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景德镇市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发展的工作方案》发布。到2022年,全市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部达标。通过“建、改、扩”等措施,中职总容量达到高中阶段学校学位总数的50%以上,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不低于50:50。市本级迁建1所(景德镇机电工程学校新校区)、扩建1所(景德镇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改设1所普通高中为中职学校。
建设两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支持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本科教育、建成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申办景德镇市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市高级技工学校升格景德镇市陶瓷技师学院、筹建景德镇市航空职业学院。
重点打造“陶瓷、人工智能、幼儿保育、旅游、医学(养老)、农业”等6个高水平中职专业群、“陶瓷、航空”等2个景德镇特色高职专业群。
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中等职业教育教科研机构,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统考制度,落实好“双渠道”教师招聘制度,实施职业教育名师建设计划,中职学校参与1+X证书试点比例不低于50%、证书通过率不低于70%。
出台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办法,未来三年,市级认定“景德镇市产教融合型企业”10家左右。建设1个国家级、2个省级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个市级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
探索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双向互认的机制。支持景德镇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景德镇机电工程学校、乐平中等专业学校、浮梁县高级职业学校等4所学校开展职普融通试点。做强市体育运动学校,探索体育运动在小、初、高学段的衔接,为学生打通成长路径。
推动中高职及职教本科纵向流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到2022年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比例达到35%以上,中高职衔接培养比例达到15%以上。认真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省政府《江西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对接部省共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工作任务,以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为契机,以“扩容、提质、创优”为主线,坚持问题导向,优化布局、扩大容量,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办学水平,增强服务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力争到2022年,建成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纵向贯通和横向融通并行的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美丽江西景德镇新画卷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到2022年,全市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全部达标。加强中职学校建设,实现中职学校学位数达到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学位总数的50%以上,在校生规模达3万人左右,建设陶瓷工艺、人工智能、综合医学等3个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占比达到50%以上;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在校生达2万人左右。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建立起结构布局合理、专业设置科学、校企合作成熟、学校运行高效、保障政策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瓷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和模式。1.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在统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学校布局、专业设置、经费保障、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和权限。打破学校地域、类型界限,探索建立更加有效的职业院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优势,巩固并加强教育部门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职业教育工作的良好工作格局。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构建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格局。2.提高发展水平。稳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统筹安排高中阶段招生计划,实现职普比大体相当。打通中职到高职、本科上升通道,支持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开展“3+2”合作培养和中职学校与应用型本科、职业本科高校“3+4”分段培养,健全相互贯通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让更多的职业教育学生有机会升入高职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本市就业率达到60%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70%以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达到80%以上。3.加强学校建设。通过“建、改、扩”等措施,着力加强职业教育学校建设。到2022年,市本级:迁建1所(景德镇机电工程学校新校区),扩建1所(景德镇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改设1所。技工学校升格陶瓷技师学院,纳入高等教育序列管理。县(市、区):要按照“中职总容量达到高中阶段学校学位总数的50%以上,高中阶段招生职普比不低于50∶50”的要求,在确定未来三年本县域初中毕业生生源总量、高中毛入学率和当年招生职普比的基础上,在全力扩大中职教育办学规模的前提下,制定本县域中职学校建设目标,优化中职学校布局结构,分年度实施学校建设,通过“改、扩、建”中职学校实现普职大体相当目标。4.深化职普融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携手合作,实现普通高中文化课教学与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学强强联合,资源共享。支持景德镇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景德镇机电工程学校、乐平中等专业学校、浮梁县高级职业学校等4所学校开展职普融通试点。做强市体育运动学校,结合人才培养规律,探索体育运动在小、初、高学段的衔接,创新发展思路,为学生打通成长路径。建立升学、就业的成才立交桥,为提升景德镇市高中阶段整体教育质量做有益尝试。5.开展技能培训。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大力开展企业在职职工、退役军人、进城务工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深入开展社区教育与培训,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贫困家庭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培养培训一批社会紧缺的技术技能人才。各县(市、区)和职业院校要结合县域实际和专业特点,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城市低收入家庭开展专项培训。按照《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一市一策”实施方案三年目标表》分年度完成。职业院校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取得收入分配,按照《教育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的意见》有关规定执行。6.建立高品质专业体系。构建专业布局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优化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学科专业体系,策应文化创意、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数字经济、虚拟现实(VR)技术以及养老服务等新业态新职业及经济发展新增长点,精准对接新业态新职业人才缺口,加强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到2022年,重点打造和培育“陶瓷、人工智能、幼儿保育、旅游、医学(养老)、农业”等6个专业大类省级高水平中职专业群、“陶瓷、航空”等2个景德镇特色高职专业群,建立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专业预警调控机制,对办学条件、招生和就业连续不达标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或停止招生。7.建设高标准实训基地。紧紧围绕景德镇市陶瓷、汽车、航空、旅游等重点产业,加大政策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各级政府、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各方积极性,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到2022年,校企合作共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3个市级共享型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所开设专业均应有对口、稳定、符合实习需要的实习基地。重点建设景德镇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产教融合“陶艺研学培训中心”、景德镇机电工程学校人工智能实训基地、景德镇市卫生学校医学综合实训基地。8.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按照《江西省中职学校分级标准(试行)》要求,中职学校专任教师不低于60人,师生比在1∶20以内,专业教师数不低于专任教师数的5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专业专任教师的50%,其中,具有与专业相关的技师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中级以上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执业资格)的教师不低于10%。按照《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一市一策”实施方案三年目标表》,按时间节点,根据新增中职学校数量和在校生人数,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明确生师比、招聘数量、“双师型”教师(或“一体化”教师)比例、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等年度目标,按照不低于编制员额20%比例的数量配足配齐兼职教师。