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眼聚焦】姜继先:父亲

2016-06-19 新疆兵团卫视

纵使是丹青高手,也难以勾勒出父亲那坚挺的脊梁;

即使是文学泰斗,也难以刻画尽父亲那不屈的精神;

即使是海纳百川,也难以包罗尽父亲对儿女的关爱!


父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儿女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都忘怀不了。今天是父亲节,本期【文眼聚焦】为你带来姜继先父亲,一起来欣赏!

   

作者:姜继先 朗诵/郭锦 音频:刘学真


父亲老了。步入老年的父亲有许多病缠在身上,就像一些草藤缠着一棵大树。草藤依附在大树身上,盗取着树的精神和气力,被草藤缠绕着的树就会慢慢枯萎。老了且病魔缠身的父亲就如这样,不再伟岸和挺拔。父亲站成了秋霜后的一棵树,形成了一种夕阳晚照的风景。


自从得病之后,父亲行动不便了,话也说不清楚了,以前所谓的朋友也不再对他热情了,也不找他拉家常谝传子了。每日,父亲只好自己拿把小凳,拄着拐杖艰难地走到院门口,在老屋的阴凉处坐下。看着他以前盖的房子,看着他以前种下的树木,看着他以前修建的道路,更看着他看着长大了的孩子们,把一捧浓浓的感慨积在心中,一声连一声地叹息:


人老了,就不中用了。

人老了,就没有朋友了。老都老了,人家交你还干啥呢?

父亲的叹息比老牛的叹息还粗。

以前可不是这样。父亲年轻时,是个真正的乐天派,只要能顾住一家人的生活,便百事不思。父亲是个戏迷,有一年,农场放映豫剧《朝阳沟》,父亲就跟着放电影的人跑,一场都不落下。三连离父亲居住的一连有好几公里的路。那天,在浇水班工作的父亲上的是下午班,天黑后下班,放下铁锹就往三连跑。也许跑到三连,电影早就开映了,但他还是去了。为啥,图的是个乐。父亲虽然文化不高,却装了一肚子戏文和故事。


早年,农场文化生活贫乏,为了度过漫长的夜晚,人们喜欢听故事,所以,小年轻都喜欢到我家去,几个人聚齐了,父亲就开讲。讲花术兰,讲穆桂英,讲程咬金,讲鲁智深,讲《秋翁遇仙记》,讲《王学艺学艺》在父亲的讲述中,笑声不断传出,许多缠绕在心中的苦恼和不快,也就在摇曳的灯火下解开了。

父亲老了后,只有他一个人孤独地坐在老屋下,他能不叹息吗?


父亲早年就离开了家乡,在北京通县一个手表厂找到了一份工作。如果一直在工厂里干下去,前景应该是很美好的。但在部队征兵时,父亲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工作,放弃了与首都长期相伴的机遇,应征入伍,来到部队。五年之后,父亲要转业了,这时,他也有几个选择。一是再回到原来的工厂;一是到祖父工作的一个林场就业;一是回故乡找份工作。但这些都没有打动父亲,他响应号召,怀着一腔热血毅然决然来到了大西北,走进了那片戈壁,走进了那片荒原,走进了风骤雨急的苦难岁月。


要是询问父亲,这辈子开过多少荒,造过多少田,修过多少渠,种过多少粮,栽过多少树,他肯定说不清楚。但他却能记住那些条田,那些渠道,那些林带。他一定记得,他在北十八号地种过小麦,他在二十二号地种过玉米,他在南十七号地栽过树木,他在二十号地浇过水割过草……他一定还记得,在每年秋天,会有一车车粮食被运到场院上,被装进用红柳编就的粮仓里。

