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于震:做个合格演员 我便心满意足

康荦 北京青年周刊 2022-01-08



于震不喜欢别人叫他“老师”。4岁的女儿听到有人叫爸爸“于老师”,天真地问道:“爸爸,你当过老师吗?”于震觉得这是对“老师”二字的亵渎。他更喜欢别人叫他震哥,刚刚学习表演时同行之间就是这么叫的,尊敬的长辈称为“先生”,同辈则称“哥”“姐”。

每每提起表演、演员这个职业就会无比激动的于震,希望别人把他当作一个演员,而不是明星,“更别叫我于老师,我传不了道,授不了业,也解不了惑,我还很迷惑的,还没想明白呢。”


抖音上的于震
才是生活中的于震


于震从小生活在北京东城区,后来在北京人艺上班,单位离家只有几条胡同,他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尽管在电视剧中总是一本正经的样子,骨子里于震却是一个活泼有趣的人,这一点在他的抖音账号上可见一斑。


去年 6 月,和潘长江一起拍戏的于震在潘长江的带领下开始接触抖音,发了平生第一条抖音短视频,从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发不可收。在抖音上,于震可以无所顾虑地展示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片场趣闻还是和爱人一起包饺子,抑或是和孩子互动,他都不亦乐乎。

除了一本正经地出现在影视剧中,于震终于找到了和观众互动的另一种方式,还没有束缚,可以尽情展示真实的自我。于震没有团队,抖音账号上所有的回复都是本人亲自回的,用这种方式和观众互动让他觉得特别好玩儿。


棕色纹理大衣、针织衫、皮裤 Giorgio Armani

早些年,他被剧组里其他演员叫做“戏霸”。刚刚从北京人艺出去接演电视剧的时候,于震热衷于跟每个对戏的演员交流如何表演,“这场戏我们这样演”“你这样这样,然后我就这样这样”。这类在北京人艺的排练厅里天天都会出现的场景,在剧组却被很多人觉得是“疯了”。从来没有人像在剧院里那样告诉他,你这样演不对,你应该那样那样。

有一次,于震听说一个白天在片场被他“教育”的男演员当天晚上和哥们儿在酒桌上痛哭流涕,痛斥“于震太戏霸了”。而另外一种情况让于震更加陷入迷茫——有些搭戏的演员,进组之前连剧本都没看过,来了就化妆,化完妆就演。


陷入迷茫的于震开始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他玩儿命找身边和自己一样,对演戏这件事起码是尊重的那些演员们来和自己搭戏,但是他发现这些演员在现场反而不说话,倒是那些连剧本都没背过的所谓演员一天天叭叭说个没完。当然更有甚者,靠着关系进组,接演重要的角色,所谓的玩儿票。


渐渐的,于震发现,这样的人不是特例,在影视这个圈子里,有时候反而是自己这样较真的人才是特例。别人跟他说,行业就是这样,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像你一样,都像从北京人艺或是其他剧院出来的那些对表演心怀敬畏的演员一样,你得允许别人有别人的方式,别的行业有别的行业的规矩。

随着年龄的增长,于震已经可以做到不愤怒了。即便演对手戏的演员一看眼神就知道没看过剧本背过台词,他也能平静对戏,只是演完戏,和这种人再无交集,因为他觉得这种人没有尊重自己的职业。


驼色羊绒大衣、棕色针织衫、灰色长裤 Giorgio Armani


有一天他刷抖音刷到一条说“中年人是可以被任何人随便骂的”,于震深有感触。最开始挨骂是因为网友说他是抗日神剧“鼻祖”,还有诸如大长脸、马脸的人身攻击。喜欢他的人也是真喜欢,说于震演得真好。但是现实往往是这样,喜欢你的人不太发声。


以前于震觉得自己就是个演员,也没时间去争执这些,“因为你是观众,我是可以允许的”。如今成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工作中于震更是已经学会了妥协和容忍,“我也这岁数了,跟你争执什么?有编剧有导演有制片人,我是个演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生活中的他却还是有冲劲的,眼睛里面揉不得沙子,还是把现实中快乐的北京爷们都留给抖音账号吧。


抗战剧应该允许合理虚构

于震应该能称得上是对抗战剧有些发言权的演员了。从开始拍影视剧至今,他担任主角拍摄的抗战剧有几十部之多。于震自己总结,之所以会受抗战剧青睐可能是因为自己的长相比较正派。

这些年中国的抗战剧涌现出诸多优秀作品,当然同时也不乏“神剧”,于震本人既出演过很多好的作品,也演过一些观众心目中的“神剧”。对于抗战“神剧”,于震其实有着不太相同的看法:“我也很讨厌那种把历史武侠化的神剧,比如变成飞人、手撕鬼子,我特别反感,我觉得也正是因为这些把这个剧种给毁得差不多了。”

