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营学堂 | 酒量好的人更容易伤身?这些酒桌“玩法”别轻易尝试
管家说
猴年已进入尾声,逢年过节或逢喜事,人们都爱饮酒助兴,而推杯换盏之间,相互试探、调侃彼此的酒量深浅,可谓酒桌一趣。有人越喝酒脸色越红润,有人喝再多,脸色依然不改,甚至会发白。“究竟是白脸者酒量好,还是红脸者酒量深?”
对于这个千古难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陈超刚认为,饮酒后的脸色并非酒量的表现。如果以脸色来作为酒醉的标准,有可能导致喝过量伤身,甚至会有生命危险。
酒后脸白 更容易酒精中毒
“喝酒容易红脸的人,酒精挥发得快,不容易醉。”对于这个说法,陈超刚指出,酒后红脸是酒精代谢的表现,但并不能与酒量好划等号。
酒精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喝酒后,由于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多、乙醛脱氢酶少或活性低,使乙醇以非常快的速度转化成乙醛,而乙醛无法及时代谢,后者积聚导致血管扩张,因而,饮酒者因面部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脸红。“脸红的人通常过一两个小时之后,就会缓解。”陈超刚说,这是因为乙醛逐渐在肝脏转化为乙酸而被代谢。
“脸白的人看起来好像没那么容易醉?”陈超刚说,恰恰相反。喝酒后脸发白,因为体内没有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要靠肝脏其他酶类缓慢氧化。
由于血液此时需要大量供应肝脏和消化系统繁忙的代谢,造成外周血循环暂时性减少,这时表现为面部血液供应不丰富,因而显得 “脸白”。酒后脸白者因体内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缺乏或活性很低,只能靠体液来稀释酒精浓度,如果多喝了则容易引起酒精中毒。
陈超刚表示,评价一个人“酒量好”,主要看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有些人乙醛脱氢酶的活性高,对酒精的代谢能力强,也就显得“能喝”。实际上,传说中的“千杯不醉”是不存在的。陈超刚指出,饮酒过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酒精分解不全面,积聚到一定程度则容易发生酒精中毒。
2
酒桌上出事者大多酒量好
陈超刚指出,无论怎样的体质,酒量好还是不好,酒精超过身体代谢需要,最终都会对肝脏造成负担。喝得越多,酒精在体内堆积得越多,一旦超过肝脏代谢负荷,肝脏无法及时供应特有的酶来分解酒精,就会导致肝功能受损,容易引起酒精中毒。
酒桌上出事的往往是酒量好的人。“酒量好的人更容易伤身。”陈超刚指出,酒量小的人因为觉得自己不胜酒力,“酒胆”不足,因而会自觉少喝或是不喝,有的人因为酒量大而觉得自己喝多点没事,放开胆子多,越喝酒量越大,最后因酒精在体内积累而中毒。
每天喝多少酒才“安全”?
