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画廊周北京2023新势力单元策展人蒲英玮:青年,属于任何人的前缀

王雅静 北京青年周刊 2024-01-25

798艺术区798艺术中心,画廊周北京2023

6月4日,第七届画廊周北京圆满落幕。在拥抱繁荣开放的新阶段,画廊周的举办,再次点燃了这个夏天的艺术热潮。在为期10天的活动里共吸引40万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233%,实地到访本届画廊周北京的观众数量也如期抵达历史新高。


今年,在 “易见(Visibility)”作为项目年度主题的引领下,共有40家参展机构呈现近50个优质的展览项目,参展方与展览数量再创项目七年历史之最。承担项目基石角色的主单元覆盖包括798艺术区在内的北京六大艺术聚集地,充分彰显城市的当代艺术活力;同时,今年首度增设的特邀项目与特别展览,助力主单元再造“新鲜血液”。致力于拓展交流的艺访单元带来了13家国内外画廊的在地呈现,覆盖全球9大当代艺术中心城市,以最强、最广泛的地理纬度阵容再度回归。公共单元由独立策展人陈立领衔项目内容策划,以“琢面”为主题,以展览与论坛的双重形式引入切面独到的学术视角。除此之外,作为画廊周北京为主单元特别设计并颁发的奖项,今年的“最佳展览奖”由CLC画廊余果个展“山脉之间”荣获。


“余果个展:山脉之间”展览现场,2023,图片致谢CLC画廊


新势力单元延续对华语青年力量的关注,由艺术家蒲英玮担纲策划,以“今日青年!”为主题,以展览、展映、派对等多种形式连接活动期重要时间节点。特展中,影像、表演艺术及行为艺术成为单元关注的焦点,将思想与观点诉诸在实践影像以及身体动态的流动之中的作品成为主角。展映活动于公众日发生,以“青年与共,世界比邻”为主题,放映多位华人青年影像创作者的精彩作品,呈现其多元视角与独特处境,映后,蒲英玮与自由摄影师李亚楠以及两位影像创作者杜风彦与齐林就影片内容和相关命题展开对谈。


展览现场,画廊周北京2023新势力单元“今日青年!”

为此,我们在活动期间专访了新势力单元的策展人蒲英玮以及参展的青年艺术家魏晋与高嘉浦,请他们分享了参与画廊周的故事以及更多关于艺术创作的想法。





展现青年创作者
的切片


面对正在汹涌而来的新的一轮全球化浪潮,“我们是谁?”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在艺术家蒲英玮策展的新势力单元,主题聚焦在“今日青年!”,旨在提出一种具有本土性根基的全球视野,一种身处在世界演进浪潮中的在地性青年文化。在他看来,所谓“青年”,是可以属于任何人的一个前缀,它是一种深藏在任何人内心、任何时间都可以被点燃的、一团永恒的活火。


蒲英玮

1989 年出生,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2013 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18 年毕业于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获评委会最高嘉奖。作为新一代政治性观念艺术的积极参与者,蒲英玮创造性地继承并发展了社会主义美术与中国早期前卫艺术的视觉与思想脉络,其实践跨越绘画、写作、设计、策展、讲演等多种形态,形成了艺术家独特的语言系统与历史视阈。在近期的实践中,蒲英玮进一步将自己投身于世界范围内的革命史与抵抗史当中,并融入了更多元的在地性文化,试图构建一种富有鼓舞性与动员性的“新国际主义”作品语境。



入夜,随着艺术家们的行为表演,798 艺术区的新势力展厅场域活跃起来,成为了一个盛大的青春派对现场。在此次“今日青年!”特展中,影像、表演艺术及行为艺术是单元关注的焦点,那些将思想与观点诉诸在实践影像以及身体动态的流动之中的作品成为主角。



如蒲英玮作为艺术家关注的命题那般,宏大时空的经典命题依旧出现在他策划的展览现场。部分来自新中国早期当代艺术的文献,作为一种时间观、历史观与青年观一同展映。“这些运动与青年概念链接,并不是去简化其在思想层面的纵深与复杂,而是首先将那批出生在 50、60 年代的文化感召者、构建者们还原为彼时一位又一位的社会青年。那个时期的文化,即是后来所归纳梳理的新思潮,更是伴随着视觉艺术、哲学思想、摇滚乐、锐舞文化等等共同生成的‘年轻’的文化,它属于过去的、现在的以及未来的‘青年们’。”蒲英玮写道。


“今日青年!”海报

现如今,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中国艺术家依旧面临着家国天下、自我与宏大叙事等经典命题的“考验”,这些“青年承诺”在再一次全球化的今天如何被兑现,而又有哪些承诺尚未达成,值得去继续耕耘?也许你会在展览现场以及蒲英玮的言语中寻得答案。



