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救不了中式脱口秀?
作者 | 程梦
“用搞笑来比赛这件事情本身就很不搞笑,脱口秀比赛赢的人不是最能搞笑的,而是最能比赛的。”
在总决赛第一轮上说出这句话的卡姆不知是否预想过,最终是自己赢得了《脱口秀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冠军。如果有,那这句话会不会是对这个节目的反讽。
追看完整季脱口秀大会,回想往期,小影比较印象深刻的就是在第七期节目上新来一个名叫孟川的脱口秀选手。而事实上那一期节目的主题及孟川的表演里究竟讲了什么,小影基本都已经记不清,只是记得讲完脱口秀后的他,站在台上回答于谦说“演出要看天......”这几句话让人笑了很久。临场应对的语言反而更藏有笑意。
其实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脱口秀大会》的另一位选手王思文身上,她曾回忆第一次去看演出的时候觉得一点也不好笑。“他们实在说得太差了,我当时就在嘉宾环节把每个人吐槽了一遍,结果我成了讲得最好笑的人。”
准备得越来越充足的脱口秀表演似乎也因此越来越丧失它原有的魅力了。
一
对于国内,脱口秀是“舶来品”。在西方脱口秀是一个视频节目的栏目,也是一种主持风格。最早起源于18世纪英格兰地区咖啡集会上,人们讨论各种社会问题,从而形成的这一形式。彼时的内容更多应该还是人们集会里的那套自身日常或者自我认知的神吹胡侃。
而直到20世纪,在美国随着广播的产生以及人们对公共集会的热衷,越来越多人将兴趣投诸于通过广播这一新媒介进行讨论,从而催化了早期脱口秀——谈话类的广播节目的诞生,此时脱口秀的关注点越来越多的被放在一些受到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上。
也是因为最初广播类节目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是否吸引观众则完全取决于主持人自身话语的魅力,因此幽默风趣,喜剧色彩也成为了脱口秀的基因之一。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更多可以进行画面呈现的节目出现,谈话类的广播节目这一依靠话语魅力吸引观众的节目形式并未受到冷落。早先的的广播主持人纷纷转战电视,革新的节目设定也是只有一桌、一椅、一沙发,一主持人,若干嘉宾,谈天为主,其余为辅的形式,仍然以语言为节目的主要看点,而真正意义上的脱口秀也自此时问世。
1962 年,强尼·卡森又开创了开头主持人单口秀、嘉宾聊天以及娱乐表演的糅合节目样式。这种创新让脱口秀节目迅速发酵,被美国人民所追捧。彼时美国人见面打招呼,不是问“吃了吗”,而是问“昨晚看卡森了吗?”。也是此开始,美国夜间脱口秀开启了辛辣吐槽模式,从政治到经济、娱乐、生活,话题包罗甚广,脱口秀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到20世纪80年代起,脱口秀在美国开始成为了一大时尚,各种各样的脱口秀节目占到了电视节目总量的40%。
其实脱口秀在美国受到热捧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内容的尺度问题。在美国的脱口秀节目少,可以看到实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社会热议话题等诸多问题的讨论以及讽刺。这或许也是数十年来,脱口秀也依然是美国电视产业中最重要的支柱之一的原因。
如当年特朗普当选总统前吐槽他的节目就有不少,有意思的是那些最猛烈抨击美国新总统的节目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都在上升。
像从替大卫·莱特曼手中接过CBS的晚间脱口秀节目《深夜秀》节目主持人的斯蒂芬·科拜尔(人称扣扣熊),彼时正面临节目收视率连连下降的局面,而对于特朗普当选总统的政治关注和讨论让其成功逆转了收视。