制定具体措施,支持学校引进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落实好“双渠道”教师招聘制度,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校企双主体的职业学校师资培训体系。积极开展教师教学大赛,加强中职班主任队伍建设,实施职业教育名师建设计划。9.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统考制度和技能竞赛制度。探索建立中等职业教育统考制度,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课、专业课统考制度,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养、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举办全市中职学校技能竞赛,搭建中职学生提升技能、相互学习借鉴和提高自身素质的平台,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交流,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10.健全高水平职业教育教学教研。全面落实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建立健全市、县两级中等职业教育教科研机构,成立全市职业教育教研中心组,中心组成员为各校骨干教师,定期召开中心组会议、研讨课题、组织统考、命题、竞赛、交流信息,以点带面推进全市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建立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经验交流、调查研究、说课、听课、评课等为基本形式的职业教育教研制度。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每学期举办一次课堂开放月活动,通过全市公开课教学观摩的形式为教师参与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组织教师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交流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积极开展职业教育课题研究,组织专家审定学校的教科研课题。各中职学校要定期召开教研组会议,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实训教学,组织教师以教学中的常见问题,特别是实训教学中的问题开展研究,申报课题。每学期举办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练兵课等,以公开课的形式促进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发挥名师在教学及研究上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带动学校青年教师成长。聘请其它学校名师针对本校教学教研的需求举办专题讲座。11.推进高质量1+X证书试点。鼓励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到2022年,中职学校参与率不低于50%,证书通过率不低于70%。按照突出技能、服务就业的原则,试点院校将证书培训内容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开发与专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将相关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等级考核统筹安排。鼓励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12.创建中职教育优质目标。依据《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分级标准(试行)》,到2022年,景德镇市创建一批省A档(优质)学校、省B档(规范)学校和C档(达标)学校,创建2所省级体育运动特色学校。其中(1)市本级(5所):景德镇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景德镇机电工程学校和景德镇市卫生学校成为省A档(优质)学校;改设的1所中职学校成为省B档(规范)学校;景德镇市体育运动学校成为省级体育运动特色学校;(2)县(市、区):各县(市、区)要按照《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和《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分级标准(试行)》的要求,科学规划、快速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建、改、扩”工作,全面提高中职学校办学层次、建设水平和质量效益,不断凸显中职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作用。13.推进高职高质量发展。支持中职学校与高职院校开展“3+2”合作培养和中职学校与应用型本科、职业本科高校“3+4”分段培养。到2022年应用型职业本科高校招收中高职毕业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推进中职与高职教育相衔接,扩大高职招生规模,到2022年高职院校招收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比例达到35%以上,中高职衔接培养比例达到15%以上。支持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等实施高职院校“双高计划”建设,支持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职业本科教育、将该学院建设成为全国陶瓷文化传承与创新基地,支持景德镇市规划建设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支持市高级技工学校升格陶瓷技师学院。14.建立具有类型特征的职业教育评价机制。推动职业教育“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建立与“同等重要地位”相适应、相匹配的评价机制和方式。制定《景德镇市中等职业学校绩效考核细则(试行)》,开展中职学校年度绩效考核,增强办学活力,提高教育质量。15.着力实施产教融合计划。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更好发挥企业育人主体作用,探索建立校企共同治理机制。一是建设产教融合战略联盟和育人基地,以推进地方经济产业发展为导向,以产业链条为纽带,由关联紧密的学科优势学校、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相关联的学校、企业、协会、研究机构等参与,建设产教融合战略联盟。产教融合育人基地要大力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强化供需对接、实践教学,建立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招生—育人—用人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建立健全产教融合基本制度。规模以上企业按职工总数的2%安排实习岗位接纳职业学校学生实习,落实规模以上企业把开展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报告制度。出台市产教融合型企业认定办法,未来三年,市级认定“景德镇市产教融合型企业”10家左右,建设3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发改、工信、科技、财政等部门要在企业评优评先、项目资助等方面,优先支持“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自2021年1月1日起,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相关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不足抵免的,未抵免部分可在以后年度继续抵免。建立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成本补偿机制。企业因接收学生实习所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支出,依法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16.加强组织保障,强化督导评价。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组建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教育局书记、局长牵头的工作专班,制定印发相关政策,统筹协调推进方案实施,抓好工作落实。将职业教育纳入各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的督查内容,定期进行督查。把“一县(校)一策”的编制和贯彻落实情况作为安排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资金奖补、项目安排、办学水平考核及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的县(市、区)和学校评选等重要参考因素。17.加大经费投入,健全增长机制。各级财政持续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重点支持本地区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创优”,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严格落实两项教育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制定并落实好县(市、区)财政每年列支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的政策。逐步提高中等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水平,在“十四五”期间达到8000元以上。建立“基本保障+发展专项+绩效奖励”的财政拨款制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用于职业教育的专项资金,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18.落实各方职责,协同推动发展。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的统筹领导,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教育、人社等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提升发展。教育部门要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的规划管理和综合协调,督促推动行动计划的落地实施,确保取得实效。人社部门要构建职业培训体系,大力办好技工院校,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和激励政策。发改部门对纳入规划的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要按照重点建设项目标准支持建设;对职业院校深度参与的技术改造、新产品研发等项目予以优先支持。工信部门要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情况作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及其它有关示范企业评选的重要指标;配合教育、人社部门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话协作机制。科技部门要对职业院校独立申报或者联合企业申报的应用技术类科研项目予以优先支持。财政、税务部门要全面梳理国家有关促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税收和规费优惠政策,制定具体操作指引,确保落实到位。国有企业监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督促国有企业将参与职业教育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新余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工作方案发布
宜春市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创优实施方案发布
吉安市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提质创优实施方案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