但同时,于震也觉得,在战争中彰显个人的英雄主义,比如一个人是神枪手或者他总能奇迹般地活下来,诸如主角光环,是抗战剧必须要有的。“影视剧是造梦的工厂,对于历史事件,我们要做到重要人物不能去虚构,但是一些可以凸现危难之时民族气节和人性光辉的小人物,应该允许虚构。”

“抗战剧有一个很大的意义就是让今天的人不要忘记那段历史,告诉现在的人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战争年代,国家面临外族侵略失去主权,人民的生活朝不保夕,正是我们党带领我们一起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今天才赢得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于震觉得大家对待抗战剧应该宽容一些,让大家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珍惜纯真的友谊和爱情,这才是抗战剧真正的意义,而不是揪着那里边几个镜头说起来没完没了。

驼色羊绒大衣、棕色针织衫、灰色长裤 Giorgio Armani

因为审查严格,于震已经五六年没有再拍过抗战剧了。但他对抗战剧、年代剧依旧情有独钟。于震最喜欢的战争题材影片是梅尔·吉布森主演的《勇敢的心》,这是他上学时候就开始反复看的片子,还有《教父》,这种充满男性阳刚气质的影片总能吸引他。

在价值观方面,于震挺老派的。比如他看不得男演员一化妆就要两个小时,他觉得男人要像男人,女人要像女人,就像他拍的那些抗战剧里那样。想当年拍《吕梁英雄传》的时候,他也是为了更加贴近人物,把自己化得更黑更粗糙一些。包括这次拍摄《北京青年》周刊封面,他也完全没有化妆,人来了就是风风火火地换衣服开拍,基本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北京人艺一棵菜

在接触表演之前,于震在酒吧当过服务生、洋酒推销员,做过饭店前台经理,也在北京吉普车销售部卖过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跟着一位朋友报考了当年吕丽萍办的表演学校并被录取,之后又跟着一好友报考了中央戏剧学院,并被顺利录取,毕业后进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从此“演员”二字,对于于震来说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于震心目中,演话剧的经历对一个演员来说是无法替代的。“如果一个演员没演过话剧、舞台剧,我不敢说他有没有尝到过演员职业的美好。”于震如是说。他认为演员这个职业不是现在一些综艺节目中打造的那样,要同台 PK。北京人艺最注重的是“一棵菜精神”。

这是 1952 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时,戏剧家焦菊隐提出的——北京人艺就是“一棵菜”,有菜心、菜叶、菜帮,每个演员各有所长,互相帮衬,才能为观众奉献出经典之作。此后半个多世纪,“一棵菜精神”就是这座剧院长盛不衰的灵魂。

戏剧不是一个人的独唱,一个人演得好,另一个人演得不好,不可能成就一部好戏。“《茶馆》是老舍先生、焦菊隐先生、于是之先生,包括蓝天野老师、郑榕老师和其他所有的角色都精彩,互相捧、相互搭的结果。”

在于震看来,话剧舞台就像两口子过日子一样,是相互给予的,而这才是表演的魅力,是演员的功夫。“从毕业就一直拍影视剧而没有演过舞台剧的演员,我不敢说不是好演员,但我敢说你尝不到表演的魅力,表演的甜头,表演的那种畅快,表演的畅快绝对不是一个人的畅快,而是互相给予的畅快。”

在于震看来,一个演员背台词就像一个足球运动员上场要穿足球鞋一样,是必须的,跟表演好坏、跟是否敬业没有半毛钱关系。但如何把台词讲得让观众听得清、听得懂、好听,才能展示演员的台词功底。

卡其色外套、针织衫、白色长裤、皮鞋 Loro Piana

“北京人艺”这四个字对于震来说意味着生命。“我从中戏毕业以后,有幸考进了北京人艺,在北京人艺演了这么多年话剧,我才知道什么是表演。我要是从学校一毕业就去电视剧组拍戏的话,肯定无法这么深刻领会表演这两个字,也不会对表演有这么深的感情,我也不会到现在每每一提起表演来,会这么激烈地去谈论这件事。因为这是我的职业,是我的生命,而我对演员这个职业更深的认知,是北京人艺给予我的。”于震动情地说。

在于震的内心,演员和明星两者之间他区分得很清。明星是靠个人魅力赢得粉丝的喜爱,是会过气的;而演员则是于是之先生口中的人民演员,这个职业背后有太多的辛酸苦辣,却也能带来无尽的乐趣,是不会过气的。在北京人艺,演员的四个阶段是演员、好演员,大演员、艺术家。

所谓艺术家,是要对表演事业有独特贡献的,比如于是之先生、林连昆先生。而大演员不光是自己演得要好,而且要代表一代演员,无论是在社会上的贡献,还是自己平常的举手抬足,都要是一个表率;接下来是好演员、演员。