而在此之前,其本人受邀在白宫新闻记者协会晚餐会上进行表演时,用他一贯的风格当面挖苦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的表演也让其一度在互联网上引起轰动。
除了有上至总统,下到平民的辛辣讽刺和吐槽,还有娱乐明星的猛料、当红艺人的表演、恶搞提问,以及一些街头采访和整蛊等。对于观众而言,节目大胆刺激。
二
除了电视节目,美国脱口秀也有线下形式。
这里不得不提到西方人天生的语言幽默感,不同于国内《爱情公寓》等剧中语言幽默有着明显表演痕迹,《生活大爆炸》《老友记》等美剧中演员的日常对话则自然又好笑,以及看一些英美影片时也能发现,这种幽默的语言交锋是时常发生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当然线下脱口秀也有一定的形式,它更多的是与酒吧结合在一起。且不同于电视节目中会带有一定的针对性,酒吧中的脱口秀更原始和兼容。
除了表演者,观众也能进行参与,试想一下工作闲暇之余,人们聚集在酒吧,就着酒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一起“胡诌”。对于参与者而言,则更偏向于自身看法的表达,内心的释放或解压。这或许也是脱口秀在美国受到追捧的原因。
其实发展至今,可以看到美国脱口秀节目的特定基因,除了幽默的大基调,还有对社会时事的洞察,参与者内心的想法的抒发。某种意义上来讲,美国的脱口秀甚至成为一种记录文化与社会巨大变化的载体。
与此同时再来看目前国内的脱口秀,更偏向发展成一种商演形式。
三
当然,不少人会说这是因为脱口秀在国内刚刚兴起。不少人的认知里也是,国内脱口秀的兴起得益于近两年《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几档节目,其实这样想对,也不对。
说对是因为确实是《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节目让当前更多人认识到脱口秀这一表演形式。说不对是因为,国内脱口秀祖上也曾辉煌过,且更为接近西方的脱口秀文化。
国内最早出现的脱口秀雏形节目是1992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推出的《东方直播室》,这是一档将电视手段、网络媒体、短信直播等多种传播手段有机结合的时事辩论民意调查类节目。虽然没有美式脱口秀的幽默嘲讽,但节目主持人骆新以其独到、犀利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点评观点输出,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国内脱口秀迎来的第一个辉煌时期是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播出。对,就是那个让小崔(崔永元)被大众熟知,也是其与日后冯小刚的影片《手机》有所牵连结了恩怨的节目,这是题外话。
《实话实说》也是一档贴近百姓生活的脱口秀节目,且比起《东方直播室》,《实话实说》增添了与百姓现场对话互动环节,节目从话题甄选、嘉宾的选择和搭配、主持人的风格定位、舞台设计、现场乐队、摄录方法和后期编辑等等都借鉴参考了美国著名脱口秀《奥普拉·温芙瑞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
新兴的节目形式加上小崔机智诙谐的主持风格让这档起初并不被看好的节目迅速打开了局面。“实话实说是我们这个节目的宗旨,高朋满座就是我们这个节目的特色”曾是叫醒那些周日终于可以睡个懒觉的上班族的起床铃。
比起如今一些节目中搬运网络段子,事先安排笑点。《实话实说》中的绝大多数笑点完全是即兴发挥,没有彩排。加上和现场观众们玩笑互动,台上台下时常打成一片。据网上数据,每周日7:20-8:00所有收看电视的观众当中,收看《实话实说》的观众比例一度达到62%;单周观众人数一度超过3200万人。
四
《实话实说》过后,国内脱口秀节目开始繁荣,凤凰卫视1988年推出的《锵锵三人行》也是标志性节目之一。
