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爱上非遗⑦:挥毫落纸,笔墨生香 探寻广西书画传统技艺

广西日报 2022-05-04

编者按

《爱上非遗》系列是广西日报-广西云倾力推出的“广西非遗传承计划”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期望用自己的笔触和视角,将那些植根于壮美广西大地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些深融于壮乡儿女血液中的文化印记真诚呈现。由此,汇聚起涵养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的涓涓细流,让每一个人都成为非遗的践行者、传承者和受益者。本期聚焦宾阳大罗毛笔都安书画纸,探寻书画领域中的广西本土技艺。



文房四宝,在中国悠悠历史中,承载着文人墨客的情怀,为后人留下超乎物质层面的精神文明享受。

在机器制造盛行的今天,传统的手工艺依然体现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焕发着独有的魅力,展示着历史沉淀的美学。

在广西,也有许许多多的手工艺人在守护着祖先留下的遗产。其中有一批人,始终坚守在为书画界输送广西优质产品的路上。

大罗毛笔——

精工出细活 好笔手中握



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级别:自治区非遗名录

批次:2012年(第四批)

地域:南宁·宾阳


在南宁市宾阳县大罗村,村民世代以制笔为生,生产的毛笔被称为“大罗毛笔”,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大罗毛笔兼具“尖、圆、齐、健”笔之四德,书写流畅,广受赞誉。2012年,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笔头制作。曾俊峰摄

大罗村,位于宾阳县县城之南隅,曾是广西乃至长江以南为数不多的毛笔生产专业村。

笔工正在处理制作毛笔所用的毛料。陆权香摄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期间,制笔从业人员高达1500多人,产出300多个规格和品种的毛笔,远销国内外。

大罗毛笔精品展示。陈先怡摄

日前,记者驱车前往大罗村,拜访宾阳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罗儒供。如今的大罗村,已寻觅不到当年家家户户制笔的辉煌。抵达罗儒供家,眼前一座普普通通的三层民房里,竟藏着流传数百年的精湛技艺。

大罗毛笔制作技艺传承人罗儒供正在制作毛笔。宾阳县文化馆供图

“毛笔制作技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更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贵财富,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上弄丢了。”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罗儒供感慨万千,“我12岁就学做毛笔,从公鸡颈部拔出细嫩的短毛开始,逐渐学会了毛笔制作的全部工艺。14至16岁的时候,就上集市卖自制的毛笔,一天来回50多公里。”

罗儒供向记者介绍毛笔的种类。陶洁摄

选料、脱脂、去绒、齐毛、兼配、翻毛、捆扎、晾晒、装杆……

毛笔制作工艺繁琐,主要分为水盆、修笔、刻字、套装四大工序,每个又有细分,全部工序有上百道,每一道都需要耐心与细心。

制作毛笔所用的毛料。陈先怡摄
制作毛笔所用的毛料。陈先怡摄

在选料上,最常见的材料为山羊毛、兔毛和黄鼠狼尾毛,分别制成羊毫、兔毫和狼毫

齐毛。将毫毛的尖端整齐排列在一条线上,毫毛的另一端仍然长短不一,笔工要将毛根切齐。陶洁摄

“几种毫毛搭配,比单一种类毫毛制作的毛笔品质要好。”罗儒供说,“不同毫毛按配比均匀混合,将不同毫毛放在正确的位置,最为考验笔工的智慧和功力。”

笔工把毫毛放入水盆中,用牛骨梳反复梳洗,将一些开叉、无锋、损伤或是弯曲的“差毛”挑出来。曾俊峰摄
根据毛笔所需的软硬度和大小等,笔工要按照一定比例将几种动物的毛料搭配起来,混合均匀,这个步骤叫做翻毛。摄影:陆权香 制作:胡兆双
笔头做好后,要先晾干,再用线扎紧笔头。陈先怡摄

文人墨客选择毛笔或许就像恋人,最佳境界是情有独钟。制笔同样讲究,做笔50多年,罗儒供不仅掌握而且精通全套的制作毛笔工艺,他对笔要求很高,是在长期痴心专注中养成的一种不可言传的法门。