Q-北京青年周刊

A-蒲英玮


 Q  作为画廊周北京2023新势力单元展览特邀策划人,聊聊本次作为策展人的身份与之前以参展艺术家身份参与到画廊周,两次的感受有何异同?
A  其实,画廊周北京跟我有着很深的缘分。回想2017年,当时的我还在法国读研究生,我的首个国内个展就参与了第一届画廊周北京,当时还很荣幸获得了最佳展览的提名。其实,现在回看,我感觉,当时的自己其实是处于一个非常年轻的阶段。在得知提名的消息时,我已经回到了法国,但我依然很受鼓励。2020年,我作为众多的年轻艺术家之一,第一次参加画廊周北京的新势力单元。当时,我不仅参与了主题展览,还参与了一场现场表演,同期还有一场讲座。其实,当时的参与度已经是比较深度的了。同年,我在北京的第二个个展也展开了。

今年,我是以策展人的身份再次参与画廊周北京。所以,不论是我的职业生涯,抑或是作品的成长方面,画廊周北京对我都有很大的裨益。如今,我希望通过这样一个平台串联一些新的艺术家的面貌,去呈现表达一种群体现状,让大家看到更多的年轻艺术家以及他们旺盛的创作力。



 Q  在筹办初期,新势力单元的亮点为何?最终是不是如你所期望的那般呈现出来?

A  是的,我觉得是非常充分地呈现了。在策划之初,我认为第一个亮点是本次新势力单元的参展艺术家名单十分之“新”。这个“新”表现于方方面面——他们大多是非常年轻的新人,甚至是研究生刚毕业的艺术从业者,还有一些是鲜少出现在公众视线中的艺术家。所以,当我们的参展艺术家名单发布之后,我们自己的内部人员也不太确定将会呈现一个怎样的现场,这是一个很未知又充满期待的事情。第二点是,本次展览借用了一些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我将历史中的艺术家的青年状态,跟今天的年轻人进行在场的共同呈现。我希望让大家感受到,这种艺术家们的关系并不是我们之前说的那种“前浪”与“后浪”互不相容的关系,而是一个共同生存的中国的文化生态。

第三点就是我们很偏重于影像和表演艺术的呈现。我觉得,这个领域的艺术家更加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同时,我们也有很多所谓的跨界,像是职业艺术家、音乐人、表演艺术家、实验剧场艺术家共同的展现。我也希望通过这样的合作表达青年文化创作者的一个切片。

 Q  在此次新势力单元,如何诠释艺术的本土性?

A  我们展现的这些艺术家都在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他们自己的本土性。在今天的年轻的创作者中,这种本土性是非常多样的存在,每个人具备的知识储备以及经验构成都是非常丰富的,所以,每个人、每件作品都生成了一个新的本土性。



 Q  您在寻找参展艺术家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艺术家或者作品给您带来比较大的惊喜?

A  其实,每个人以及每件作品都挺有惊喜的。我想说一下艺术家艾阔。首先,他自身专注于实验剧场,但是他的身份也很多样,他是写作者、策划人,参与跨场域、学科、媒材的实践与研究,他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点很广泛。同时,他也非常的年轻,他的剧场非常有感染力。他是让我很惊喜的一个艺术家。
此外,余果也是比较特别的一位艺术家。他刚刚获得了画廊周北京的最佳展览奖。他常年生活和工作在重庆。可以说,重庆并不是一个当代艺术市场和生态非常完善和繁荣的地方。但是他依旧相信他所表达的东西,坚持自己的创作和表达,我感觉,他获得这个奖也是实至名归吧。


 Q  您如何把握展览在学术性与公教性之间的平衡点?

A  我觉得,学术和公教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相互穿插的。就像行走在我们的新势力单元的展厅,可能观众没有非常具体的看某一件影像作品,但是,当他选择长时间停留在这个空间中,去感受这些不同的影像所带来的一种综合感受时,他肯定会产生一定的思考以及拥有一定的感受的。所以,这种体验是学术性与公教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Q  您是如何看待画廊周在当下艺术环境中的作用与影响的?

A  我依旧有一个朴素的想法。今天,能有一个事件在一个时间节点汇聚了大量的专业人士、公众,这种关注度本身就是价值。对我来说,我有机会表达我想说的,让它们的发生成为可能,这是十分珍贵的一点。而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能够跟社会当中的人产生更多的关联性,我觉得,这对艺术家来说更是很重要的事情。画廊周北京把这几点都同时做到了。


统筹 刘艺琳
文 王雅静
编辑 韩哈哈

部分摄影 李英武

部分资料、图片由画廊周北京、采访对象提供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黄觉:深刻的,还是一晃而过的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吴彦姝&奚美娟:心灵相通  成就彼此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赵佳丽:不定义美丽 不定义青春


金博洋:一直想要战胜挑战


王诗玥&柳鑫宇:感谢你的坚强和陪伴


武大靖:英雄集体成就了我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编舞艺术家戴露:未来对我来说充满未知,特别好


钢琴家张浩天:NFT是我们走向虚拟现实的一步

点击以下封面,一键下单新刊

「 2022年5月25日  胡军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画廊周北京2023新势力单元策展人蒲英玮:青年,属于任何人的前缀

王雅静 北京青年周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