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心 · 奋斗情 | 葛均波:保留一份天真是创新最重要的元素
近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召开的世界心血管创新大会上,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中国科大附一院院长葛均波院士荣获心血管创新终身成就奖。该奖项从2004年起设立,每年授予一名在国际心血管领域具有创新贡献的专家。
在2020年中国医师协会年会上正式发布的2019年度“十大医学进展/成果”中,葛均波院士团队的“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入选。2019年度“十大医学进展/成果”是由中国医师协会二级分会及其他媒体、机构推荐,经专家评选确定发布。
葛均波院士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中国心血管病领域的创新,为我国乃至世界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
获奖后,他接受记者采访,谈及创新,他说:“保留一份天真是创新最重要的元素。对传统观点保持天真的心态,不受传统理论束缚,不断提出质疑,才有创新的动力。”
为什么要如此注重创新?
葛均波成功实施了多项革新技术的“首例”:
2005年,他首创逆向导丝技术;
2010年,完成国内首例经皮主动脉瓣膜置入术;
2012年,完成亚洲首例经导管二尖瓣夹合术;
2013年,完成国内首例经皮肺动脉瓣置入术;
2014年,完成华东首例左心耳封堵术;
2015年,完成世界首例深低温冷冻消融去肾动脉交感神经术等;
2018年,完成世界首例、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经心尖二尖瓣夹合术;
2019年,完成亚洲首例异位三尖瓣植入术……
同时,经他研制国内首个可降解涂层新型冠脉支架,打破了国外支架的长期垄断,每年为中国患者节省了12亿元的医疗费用。
目前该支架已出口俄罗斯、印度、新加坡等多国,成果获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之后,他马不停蹄,又研制出我国首个完全可降解冠脉支架“Xinsorb”,引领了我国“冠脉介入治疗的第四次革命”。
葛均波说:“个人医术再精湛、能力再巨大,救治的病人依然有限,而把创新理念和创新成果推广给整个行业,则可以推动行业的进步,可以让更多的患者获益。因此,我希望能多做点工作激活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的创新潜能,搭建医生创新平台,带动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创新进步。”
”
保持天真就是保持好奇心,不受传统束缚才有创新的动力
1962年,葛均波出生在山东五莲县中至镇的一个小山村。葛均波的医者梦想源自小时后的一次手臂骨折,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最后在临县的一个中医门诊治好,从此之后少年葛均波的心中就有了一个医学梦,他梦想自己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为患病的人带去阳光,解除病痛。
但当时考大学也不是容易事,葛均波所在中学每年可以考上大学的学子凤毛麟角。1979年,葛均波幸运地考入青岛医学院。1988年又考入当时的上海医科大学,1990年他又被公派德国美因兹大学医学院学习。
赴德一年,葛均波的血管内超声研究论文就出现在了国外学术期刊上。1993年,他又跟随导师艾伯尔教授来到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学院继续博士后研究。
1997年,香港回归,举国欢庆。也就是那一年,葛均波为国际医学界献上了一份厚礼——他在心肌桥的研究中发现了“半月现象”。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全世界心血管医学领域的瞩目,世界前沿医学领域因此再次写上了中国人的名字。那一年,葛均波才35岁。事业如日中天,他不但被聘为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医学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室主任,还当选为美国、欧洲心脏病学会专家会员。
但是两年后,他却毅然回国。理由很简单,他想用自己掌握的冠心病手术技术造福中国的百姓。葛均波教授在中山医院完成了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随后又成功地进行了国内第一例“带膜支架植入术”治疗斑块破裂、上海市第一例切割球囊治疗冠心病、上海市第一例冠状动脉腔内照射治疗技术、上海地区首例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脑缺血等。
葛均波说:“天真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保持‘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保持对‘习以为常’的好奇心。天真和好奇有时是孪生兄弟,缺少了天真的性格也许就没有好奇的本能。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但不等于所有理论、技术是一成不变的,对传统观点保持一种天真的心态,就是一种不受传统理论束缚,不断提出质疑,才有创新的动力。”
”
展望未来:希望更多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医生手中
说起未来规划,葛均波表示:“这次从以色列回来后,我再次被以色列的创新氛围和精神所震撼。受以色列创新孵化器的创新模式所启发,酝酿已久的‘首席创新官(CIO)’启动,CIO征求每一个医务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困难,然后寻求解决办法,协助申请专利促进转化。
”
2015年,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在上海成立,CCI成立的初衷是通过促进协同创新,让更多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医生手中。
在葛均波院士看来,虽然中国的科学界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在减少,部分领域从跟跑走向并跑,但是现在整个医疗行业依然比较浮躁。
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已成为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医生创新平台之一,其致力于推动医生的自主创新,并整合社会各创新要素助力医生创新早日从理念转化为实践。目前创新俱乐部已经组织国内外知名创新研发团队开展专业化、系统化创新培训,为临床医生与专业研发团队搭建互动交流、产品研发和转化平台。
目前已有全国各地学员300余人,国内外创新导师80人次,巡回10大城市,申请专利80余项,30余项产品在研,10家初创公司,涌现了一批创新专利和产品,创造潜在市场价值数亿元,该平台极大鼓舞了临床医生的创新热情,推动了我国心血管医疗器械的自主创新进程。
2018年11月28日,安徽省委省政府聘任葛均波院士担任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一年多来,他立足医院新起点,团结医院领导班子,致力于不断提高医院科研能力,提升学科水平,培养医院人才队伍。
在“长三角一体化”框架下,他带领我院与长三角地区努力实现人才技术互通,期盼未来可以汇聚省内、长三角区域医疗资源,实现与长三角区域医疗水平的同质化,使我院向一流的研究型医院转型、向一流的质量效益型医院和一流的人文型医院转型。
该稿件主要文图内容转载自文汇报
邮箱:
ahslyyxcb@163.com
联系人:
方萍、方雯、朱伟华、吴家炜
声明:本文由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发布,版权归医院所有,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经允许,严禁转载。如需转载授权,请留言申请,转载请注明出处。
策划 / 胡礼源 方萍 主编 / 李矗 方萍 责编 / 程玉涵 方雯
主办单位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平台建设及技术支持 / 安徽新媒体集团
热门阅读推荐
■ 关系你我!安徽人心血管健康究竟咋样?来听葛均波院士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