“大罗毛笔具备‘尖、圆、齐、健’。尖,笔锋要锋利;齐,发笔后笔毫长度内外一致;圆,笔柱圆润饱满;健,笔毫有弹性。”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宁市书法家协会第六届主席、广西书法院副院长黄大业向记者介绍,“书写容易把控笔的回弹力也不错,作为传统手艺,非常好,是我们广西人的骄傲。”

罗儒供正在制作毛笔。陈先怡摄
罗儒供正在制作毛笔。曾俊峰摄

工作台前,罗儒供全神贯注地将一根根肉眼很难分辨的不合格的毛剔除出来。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反应迟钝”,过了好一会儿,才从制笔的世界中回过神来。

罗儒供正在制作毛笔。陈先怡摄

“多几根毛少几根毛,用笔手感都不一样。制作毛笔,学习一两年勉强能掌握,但起码10年以上才能达到中等以上的水平。还要会‘思笔’,有写字基础。”罗儒供说,“大罗村现在只有几个老人在做笔,年纪大了做出来的笔质量参差不齐。纯手工制作工序复杂,又辛苦,这几年销路不好,利润低,没什么收入,年轻人都不愿学,学了也很难坚持。”

大罗毛笔。陆权香摄

记者了解到,现在市面上的毛笔多出自浙江、江西一带,进入产业化、机械化生产,对纯手工传统制作的制笔作坊造成巨大冲击。

2012年,罗儒供召集当地8名老艺人,成立宾阳县儒供毛笔生产有限公司,因为种种原因,已暂停运作。面对困境罗儒供没有退缩,仍致力于将老祖宗传下来的技艺发挥到极致,他还在制笔与传承的路上探索着,坚守着。

罗儒供正在“试笔”。陈先怡摄

“要传承必须要有销路,没有销路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很难撑下去。”采访快结束时,罗儒供跟记者说了他的工作计划,“有单位邀请我去南宁给小朋友上课,搞一个铺面兼工作室。去南宁寻找更多渠道打开销路,为了更好地传承。”

都安纸——

细韧柔软 尽显文艺范儿



都安书画纸制作技艺

类别:传统技艺

级别:自治区非遗名录

批次:2020年(第八批)

地域:河池·都安


都安书画纸是在继承和发扬本地具有300年历史的纱纸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采用当地优质的造纸原料——龙须草,融合现代制浆造纸技术于一体的高档书画纸。2018年“都安书画纸”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20年,都安书画纸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八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都安瑶族自治县,位于河池市南部,素有“石山王国”之称,在都安丘陵山地的阳坡,龙须草柔韧丛生。

都安书画纸。蓝于涵摄

20世纪80年代,都安书画纸厂成立,在沿用古法工艺的基础上,以龙须草作为主要原料,进一步改良技艺,生产的都安书画纸墨韵独特、纸质洁白、细韧柔软,更适合书法绘画、古籍印刷、装裱、碑拓等方面的高级艺术用纸,深受书画界青睐,曾被指定为珍藏线装本《邓小平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集》的印刷专用纸。

都安书画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兵使用都安纸创作。蓝于涵摄

在都安书画纸厂,记者见到了都安书画纸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陈兵

“我是学法律出身,毕业时纸厂需要人,就过来帮忙,从此‘一路走到黑’,待了30多年。”陈兵向记者打趣,“都安书画纸制作技艺主要是师徒传授,80年代之前是家庭作坊,都安书画纸厂建立后,变为集体生产。鼎盛时期,我们一度成为全国同类书画纸厂中最大的厂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都安书画纸厂工作正在忙碌着。蓝于涵摄

都安书画纸制作技艺主要有四大工序:制浆,捞纸,晒纸,选纸,细分则有数十道工序。

纸浆。蓝于涵摄
配浆,将植物纤维均匀打散,即可进行捞纸。机器搅拌为工人省了很大力气。蓝于涵摄

制浆首先将原材料用水浸渍沤制,使其膨胀柔软,切碎切断后,经过清水洗涤即可放入簧锅进行蒸煮,煮熟的原料经捣碎,变成可以打浆和捞纸的细纤维浆料。

捞纸。摄影:陆权香 制作:胡兆双

捞纸即荡帘捞纸,在植物纤维均匀悬浮的水槽中,用一种多孔、可滤水的平面筛子将纸浆捞出,筛子捞出水面时,浆液从两侧滑开,留下一层纸膜。捞纸工人将纸膜一层一层叠放,好似水嫩洁白的豆腐块。