节目也是贯彻脱口秀一贯的作风,每期节目录影棚内就只有三把椅子和一张桌子,以窦文涛为首的三人团在30分钟左右的时间内对涉及社会、政治、娱乐等时下大众讨论事件,进行热点解读以及嘉宾之间思想碰撞。如聂树斌案重审、钓鱼岛问题、《战狼》现象都曾在节目上出现过。
但随着娱乐化时代的来临,《实话实说》一类的关注社会公共议题的脱口秀节目的选题日渐琐碎,收视日渐低迷,不少节目都相继停播。
直到2008年,周立波又再次掀起国内脱口秀浪潮。当时其自创的海派清口《笑侃三十年》线下演出在国内异常受欢迎,半年里演出了20场,后又移至美琪大剧院演出11场,观众达28000人次,票房总收入近650万元。此后其与凤凰卫视合作开创的电视脱口秀节目《壹周立波秀》,也囊获一众“海派”观众。周立波因此也一度和郭德纲齐名,只是后续因其私人问题,海派清口渐渐丢失了观众。
但同一时间,一类娱乐性的脱口秀节目也开始出现,如湖南卫视2008年推出的以公德礼仪文化倡导为方向的脱口秀节目《天天向上》,港台的前期以趣味性访谈台湾社会新奇、冷门职业从业者为主,后期转型为访谈热门新闻人物或是艺人的《康熙来了》等,都可以算是做了一定改良后的脱口秀节目。
某种意义上来讲,后期的《康熙来了》与吉米·坎摩尔现场秀有着一定的相同属性:吐槽、爆黑料,从靠节目聊出爆点到靠爆点引爆节目。《康熙来了》一度是港台最受内地观众喜爱的综艺之一。小S也因此一直有着“毒舌敢讲”的头衔。
只是随着娱乐性增强彼时节目的形式越来越发生变化,人们对于脱口秀的定义也开始模糊。即使这一时间也出现过不少谈话类节目,大众也并未将其与脱口秀做关联。
五
2012年东方卫视播出的《今晚80后脱口秀》让脱口秀形象鲜明。即使同年3月已经有高晓松主持的个人脱口秀节目《晓说》上线,且节目收视不俗,但《今晚80后脱口秀》却是不少人对于国内脱口秀的初印象。
有意思的一点是,《今晚80后脱口秀》的主持人王自健其实是个相声演员。前文提到的《脱口秀大会》选手孟川回答于谦如何接触脱口秀时也说道:“最早是一个相声演员带领他们说脱口秀。”
即使如今不少脱口秀选手在强调脱口秀与相声如何不同,但国内当前的脱口秀发展和相声之间其实还是有着难以解释清楚的情缘,国内脱口秀其实自此也在发生着异变。
再说回这个节目,即国内脱口秀节目经历改良过后,《今晚80后脱口秀》是欧美脱口秀风格较为明显的一档节目了。而主持人王自健又将欧美风格的脱口秀与相声做了一些有机结合,每期通过脱口秀的形式,以幽默风趣却不失智慧与锐度的语言,讨论阐述年轻人对社会热点、文化事件、时尚潮流的态度和思想。
这个节目可以算是当前国内脱口秀的发源地,无论是节目形式还脱口秀人员积累。如彼时节目的主要嘉宾王思文、李诞、王建国、史炎等或是如今的脱口秀大会的支柱,或线下产业的核心人物。而之后李诞作为节目策划人,且让其与池子一战成名的《吐槽大会》多多少少还是有着《今晚80后脱口秀》的影子。
2013年出现的集新闻,综艺、文学、心理、技术、历史、地理、政治、化学、生物于一体的全方位《暴走大事件》也同样是不少人心中经典的脱口秀节目之一。节目最初就只有一个顶着漫画头套的主持人王尼玛,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播报事实生活里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
虽然此时脱口秀在国内还未引起现象性讨论,但《今晚80后脱口秀》《暴走大事件》等节目其实已经培养起了一定的市场。等到2016年,大部分人脑海中开启国内脱口秀浪潮的《吐槽大会》问世,成功推出李诞、池子等脱口秀明星。
这档节目第一季播放量超过15亿,红极一时的原因更多是其中当面相互吐槽的形式。尤其邀请过来的一些主咖明星,平时只是存在于网络的“槽点”,如今当着本人的面被直接提出,甚至有明星自己说出来,大胆直接吐槽形式刷新着观众的认知。此后又有一大批风格相似的脱口秀节目涌现。
受益于线上综艺的影响力,也带动了脱口秀的线下演出市场增长。2017年两档《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线上脱口秀综艺爆火后,当年就有近4万人次走进这两档节目的制作公司笑果文化的脱口秀现场。
