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开胸 年近八旬老人心脏成功换“阀门”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
而主动脉瓣是心脏泵血最重要的“阀门”,
一旦运转不灵或者罢工,后果将不堪设想。
日前,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在心脏外科、心脏超声、影像科、麻醉科、手术室等多学科协作下,成功地为年近八旬、患有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张大爷成功实施了TAVR手术(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让即将罢工的心脏“阀门”重新正常工作。
目前,张大爷身体恢复情况良好。据悉,这也是我省第一次独立完成的TAVR手术,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为没法完成开胸手术的高龄重度主动脉瓣膜病患者带来更多救治希望。
宿州77岁的张大爷两年前没有诱因地出现胸闷、气喘的症状,多方就医,诊断为“主动脉瓣狭窄(重度)”,由于年龄大,一直采取保守治疗。但最近一个月,张大爷症状明显加重,稍有活动就感到胸闷、胸痛,气喘吁吁,夜间因为频繁的呼吸困难,需要经常坐起来,难得睡一个完整的觉,老人家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每况愈下。
春节后,张大爷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心律失常亚专科主任徐健教授的门诊。考虑张大爷年龄大,心肺功能不良,外科手术风险较大,徐健教授建议张大爷实施TAVR(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手术治疗。
据我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心律失常亚专科主任徐健教授介绍,外科开胸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一直是主动脉瓣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传统开胸手术创伤大、需要体外循环、手术风险高,令许多高龄患者望而却步,而选择保守治疗,往往患者会在几年内死亡。TAVR手术目前已成为国外治疗高危主动脉瓣病变的新的手术方式。该技术无需开胸,通过特殊方式将人工瓣膜送至心脏升主动脉内替换病变瓣膜,从而恢复心脏“主动脉瓣”的“阀门”功能。这项技术主要适用于年龄大、体质差、不能耐受常规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瓣膜病患者。由于手术操作复杂,技术难度高,国内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家医院能够开展。
在TAVR中国第一人、我院院长、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士的大力支持下,在心血管内科主任严激教授的精心指导下,由徐健教授团队牵头,组成了包括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超声心动科、麻醉科、影像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诊疗团队,结合张大爷的术前检查情况,多次会诊讨论,评估主动脉瓣膜钙化、心脏结构情况,为张大爷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治疗方案。
3月9日,徐健教授带领多学科团队为张大爷实施了全麻下的TAVR手术,分别在张大爷的左右股动脉穿刺后,送入输送鞘管,输送鞘管直径不足6mm,所有的手术过程都是通过这个通道完成,这就是手术“切口”。因其微创技术,尤其适合高龄且不适应外科开胸手术的患者。但这项手术也对操作者和手术团队有着非常大的挑战。
徐健表示,一旦术中瓣膜支架脱位,出现严重的反流,还是需要通过外科手术方式取出瓣膜支架;在球囊扩张阶段,也有出现心衰乃至术中死亡的风险,因此实施这样的手术,不仅需要操作者有高超的技术和胆识,也要有包括心脏外科、超声心动等多学科保障团队的强大支撑,对手术的风险,更要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充分信任和理解。
尽管术前考虑周密,真正的手术过程还是一波三折。由于张大爷的主动脉瓣口面积很小,跨瓣非常困难,加上张大爷是少有的横位心,更是难上加难,经手术组讨论,采取抓捕器“吊挂”指引导管方法成功跨瓣。
球囊扩张阶段,由于患者瓣口很小,手术团队采取先小后大的球囊扩张模式,充分扩张瓣口。在瓣膜支架释放阶段,释放第一个瓣膜后立刻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放置效果,但发现主动脉瓣仍反流较多,经手术组讨论,结合国际经验,采用“瓣中瓣”技术进行处理,术后提示返流消失,置入的人工瓣膜“阀门”功能终于发挥作用,达到最佳工作状态。医院多学科的团队协作、迎难而上、勇于挑战的精神,也令张大爷和其家人感动不已。
置入的人工瓣膜(标识部分)“阀门”功能发挥作用
目前,张大爷恢复情况良好,已经能在病房小范围活动,即将出院。张大爷激动地告诉徐健主任,“两个月了,没有睡得这么好!”据悉,这是我省首次独立完成TAVR手术,将为我省推广应用这项技术,为没法完成开胸手术的高龄重度主动脉瓣膜病患者带来更多救治希望。
手术团队
专家介绍
徐健,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心律失常(起搏电生理)亚专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学位,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治疗,各种心脏起搏器的安置与随访,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复杂心律失常(房颤、房速、房扑、室早及室速)的射频消融,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治疗(三腔起搏),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房缺、室缺、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
专家门诊时间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徐 健: 周二上午(总院)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朱红军:周一下午、周三上午(总院)/ 周四下午(南区)
科普小常识
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
这种病会要人命!
主动脉瓣位于心脏左心室和升主动脉之间,是心脏的单向“阀门”。心脏收缩时,主动脉瓣会打开“阀门”,让血液顺畅地射入升主动脉;心脏舒张时,主动脉瓣会关闭“阀门”,保证升主动脉的血液不会反流回左心室。通过主动脉瓣的阀门作用,从而保证血液循环的顺利进行。
主动脉瓣狭窄是指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主动脉瓣出现肥厚、钙化和(或)瓣叶、瓣膜融合的病变。一旦主动脉瓣出现病变,心脏功能就会受影响,并导致全身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情况,活动能力受到限制,严重的出现心功能衰竭、晕厥、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等。
*主动脉瓣狭窄三联征:呼吸困难、心绞痛和晕厥。临床表现包括:
60%有症状患者,常由运动诱发,休息后缓解。发生于劳累后,也可发生在静息时,表明与劳累和体力活动不一定有关。
约30%的患者有眩晕或晕厥发生,其持续时间可短至1分钟长达半小时以上。部分患者伴有阿-斯综合征或心律失常。眩晕或晕厥常发生于劳动后或身体向前弯曲时,有时在静息状态,突然体位改变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治疗心绞痛时诱发。
劳力性呼吸困难往往是心功能能不全的表现,常伴有疲乏无力。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粉红色泡沫痰。
多数病例猝死前常有反复心绞痛或晕厥发作,但亦可为首发症状。其发生的原因可能与严重的、致命的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等有关。
患者出汗特别多,由于心肌收缩增强和心律失常,患者常感到心悸,多汗常在心悸后出现,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药物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效果非常有限,迄今没有任何药物被证实可以明确延缓主动脉瓣狭窄的病理进展。
经导管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可以取得即时的血流动力学和症状改善,但疗效持续时间有限,绝大多数患者在手术后数月即重新出现症状。
外科经胸主动脉瓣手术置换(SAVR)是TAVR出现前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金标准,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令人满意。但对于一些高龄患者,尤其是伴发多种疾病的高龄患者,外科手术换瓣的死亡风险也在增加。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简称TAVR(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或TAVI(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是一种通过微创介入导管,将人工心脏瓣膜输送至主动脉瓣膜区域并释放,完成人工瓣膜置入,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的手术。TAVR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成为不能耐受外科手术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生存希望。
声明:本文由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需转载授权,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胡礼源 方萍 主编 / 李矗 方萍 责编 / 方彭依梦 方雯 供稿 / 朱静 徐健 方萍 供图 / 朱静 徐健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蓝梅姐妹”、“温箱宝宝”、“天才病”……美丽名字背后的 “罕见”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