纸膜放在一起,看起来像豆腐块。陆权香摄

“在纸药的作用下,这个纸膜很神奇,它们不会粘在一起,一撕就能分开。”陈兵向记者介绍,“捞纸是要求最高的工艺,需要有3到5年的经验。早期捞纸是由一人完成,但是太累太辛苦,就改成现在的两个人合作。”

湿纸膜做压榨水分处理。摄影:陆权香 制作:胡兆双

捞出的湿纸膜经过压榨水分,即可做烘干处理,即“晒纸”。目前,都安书画纸厂采用的是48~52℃的“铁板烧”。工人需要长期在高温环境中作业,并且要十分细致,防止操作时纸张边缘破损。

经过压榨后的“纸豆腐块”,被工人细致地撕出来,贴到高温墙烘干。蓝于涵摄
烘干处理。摄影:陆权香 制作:胡兆双
做烘干处理的高温墙。陆权香摄

烘干后,还需经过一张一张挑选,剔除不合格的纸张。

工人正在对纸张做“质检”。摄影:陆权香 制作:胡兆双
打上合格印,即可打包销售。陆权香摄

心到、眼到、手到。每一道工序,凭着工人们的勤劳与细致,创造了都安书画纸的珍贵品质。

都安书画纸厂内,工人认真工作中。蓝于涵摄

“从80年代到现在,我大部分是用都安纸来学习和创作,也一直向周围的人推荐都安纸。我们是广西人,责任使用和维护地方品牌文化。”

蒙麓舟,河池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书法家协会理事、广西书法家协会评审委员会委员,一直钟情于都安纸。

“都安纸韧性好,在绘画和装裱上使用广泛。”蒙麓舟说,“在全国各地各品牌中,都安纸属于中上水平,而且物美价廉。”

工人正在选纸。蓝于涵摄
都安书画纸厂。蓝于涵摄

目前都安书画纸厂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通过区域销售向市场投放产品。受机械化生产冲击和原材料紧缺等原因的影响,近年来都安书画纸厂的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书画纸利润低,生产工序复杂,又比较乏味,留不住人,年轻人更不愿学。现在厂里只有20人了,还有好几个工人即将到退休年龄。过了我们这代人,还有谁来传承?”说到厂里的情况,陈兵尽显无奈。

“虽然困难,但是必须坚守。我正在做一套关于都安书画纸制作技艺的完整流程资料,传承百年的不仅仅是技艺,保护的不仅仅是产品,更是都安人关于那些苦难岁月和祥和盛世的共同记忆。”

都安书画纸厂艺术馆。陆权香摄

目前,都安书画厂也在探索多元化发展。厂区内,陈兵等人筹建了广西都安书画纸厂艺术馆;搭建古法造纸体验馆;拓展琴棋书画于一体的文化园,以生产保护非遗技艺,以文化展示推进文化传承。

记者手记

提笔修身,书画养性,你多久没好好用笔写字了?


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很多传统工艺渐渐淡出大众视野。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工序流程复杂繁琐,不少手艺濒临消亡与失传。


那些仍在致力于将文化遗产流传千古的人们,无不令人动容。我们能做些什么去留住历史的遗产,让它们再现芳年华月?



采访线索征询

《爱上非遗》系列旨在宣传广西异彩纷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全方面展示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我们向全区征集采访线索,如果您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文化保护工作者,或您的身边有非遗传承的典型故事,欢迎与我们联系。

我们将通过采访、活动展示等方式,传播非遗传承保护事迹,让非遗“活”起来。

线索提供方式:

联系电话:18077105028,研研老师

联系微信:zgyx18077105028

期待与你同行,共赴传承之约。



记者丨陆权香

设计丨冯善伟

审核丨罗莎 谢琳琳

总值班丨玉颖 林娟

广西日报新媒体出品


精彩推荐




经典传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