可是,线下的演出还是对线上的综艺有着一定的依赖。节目播完后,线下演出又进入淡季。想要实现线下良好运转,则需要线上节目效应带来的宣传。
六
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基本完全以娱乐为主导的脱口秀表演性质日渐增强。娱乐时代,为了吸引观众脱口秀节目要么不少也添加了搞笑和搞怪的成分,要么用劲爆的话题迎合娱乐化。
然而毕竟与国外脱口秀发展土壤不同,国内争相成长的的脱口秀节目面临着政策管控的“一刀”。2018年不少语言类节目被下架整改,像《吐槽大会》也未能幸免。甚至一些被要求停播,如早期的《锵锵三人行》就是在这一时期停播,甚至“锵锵三人行”一度成了敏感词,无法再搜到任何相关信息。
整顿后的语言类市场乖巧了不少。如《吐槽大会》就连slogan 都圆润了不少,从之前的“吐槽是门手艺,笑对需要勇气”变成了“吐槽,一种年轻的沟通方式”。节目一改之前的直怼变成了更温和的形式。此外当初明星们的“自黑”也变成了一种“洗白”方式。
而《吐槽大会》之后同样是由笑果文化素人脱口秀节目《脱口秀大会》,少了明星的流量,声量不及前者,节目也并未能捧出如同李诞、池子等的艺人,大众感叹节目越来越不好看。
为了带给观众新意,《脱口秀大会》第二季采取的脱口秀竞技形式,尝试推出来很多以往活跃于笑果文化线下活动的脱口秀演员,一方面为脱口秀新人提供一条线下土壤输送到线上平台的一条演员上升路径,吸引更多人进入这个行业,一方面为线上节目注入新鲜血液。
这看起来是一条可行的商业运行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可是它也让入行者在做一个出名的脱口秀明星和一位优秀的脱口秀表演者之间做出选择。
也许有人会说这两者并不矛盾,然而一位优秀的脱口秀表演者或许需要长达数年的舞台经验积累,脱口秀风格塑造,应变能力锻炼,大脑思索能力扩增等等。而脱口秀明星或许只要一次精彩的演出就好。
例如去年的《脱口秀大会》的大王庞博,是节目播出时风头最为紧俏的素人脱口秀演员之一。辞去了他收入不菲的程序员工作成为职业的脱口秀演员后,在这一季的节目中时常遭遇瓶颈,一度写不出好的稿子甚至跑去动物园找灵感,最终也是险进决赛。被称为老将的王建国,也曾在上场时提前对观众说出:“稿子不好,不要太期待。”稿子的好坏似乎成为他们演出成功的主要因素。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节目中也确实多不少新人,据说为了保证节目中内容质量,脱口秀演员线下需要反复打磨自己的稿子赢得了线下残酷开放麦才有机会登台。但是时常也能听到演员在讲完之后,会懊恼的提到:“稿子没有问题,今天发挥不行”的感慨,这里表演又成为了脱口秀演出成败的又一关键。
在中国这个"异域"的土地上,脱口秀慢慢在褪去它原有的基因,一场脱口秀的魅力已经不再取决于表演者的个人魅力,而更多的是准备的段子的搞笑程度和当时的演绎状态。当选手们为了登场,线下反复修改增加稿子的喜剧性,演出更多注重自己对于每一句话的演绎,那么上台究竟是为了出名还是真正的热爱舞台。
如今脱口秀看上去像是已经烧起来的“热锅”,线下商演门票多是告罄,自节目过后越来越多的新人加入,新脱口秀俱乐部成立。然而李诞、池子的案例毕竟是偶然,一战成名并不是那么容易。
而另一方面不靠明星和流量,仅凭借辛辣的讽刺和幽默(并不能过度的辛辣讽刺)的段子,真的能在已经有了相声、评书等语言艺术的中国,占据更多的市场。行业如果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被这口“热锅”吸引盲目进来的那些人又该怎么办?
-END-
近期热文
* 李湘、柳岩、郭富城等众明星直播带货,下沉市场抢得过网红吗?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13752255077
转载 | 加入社群 | 投稿
请联系微信 1381021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