因人而异。可按照公式计算一个人一天酒精最高摄入量,即每公斤理想体重每日不超过1克的酒精量。[ 理想体重=身高(cm)-105 ]
“每日酒精最高摄入量的概念,只是说在此数值以下,饮酒相对安全,但也不能保证可避免危险。”
陈超刚指出,中国营养学会201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更明确地推荐每日饮酒的要求: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儿童少年、孕妇、哺乳期女性不应饮酒。
延伸阅读
这些酒桌“玩法” 你别尝试
小酌助兴,多饮伤身。经常性的饮酒过量会增加患高血压、高甘油酸酯、肝损伤、肥胖、癌症和遭遇意外事故的风险。心肌症患者饮酒还会诱发心力衰竭,要完全避免饮酒。
如今酒桌上有许多“玩法”,看似有趣,实则伤身败兴。专家呼吁,文明饮酒,不提倡劝酒,感情深不必“一口闷”。
三中(种)全会、五中(种)全会
有些好饮之人为证酒量和胆量,先饮红酒“开胃”,再上白酒“提神”,最后用啤酒“漱口”,称为“三中(种)全会”。更有甚者,推出强化版,将白酒、花雕(黄酒)、红酒、洋酒、啤酒等五种酒交错喝一遍,称为“五中(种)全会”。
这种将发酵酒、蒸馏酒交替喝的玩法,不仅易醉,加重肝脏负担,对心血管的刺激尤其大,容易引发酒桌猝死。即使肝脏和心脑血管能够耐受这种高强度的酒精“冲击”,醒酒后也会很难受。
“混搭酒”
红酒+雪碧/可乐,威士忌+冰红茶、伏特加+红牛、啤酒+可乐……将酒和各类饮料掺兑组合的“混搭”玩法,在年轻人中十分流行。
有些人认为“混搭”会比纯饮酒对肝脏的伤害要轻。实际上,这种玩法导致人在不知不觉中摄入过多酒精,可乐等饮料中的二氧化碳还会“助纣为虐”,增强酒精对胃的伤害。
由于饮料中含有大量的糖和能量,这种“混搭酒”无形中会增加糖分和能量的摄入,长期饮用可导致肥胖。红酒兑雪碧、可乐等尤其不宜尝试。因为酒精在碳酸的作用下,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更强,容易造成伤害。
功能性饮料兑酒的危害也不小。因为功能性饮料的主要成分是咖啡因、电解质、盐、氨基酸、维生素、牛磺酸等,与酒精“混搭”时,电解质中的钠离子和咖啡因会加重心脏负担,使人心慌、胸闷等。
迟到者入席先罚酒
“迟到者入席自罚三杯”是不少地方的饭局传统,而挨罚者往往在空腹状态下喝罚酒。“空虚”的胃部对酒精的吸收速度非常快,酒精5分钟左右就可以进入血液。当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在200-400毫克时,肝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危险。
因此,迟到者即使要自罚三杯酒表示歉意,也应该先坐下来,吃一点主食或其他富含淀粉的食物,让胃部“动”起来,片刻后再罚酒。
最后管家送上温馨忠告:爱惜健康,理性饮酒。
祝大家新年快乐!
文/广州日报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王海芳、黎锦霞
编辑/吴婉虹 实习生 谢天融
图片来自网络
更多营养调理知识,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健康有约”(gzrbjkgj)的《有“营”学堂》专栏。
陈超刚
广东省营养学会营养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出诊时间:每周四上午
擅长:平衡膳食与合理营养的指导与教育,以及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膳食处方。
友情链接阅读更多跟营养有关的往期文章
名医微谈 ||儿童喂养关键词:不吃青菜怎么办?是不是缺钙?要不要补锌?
手足口病流行高发期,除了洗手还要注意什么?教你5道中医预防汤谱茶方
回复以下关键词
即可了解相关热点文章:
| 吃货营养课堂 | 素食 | 食品安全 |
| 汤谱 | 粥 | 补钙 | 补血 |
| 养生 | 秋燥 | 膏方 | 药膳 | 八段锦 | 天炙 |
| 药材 | 拔火罐 | 食疗 | 体质 |
| 腰椎管狭窄 | 颈椎病 | 骨质疏松 | 脱臼 |
| 食肉菌 | 超级细菌 | 淋巴瘤 | 口腔溃疡 |
| 伤口护理 | 常用药 | 产检 | 体检 | 医保 |
| 感冒 | 近视 | 胃炎 | 中风 | 痛风 | 白血病 |
| 戒烟 | 血压高 | 胃癌 | 肠癌 | 打嗝 | 肿瘤 | 乳腺癌 |
| 产检 | 二孩 | 坐月 | 多囊卵巢 | 母乳 | 不孕 | 男科 |
| 多动症 | 手足口病 | 宫颈癌疫苗 |
| 瑜伽 | 马拉松 | 更年期 | 老年痴呆 | 求医指引 |
| 名医大讲堂 | 脱发 | 备孕 | 急救 |
[ 近期热点活动 ] 感动瞬间 | 最美笑容 |
也欢迎您在后台留言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我们将按需不断更新内容!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