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张超:在看不见的地方守护着你

苏悦怡 北京青年周刊 2019-06-07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提出了六点要求。习总书记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热爱伟大祖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


在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的大会上,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刑侦支队中队长、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张超,有幸近距离聆听。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也采访到了这位像习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的有为青年。作为公安战线优秀的青年刑警,张超为我们讲述了他平凡又伟大的工作,他用自己的热血铸就了打击犯罪分子的利剑,守护着百姓的平安。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优秀代表,张超也表达了他的家国情怀,表达了他对于理想、信念的理解。在他刚毅的外表下,我们感受到的是一颗细致又温暖的心。


作为“我和我的祖国·国庆70周年”系列报道,本文将刊于5月23日的《北京青年》周刊,现为首度公开分享。

 

张超身着便装,随时奔赴下一个“战场”


在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刑侦支队的队伍里,张超被称作“超能”刑警。这个称呼不仅和他的名字有关,也代表着他作为刑警极高的能力与责任感。说起张超,分局和刑警支队的同事总会竖起大拇指,因为他是工作岗位上的先进代表,也是心怀家国的优秀青年。作为刑警,工作中,他和其他同事一样不穿警服,也不开警车,但是在某个你看不见的地方,他们一直在守护着百姓!

 

但是采访张超的那天,他身穿记录着赫赫战功的“战袍”,警察制服上挂满了勋章。从警以来,张超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获得“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奖、北京市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8“北京青年榜样·时代楷模”、“北京榜样·最美警察”、第二届首都公安“杰出青年卫士”等荣誉称号。


前不久,张超获得了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在五四运动100周年到来之际,他的名字书写在了这份代表着优秀青年最高荣誉的获奖名单上。作为朝阳分局刑侦支队最年轻的中队长,30岁的张超谦虚地说:“这个奖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誉,它代表着全体首都公安的青年民警。”


在庄严肃穆的刑事警察标志前,张超胸前的勋章更加夺目


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后,朝阳分局召开“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先锋模范座谈会”,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重要意义。作为北京市公安局的优秀代表,张超怀着激动的心情向大家分享了学习感受,表示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用所学所悟指导行动,做走在时代前沿的奋斗者、开拓者、奉献者。

 

张超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为首都公安近十二年来唯一获此荣誉的青年民警。朝阳分局党委高度重视对青年民警的选拔培养工作,党委书记、局长牛国泉多次提出要注重教育、引导青年民警坚定理想信念,多给年轻人提供展示翱翔的舞台和锻炼提升的机会,不断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在实战中练就本领。


近年来,朝阳公安先后涌现出以张帆、张超、段星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民警,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并先后走上领导岗位,肩负起更加厚重的使命与职责。分局党委通过完善年轻干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环环相扣又统筹推进的全链条机制,积极鼓励张超及广大青年民警在工作中充分施展自身才华、发挥专业特长,在事业上大显身手、大有作为,在不懈奋斗中历练人生、收获成功。

 

在张超看来,荣誉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它属于团队,属于集体,属于默默站在人民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地方,守护着人民的全体公安民警。

 

青年是追梦人,青年更是圆梦人,我将无我,不负韶华。朝阳分局的广大青年民警们正是大力弘扬五四精神、大力传承朝阳公安精神的青年先锋。他们立志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凝心聚力,用奋斗报效祖国,以优异成绩迎接祖国70周年华诞。

 

 

担负使命

“超能刑警”立下累累战功

 

 

2011年8月,张超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毕业,来到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团结湖派出所成为一名治安民警。


初来乍到的张超十分努力。派出所的治安民警每天都要面对应接不暇的事情,张超的警察生涯就从接警、出警、调解纠纷、办理案件这些事情做起。琐碎的工作并没有把张超难住,在派出所领导的鼓励、帮助和关爱下,张超凭借着自己的韧劲、冲劲和一点点“憨劲”,很快适应了工作,成为团结湖派出所出色的治安民警。


