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无线电管理局《征求意见稿》六大曲解意见的反驳
来源:行业意见汇总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 【导读】 ------
本文是业界一些企业和专家针对《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出台后形成的一些曲解进行澄清,物联网智库作为第三方平台对此进行发布。对文中内容有任何质疑和意见,欢迎留言深入探讨,任何禁止无端猜测、人身攻击。
2017年12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下发的《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设备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近期在中国整个物联网行业激起了巨大反响,困惑痛心者有之,洋洋得意者有之,其中各类媒体也有着各自解读,本文是业内多位专家针对一些明显有意误导或者不了解情况错误理解的一些观点进行反驳和澄清。
曲解一:本次征求意见稿只是针对LoRa相关企业,与其他物联网企业无关
认为本次征求意见稿是针对LoRa相关企业,是最大的曲解。实际上其针对的是民间物联网频率使用,而不是具体技术,封杀了除电信运营商以外的所有物联网可用频段,导致民间常规物联网应用没有任何可用的频谱,相比中国以前20年和海外发达国家的现状,是匪夷所思的一刀切政策。
根据《征求意见稿》,当前正在使用的各类FSK、GFSK、LoRa、非授权频谱NB-IoT、ZigBee以及各类类似无线技术,只要采用点对多点,Mesh自组网等应用都属于非法。知名物联网研究机构Machina数据显示,从全球范围看,2015年来自运营商网络的物联网应用只占5.6%,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也只有8%左右。从国内看,20年来中国几亿的物联网存量应用都是采用以上频谱和无线技术。
NB-IoT只是近一年才逐步有商用芯片,还处于市场化初期阶段,另一方面任何技术都不可能无所不能,NB-IoT技术在功耗、覆盖、成本还没有达到市场宣传的预期,来自于运营商自身的测试报告和应用案例已经做了充分证明。单一的技术无法支撑庞大复杂、低成本、无处不在的各行各业客户的物联网需求。轻量级、极低成本、极低功耗、自主可控、按需部署的物联网应用需求是市场上的刚需,靠电信运营商单一的重量级网络是无法满足的。采用各种小无线技术组网的物联网应用,是解决最困难、最复杂、利润最微薄物联网应用部分,靠千万家物联网小企业辛苦耕耘最后一公里的连接,而最终绝大部分流量还是汇聚到电信运营商网络上来,为电信运营商带来流量收益。以“物”为主的通信网络与以“人”为主的通信网络有着本质的区别,用小无线技术解决差异化的最后一公里接入需求,更符合市场和技术的客观规律。
总体而言,征求意见稿影响到中国上万家物联网中小创新企业以及数百万从业人员的生计,影响到包括三大油、国网、南网、几大燃气集团等客户的上千亿物联网存量应用投资以及智慧城市及各行各业的差异化的物联网应用需求。
技术是中立的,行业企业不相信中国政府会专门出台针对某种技术进行封杀的政策,因为工信部下属的发证机构在16年下半年还对LoRa设备发放型号核准证(有效期5年),更不可能对LoRa技术进行封杀。另外在国家放松监管的大背景下,从17年开始取消了微功率相关频段的设备型号核准要求,为进一步放开市场做出很大的贡献。
曲解二:目前的470-510M本来就不是物联网频段
由于政府监管的需要,中国是全世界很特殊的没有ISM频段的国家,即使2.4G频段在相关监管文件上也是规定只能用于工业、医疗和科学研究,这是否意味着事实上全国所有人也是在非法使用WIFI进行手机上网?
470-510M频段由于广电模改数,并且无线电管理局98年以来的技术要求一直允许用于微功耗仪表计量使用。这40M频段在全国范围内都属于大部分范围底噪良好的可用频段,也成为物联网领域事实上的标准,因为物联网核心应用就是各类计量,当然随着技术的发展,城市及各行各业的管理需要,这个频段进一步扩散到井盖、路灯等物联网监控场所。
毋庸置疑,中国广大的物联网创新企业,确实有扩大470-510M应用范围的情况,但大家都在努力遵循发射功率和占用时长的技术要求,避免自我干扰。产生这种情况的核心原因是中国根本就没有其他可用的物联网频段,行业强烈呼吁在原有频段顺应物联网大发展的时代需求进一步放松管制,而不是反之关闭民间所有物联网可用频段。
即使无管局重新定义了物联网新的ISM频段,首先不知道何时出台政策?可用频段什么情况?产业链也要在新的频段上全部进行重新开发相关产品,会导致除NB-IoT以外的物联网应用停滞发展两年以上时间,人为形成只有单一技术独占物联网市场的全球罕见现象。
曲解三:本次征求意见稿只是正常频率监管行为,不涉及公平竞争
物联网行业欢迎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的正常监管行为,有利于整体有序发展。已经颁布20年技术要求,但没有做过大的调整,相关频率在市场上得到大量应用,也极大促进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
可以理解工信部力推电信运营商NB-IoT网络建设和应用推广以抢占物联网市场的动机和决心,但是在NB-IoT标准出台(创3GPP历史上标准制定最快案例),商用条件没有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提出17年底“实现基于NB-IoT的M2M连接超过2000万”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实际的连接规模有多少?而LoRa等无线技术在功耗、成本、覆盖等核心指标获得大量用户认可的情况下,来自各方面压力重重的关键节点,出台征求意见稿。相信监管机构主观上是希望做好正常的频谱监管,但征求意见稿在客观上确实创造了一个非公平竞争的环境,让公众形成打压一方,扶持另一方的质疑。
即使是非主观,若造成非公平竞争环境,则是否涉嫌违反了17年10月份国家五部门关于印发《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的通知精神?