于震坦言自己做不了明星,“我在生活中远远不如我演的角色那么光辉,远远不如我演的角色那么好。”这辈子能当一个合格的演员,他就心满意足了 。


对话于震

Q 明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目前多部献礼影视剧都在筹备之中,可以看到的你就参与了《光荣与梦想》《红旗渠》等项目,能否详细介绍一下自己将参与的这些献礼作品?
A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献礼剧目有很多,其中刘江导演的《光荣与梦想》讲述了中共“一大”到抗美援朝胜利,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 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我在其中一个阶段扮演梁兴初。这是一部严格按照历史史实来拍的电视剧,我觉得说是一部电视剧倒不如说是一部用演员来完成的、还原历史的纪录片,包括历史上的哪个会议几点钟开,哪场运动几点钟发起,几点钟决定,完全是按照历史拍的。

刘江导演非常严谨,他执导过很多非常优秀的作品,这是我和他第一次合作,很多优秀的演员也都参与到这部剧中,我能够参与其中很荣幸。对年轻人来说,这部剧相当于一部历史教科书,看完以后能对我们党这100 年的发展历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红旗渠》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红旗渠留下的不光是一个渠,更留下了红旗渠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直到现在也影响着所有的河南安阳林州一带的人。当时我看到剧本的时候也是热血沸腾。

Q 现在当演员和你刚入行那会儿当演员是更难了还是更容易了?当一个好演员呢?
A 这辈子想干好演员这个职业是越来越难了。表演不是一个人的事,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职业,不是谁感兴趣谁都能上来演的。和现在的影视圈相比,话剧舞台要纯粹得多,所以我就更加爱我的剧院,因为我们剧院有很多优秀的导演、 优秀的演员,还有一些优秀的流传下来的优秀剧本。当然有些东西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当演员现在真的是难了,专业的人越来越少了。

Q 你认为想要当一名好演员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A 首先我不是一个好演员,我也不知道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但是我知道我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我要对得起我的职业,要不把整个剧本读懂读通,我是不敢上去演的,要不去真的感受到,我是不敢去演的。所谓声台形表( 声乐、台词、形体、 表演) ,这是最基本的基本功。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演员的自我修养》衍生出来的 40 多本关于表演的书,你都要去翻一翻。

把这些所有的基本功掌握了以后,完全靠后天的修养,演员最后比拼的不是技术,而是学识和经历,因为学识深刻和经历多了才能导致你呈现出的作品的深和浅、人物的深和浅。一个好的演员能把人物刻画得很深刻,这是一个注入灵魂的过程,把纸上的人物立起来是靠我们演的。演员是一个杂货铺,是一个杂家,什么都要懂,什么都别太深刻。

蓝色格纹西装、黑色西裤 MENS尚品

Q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你觉得自己到了“不惑、知天命”的阶段了吗?现在的自己有哪些顿悟,又有哪些依旧迷茫?
A 我现在唯独想明白的事,就是想不明白的事不要再想了。所以我就觉得我好像什么都明白了。真的,想不 明白的事,千万不要再去想了,就可以了,不要再什么事都打破砂锅问到底,这绝对是一个坏习惯,不要再像年轻的时候那样了。我年轻过,我也曾是一个莽撞的少年,其实我现在生活中也特别快乐,特别高兴,爱玩儿,只不过我演的角色可能让人觉得我挺严肃的。

还有清晰的一点是,现在的我越来越清楚演员这个职业究竟是什么,反而很多跟我一样大的这帮人都有点儿恍惚、有点迷茫了。 所以说我现在没什么顿悟,就是不要再去想了,对好多事情我也依旧迷茫,但是放过了,学会放过自己,不然太累。

Q 你觉得别人对自己最大的误解是什么?
A 最大的误解就是通过那些娱乐报道来了解我。因为这些年很多对我的娱乐报道是不真实的,很多都是道听途说,我也没法去管。后来我就弄了一个抖音账号,业余时间没事儿发点儿段子做做直播,我发现很多人通过我的抖音账号对我的印象慢慢改变了,之前他们看的都是关于我的娱乐报道和我演的剧,却不知道生活中的我是什么样的。所以我拍抖音是通过另一个平台来亲自展现我自己。

Q 马上就要进入新一年了,说一个你自己的新年小愿望吧!
A 平安健康,之后凡事开心一点儿,虽然有时候挺累的。

康荦
编辑 韩哈哈 卢美婷(实习)
摄影
解飞
图片编辑 刘艺琳
服装编辑 张扬
拍摄场地 北京人艺




识别二维码
下载“北京头条”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文那:寻找容身处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利:让建筑布满温暖底色


杜蒙:透过玻璃看世界

吴超:为难民的一个微笑欣慰

赵元立&杨燕君:大爱至上  仁心仁术

孙松林:以“5G速度”书写信息时代

康辉:平凡人 不凡路


点击以下封面图,一键下单新刊
「 2020年12月24日  于震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