2012年2月,团结湖地区连续发生多起恶意扎毁汽车轮胎案,朝阳分局立即成立专案组,刚刚工作半年的张超多次请缨并获准加入了专案组。当时张超并不知道,这之后他面临的将是一场生死考验。

 

专案组经过十余个昼夜的便衣蹲守,终于锁定一名犯罪嫌疑人。张超一边通过电台请求增援,一边贴靠过去。男子发现张超后撒腿就跑,张超紧追不舍……就在张超一个健步上前欲抓住嫌疑男子时,穷凶极恶的男子突然回身一刀刺中了张超的左胸,鲜血瞬间浸透了张超的羽绒服。被刺后张超不顾伤势死死压住嫌犯,直到战友赶到,嫌犯被擒。张超也因失血过多休克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刺中张超左胸的刀尖距离他的心脏仅仅一厘米,年轻的张超经历了这“一厘米”的生死考验,抓住了犯罪嫌疑人,用鲜血捍卫了法律的尊严,用刀疤印记了作为人民警察的荣耀与热血。“那一年,我23岁,给奶奶家的墙上添了一枚个人一等功的勋章。”


身着作训服,张超的形象英俊威武

 

 

心怀家国

硬汉外表下有着柔软内心

 

 

提起自己的破案经历,张超总能理性地娓娓道来,因为那是他的职责和使命,庄严而神圣;而提到自己的家庭和家乡,张超的男儿心就变得柔软了起来,硬汉形象之外的张超也有着铁汉柔情。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如今,张超是朝阳分局刑侦支队中队长,是“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荣誉加身,但张超的内心却感到愧疚。他在北京忙于工作,就疏忽了远在家乡的父母和亲人。

 

前阵子,张超的母亲突发脑梗塞,抢救后住进了老家的医院。家人知道张超使命在身,怕打扰到他,一直没有告诉他这个消息,只说“没什么大事,别耽误你工作。”等到张超有空回到家乡看望母亲,才知道母亲是突发脑梗塞这样严重的病。


张超的父亲一直患有肝硬化,每隔三个月都要来一趟北京到医院检查、开药。每次都是张超的姐姐陪着父亲来看病,为了不影响张超的工作,他们每次都来去匆匆。谈起这些,张超用双手捂住了脸:“身在北京的我只陪过父亲一次,真的觉得愧对父母。”

 

张超心怀家人,心怀家乡。采访中他一直提到自己曾就读过的小学基础设施落后,从未学过英语、计算机的他,深感山村基础教育与城里的差距,“到了县里的中学我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音乐课、美术课,才会做广播体操、眼保健操。”改善家乡的教育环境一直是张超心中挂念的事情。工作以来,他除了按月把工资寄给父母补贴家用外,陆续向家乡小学捐赠了近千册各类图书和辅导资料,还将自己负伤住院期间爱心人士捐赠的5万元善款全部捐给家乡小学。

 

“逢案必破是张超的工作准则,心怀感恩之心是张超的优秀品德。”这是朝阳分局刑侦支队政委刘凌对张超的评价。张超的优秀与成功离不开朝阳分局、刑侦支队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支队政委刘凌看着张超一路成长,了解他的性格,相信他的能力,也赞扬他的人品。


支队的同事也都像家人一样关爱他,业余时间陪他谈心,了解他生活上的难处,工作之余,大家最为张超操心的就是他的个人问题。由于工作忙碌,张超到现在还是单身。“领导们都很关心我的个人问题,帮我张罗,但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去外地抓人、通宵办案,就错过相亲、谈恋爱的时机了。”


张超训练归来,夕阳余晖下的他更显英武



Q -《 北京青年》 周刊

A - 张超

 

砥砺奋斗

父母的叮咛让我无怨无悔

 

 

Q:刑警的生活奔波而辛苦,面对这样的生活,你会感到疲惫吗?