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暂行)摘要(http://www.gov.cn/xinwen/201710/5234731.htm)
第二条 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政策制定机关),在制定市场准入、产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以下统称政策措施)时,应当进行公平竞争审查,评估对市场竞争的影响,防止排除、限制市场竞争。
经审查认为不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可以实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应当不予出台或者调整至符合相关要求后出台;未经公平竞争审查的,不得出台。
这可能是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出台2个月来影响最广泛的事件,涉及万家中小物联网企业生存和数百万从业人员的稳定问题。感谢国家高层出台相关政策,提供整个产业申述的机会,强烈希望国家五部委对相关《征求意见稿》进行公平竞争审查的时候,广泛听取物联网产业界的心声。
曲解四:LoRa采用外国人的芯片,钱都被外国人挣走了
一个无线联网传感器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LoRa芯片不到2美金,只有十之一到千分之一不等占比,其他各种外国芯片占了大多数,如果我们都抵制不用,那中国基本上没有什么电子产品可用。
17年底中国电信刚刚完成的NB-IoT模组集采中标的全部模组采用高通芯片,为什么不出台只能采用国产NB-IoT芯片的政策?可能WTO这一关过不去吧。
LoRa产业链的核心利益在网络、平台、各类应用以及相关的数据价值,这些都不是一个物理层芯片厂家所掌控的。
曲解五:LoRa等小无线技术,没有安全保障
众所周知,LoRa与WIFI、Zigbee、BLE、FSK、GFSK等都是纯粹物理层技术,不涉及信息安全问题,LoRa传感器可以与NB-IoT一样采用国密SM1-4标准,也可以使用任何行业安全标准技术,并且在身份认证、网络连接、行业应用各个层面都可以提供完善的安全解决方案。
安全具有非常宽泛的内涵和外延,基于运营商的网络和应用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比如伪基站非法短信等电信诈骗事件高发,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大部分运营商在采用DPI技术在广大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对用户的上网行为和信息进行识别,并加以商业利用。从一些对安全敏感性高的行业用户角度看,采用NB-IoT应用模式与以前GPRS和3/4G运营商只提供SIM卡管理和纯粹的管道服务不同,大部分必须通过运营商或某些厂家的各类物联网云平台,才能连接用户的应用平台,物联网应用企业的产品和数据的核心信息客观上存在泄露风险,对于很关注信息安全的行业客户对此类模式非常谨慎。
鉴于电信运营商公网存在上述安全隐患,行业大客户由于涉及国家关键信息安全保证问题,宁愿采用各类小无线技术建设行业专网,把数据和网络控制在自己手里,真正从根子上杜绝安全问题。征求意见稿实施,让涉及国计民生的这些行业大客户失去专网部署的可能性。
曲解六:LoRa技术被国外一家公司垄断
不可否认目前LoRa芯片的IP确实掌握在美国公司Semtech手里,这是因为LoRa从2010年就开始设计研发,Semtech做了有远见的风险投资,并得到了正常的市场红利,这也是鼓励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常行为。LoRa芯片供应可以通过Semtech、Microchip、ST等多家公司提供,为了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据悉Semtech公司也在积极进行LoRa技术开放工作。
LoRa技术优势得到了市场充分验证,说明通过CSS扩频技术在低功耗物联网应用是一种正确的思路。从技术角度来看,NB-IoT由于过于兼顾现有无线技术体系和参与标准制定各方利益平衡,并没有选择窄带物联网的最佳技术路线,导致在网络建设成本、功耗、覆盖等方面不是最理想状态。
但是CSS扩频技术并不是Semtech独家专利技术,是完全开放的技术,据悉中国多家有志于物联网无线技术的厂家,正在进行深入研究,部分厂家已经能够提供试验样片,取得不错的性能表现,只要中国民间物联网频段没有被人为封死,通过1-2年产品研发和成熟,一定能够形成多种无线技术共存竞争的局面。本次征求意见稿如果得到实施,将从根子上剥夺国产物联网芯片厂家的创新机会,也会把目前全球范围表现最佳,并得到最为广泛应用的LPWAN技术拒之门外。
相关文章(点击文章标题即可直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