院做了核酸检测却显示阳性的患儿。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主任曹清提醒,如果家长怀疑孩子的发热是由流感引起,仍建议到医院做一个核酸快检。



一文详解

 呼吸道疾病高发期实用防治手册


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


当前,随着各地陆续入冬,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


监测显示,近期,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以流感为主,此外还有鼻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引起。


分析认为,近期我国急性呼吸道疾病持续上升与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叠加有关。


不同年龄群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不同


多病源监测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群体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不同:


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为主,

5—14岁人群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为主,

15—59岁人群中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为主,

60岁及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状病毒为主。


如何判断是哪种病原体感染?


【流感病毒】


● 流感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呕吐、腹泻等症状。


●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其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


● 重症病例可出现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肺外表现及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


● 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或有重症化趋势的患者,应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等。这些药物可以缩短病程并减轻症状,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肺炎支原体】


● 肺炎支原体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既不是细菌,也不是病毒。注意肺炎支原体感染≠支原体肺炎。


●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我国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但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轻者可不发病,或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重者可致肺炎、肺实变、胸腔积液等。


● 支原体肺炎的一线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包括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等。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对支原体肺炎治疗无效。


● 对于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无效、8岁以上儿童可以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注意,一定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用药。


【呼吸道合胞病毒】


●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由于受病毒感染的细胞会融合在一起,形成类似“合胞体”的大细胞结构,因此被形象地赋予了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名称。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比较容易在婴幼儿流行,感染后早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可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声哑、低烧等症状,多数感染患儿症状会在1—2周内自行消失。


● 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者的特异抗病毒药物和治疗方法。一般使用常规抗病毒药物以及止咳化痰类药物等对症治疗即可好转,但如果出现咳嗽、呼吸急促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


● 这些也是呼吸道感染中常见的病原体。这些病毒感染没有特效治疗药物,以观察病情变化和对症治疗为主。


● 腺病毒有很多种分型,其中只有部分型别感染才可能在两岁以下的儿童中引起比较重的腺病毒肺炎。一些比较大的儿童可能检测出腺病毒阳性,如果没有明显的下呼吸道感染,可以先对症处理。


● 像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也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一般来说就像普通感冒一样,只要正规的护理、对症用药、适当多喝水、多休息就可能安然度过感染阶段。只有少部分免疫功能低下的或患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在特殊情况下当病毒侵犯到下呼吸道才可能引起一些比较重的感染。


呼吸道感染热点问答:


1.出现混合感染怎么办?


●早期鉴别诊断很重要,多数医疗机构能够对流感病毒、新冠病毒、支原体等做检测。


●如果流感或新冠病毒合并支原体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通常需要加用抗菌药物,同时给予退热、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抗菌药使用需医生指导)。


●对大多数患者而言,遵照医嘱居家规范服用药物、多饮水和充分休息后,病情可在1至2周得到缓解。


●如果发热持续时间超过72个小时或体温超过40℃,或频繁咳嗽以致影响正常生活,或出现胸痛、喘憋、咯血、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精神差、频繁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2.孩子出现发烧、咳嗽之后应该怎么办?孩子出现哪些情况一定要去医院?


● 大医院人员密集、等候时间长,交叉感染风险较高,建议症状较轻的患儿首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儿科等就诊,在儿童专科医院就诊明确诊疗方案以后,也可以通过医联体转诊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后续治疗或居家治疗。


● 根据专家建议,孩子出现超高热或持续发热超过三天、频繁咳嗽影响正常生活、精神状态不好甚至出现嗜睡、呼吸频率增快或呼吸困难、频繁呕吐、皮疹、头痛或抽搐等,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3.预防呼吸道疾病,日常怎么做?


*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是接种疫苗,通过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有效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发生的风险。


● 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充足的营养、适当体育锻炼。


● 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勤洗手,尽量避免习惯性触摸眼睛、鼻、口。


● 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室内定期开窗通风(通风期间做好保暖)。


● 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要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 有症状及时休息和就诊。一旦发生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患者应居家休息。如果症状较重的话,应做好防护,尽早就诊。


4.如何通过健康饮食,增强免疫力?


●合理免疫维持的重要基础是合理膳食,重要前提是食物多样化。


●要确保充足的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它构成了免疫物质的一个重要基础。


●要保证新鲜充足的蔬菜和水果的摄入。


●保证每天充足的饮水。


●保持好健康合理的体重,是维护良好免疫力的重要基础,做到“吃动平衡”。



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上海新闻广播、新闻坊、北京日报、人民日报、健康中国、健康北京、新华社、央视、北京儿童医院服务号等

编辑:唐梦葭





推荐阅读



觉得不错

下方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 四连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