A:我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稍微刺激一点的生活。我喜欢刑警生活中奔波的劳碌,更喜欢破案后那种快慰的感觉。喜欢和热爱的话就不会让我感到疲惫。

 

Q:选择做刑警这行,你有没有后悔过?

A:从来没有后悔过。即使工作中遇到困难,即使破案的过程再苦再累,我都会为我喜欢的事业坚持下去,因为只有坚持,才能让真相最终浮出水面,把案子解决。每当解决一件案子的时候都是我最快乐的时候,那时候早就忘了什么是辛苦和劳累了。

 

Q:刑警办案中的工作是不是都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刺激?像影视剧中描绘的那样?

A:其实不是。真实的刑警工作大多数时间都是枯燥的,查资料、看监控、蹲守嫌疑人都是需要磨时间的工作,乏味、等待、磨人。抓住嫌疑人可能是一瞬间的事,但是过程是漫长的。这种时刻最需要的是动力和信念,让你坚持下去。每次办案,我的信念都是:一定要把这案子破了!一定要把这人抓了!

 

Q:你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是谁?

A:是我的父母。我的父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母亲小学上过几天,现在只会写自己的名字,但他们都是很善良、很朴实的人。父母从小就告诉我应该怎样做人,说话应该怎么说,做事应该怎么做。这其中没有什么深刻的大道理,就是一些很朴实的话,让我好好干,有担当,负责任,往前冲。这些叮咛虽然普通,但深深刻在我的心中。这也是我为什么在工作中总是有冲劲的原因,因为我没有“躲”的概念,我只有去“抓”的概念。这是父母从小教会我的,是我从小养成的一种习惯。

 

Q:现在想想,你有什么还没有实现的梦想吗?

A:小时候我喜欢钢琴,但是家里没那条件。记得刚刚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同学聚会,我和同学路过一个琴行的时候,他在钢琴前演奏了一曲,当时让我非常崇拜。我当时也有想要学习弹钢琴的冲动,但工作太忙了,也就作罢了。

 

 

国庆70周年

我们都是追梦人

 


Q:祖国70年华诞之时,我们的国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你是怎样见证的?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A:进入刑警学院以后,我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众多的安保工作,我亲身经历了这些大型活动,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和繁荣,这让我充满了自豪感和骄傲感,也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担当起人民警察应负的责任,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Q:“祖国”这两个字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作为一名警察,“祖国”这两个字对我来说意味着责任。打击违法犯罪和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的职责,把这项工作做好,担负起我的责任,才是回报祖国最好的礼物。

 

Q: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都是追梦人,那你的中国梦是什么?

A:我的中国梦应该是让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平安幸福。

 

Q:作为新时代的“追梦人”,你是怎样理解“追梦”的?

A:新时代青年都是“追梦人”,要有担当,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怕走弯路,也不怕碰钉子。遇见困难不要怕,要有摔倒了爬起来的勇气。在我的警察生涯中,曾经遇到过受伤和危险的情况,激励我勇敢站起来的是我身上肩负的职责和使命。

 

Q:在你追梦的过程中,你认为激励你的是什么?是什么让你走向成功的?

A:激励我的是我的使命感。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使命在身,职责在身,为了打击犯罪分子,保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需要不断努力去克服困难,遇到挑战去接受它,走出困境。作为警察的使命感是我的动力,让我不断前行。


文   苏悦怡

编辑   韩哈哈

摄影   李英武

图片编辑   刘艺琳



识别二维码

下载“北京头条”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红海行动》原型许少隆:孤胆之心悬海外 誓保国人永平安


彩画匠人吴书瑞:为修复古建筑走遍中国


陈更:未名湖畔咏唱青春诗篇


马岩松:蓬皮杜迎来中国时刻


邱志杰:一个Mapper,和他的地图说


凡有井水处,都能听到他的钢琴声


点击以下封面图,一键下单新刊 

「 2019年5月16日   许少隆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