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策略为类风湿治疗带来新希望!《自然·风湿病学综述》发表我院医生研究综述
类风湿关节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目前仍无法治愈,
但研究其发病机制、
探索其诊治方法的脚步从未停下。
日前,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陈竹与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Georg Schett教授合作,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风湿病学期刊Nature Reviews Rheumatology《自然·风湿病学综述》(影响因子15.66)上发表了题为“Anti-inflammatoryand immune-regulatory cytokine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的综述,提出抗炎免疫调控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从诱导炎症缓解而非单纯控制炎症产生的角度,来调整类风湿关节炎现有的治疗策略,提高疗效的同时减少现有治疗可能带来的过度免疫抑制的不良反应。文章第一作者单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和医学部以及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
▲论文截图
我国是类风湿关节炎患病大国,根据中华医学会风湿免疫分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我国类风湿关节炎患病率约为0.42%,按13亿人口计算有500万以上患者人群。类风湿关节炎除了导致关节肿痛、畸形、功能丧失外,还会导致关节外的重要脏器损害,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伤害,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如果两年内不及时规范治疗,有90%的患者的关节将受到侵蚀,所以发病的头两年是重要的治疗时期。
近年来,研究者陆续发现了一些抗炎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控功能,可以从促进炎症缓解而非抑制炎症产生的角度诱导关节炎缓解,为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和研究方向,陈竹医师结合前期博士期间研究工作和Schett教授课题组近期多个重要发现,将目前全世界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加以综合整理,全面总结了抗炎及免疫调控细胞因子诱导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的作用和机制最新进展,如IL-4/IL-13/IL-5介导的Th2和嗜酸性粒细胞活化、IL-9介导的ILC2扩增、HIF1α介导的IL-10-producing Breg活化等。以此为依据改变治疗策略有望提高治疗缓解率,并减少现有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该工作目前得到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自然·风湿病学综述》是由自然出版集团出版的同行评审的国际著名综述期刊。该期刊涵盖了风湿病学各方面的重要进展,汤森路透公布的最新影响因子为15.66,在风湿病学类别的32种期刊中排名第一。
作者简介:陈竹,中国科大附一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医师,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医学博士,医院首批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现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纽约特种外科医院从事博士后工作。
声明:本文由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需转载授权,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胡礼源 方萍 主编 / 李矗 方萍 责编 / 程玉涵 方雯 文字 / 陈竹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 重磅!中科大附一院医生论文登上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
■ 花季少女突发暴发性心肌炎!安徽首次ECMO转运将其从生死边缘拉回
感谢为了我们的健康而
一直步履不停的医务工作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