这些事,父亲是忘不了的。但有些事,他却记不真切了,需要再三提醒,才能回想起只鳞片甲。比如那年冬天,他救下战友性命的事。比如那年夏季他献血的事……他就记不很清了。


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冬天,浇水班的人被派往大河坝砍工具把,在野地里要住十几天。荒滩无屋,父亲和他的战友就在一个废弃的大坑上搭建地窝子。因为是临时用于避风挡寒,也就没有过分认真。谁知出了事。有一天刮大风,地窝子顶部向下落土,一阵强风吹过,地窝子顶塌了下来。父亲最早发现了这个情况,上前用肩顶住了正在塌落的椽子。父亲在连队是有名的姜胖子,力气很大。那一刻,父亲像一个擎天柱,使出全身之力,顶着向下塌落的泥土和木头,呼唤战友赶快离开。战友们都跑出了地窝子,他才迅速逃开,当他离开地窝子的一刹那,地窝子就轰的一声覆盖了地坑。


那年月,国家供血的机制远没有形成,师里的医院存血不多,农场职工得病手术,需要本单位提供血源。有一年,三连的一位回族妇女得了大病,要做个大手术,为解决血源问题,农场下发了通知,要求各连队动员职工前去卫生队验血,血型相符的人,就到师里医院去献血。那个时候,人们对献血的认识,几乎为零,认为献了血,要大伤元气,对身体不利,连队大会动员后,却没有一个人响应。而在这时,父亲走了出来,让指导员把自己的名字写上了。

散会后,有和父亲关系要好者,说父亲太傻,劝父亲不要为了别人害了自己。父亲听后,却说,那是在救命呢,哪能见死不救呢?恰好血型与病人相符,他就和另外几人一起去了师部医院,父亲的血流进了病人的体内。因为有了血源的保证,病人顺利手术,病治好了,恢复了健康。


我不曾一次地向父亲说起这些事,父亲听了后,总是久久不说话,要过很长的时间,才叹一声道:过去这么多年了,还说这干啥?没用。

那次砍工具把,父亲救下的是七八条人命。去献血,也让一个枯萎的生命再获生机。佛经上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此理而论,要建造宝塔,也该高入云天了吧。就是这样的大功大德,也没有免除父亲老年生病的结果。


父亲老了。夕阳晚景中的父亲,再也不愿提及往事。后来,我认真地想了想,理解了父亲。是的,人这一生,一日日走过来,很多日子就丢在了身后,自然使然,最终要走到尽头。丢在身后的日子,寂寥也好,辉煌也罢,就让它过去吧。绝对不会因为人的某种境遇而超脱铁制的法则。

过去这么多年了,还说这干啥?没用。

作家姜继先


姜继先,高级编辑,新疆兵团文艺“双优”作家,入选“兵团英才”培训工程。著有长篇小说《夹面滩》,散文集《苍茫的呼唤》,新闻集《新疆瞭望》,主编书籍《镜势如虹》。发表文学作品150余万字,部分作品被《散文选刊》《新疆文学作品大系》和各种年选本选载。有24篇(部)文学作品获各种奖励,其中,小说《像鸟儿一样飞翔》获梁斌小说奖(中篇小说一等奖),散文《走不出的棉花地》获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奖。现任兵团第五师电视台书记、台长。

征文启事


自2015年【文眼聚焦】栏目开设以来,我们兵团卫视微信平台推出了许多新疆、兵团作家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等文学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现在微信和文学作品相互捆绑得越来越紧,文学作品借助微信上图片、声音和视频等元素的多重参与,传播势头越发生猛。相应地,文学作品也以其短小精悍独特的形式高度吻合了微信传播的特质,开始成为微信运营平台上盈利方阵里的“内容为王”。当文学作品和微信完美邂逅,必是一场场丰盛的文学盛宴。




编辑/何晓花

责编/贺孜孜 监制/王志明


猜你喜欢❤

【文眼聚焦】姜继先:直击兵团人的心灵

【文眼聚焦】姜继先:高的是玉米矮的是棉花

【文眼聚焦】登顶儿童文学世界之巅,喜获“国际安徒生奖”,作家曹文轩是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