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企联合,如何赋能基层医疗

2017-05-28 刘宗宇 动脉网

5月17日-18日,“2017中国基层医疗创新实践论坛”在成都召开。会议期间,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巡视员米国庆、医讯通公司投资人卓冰、医讯通公司总经理蔡俊放接受了动脉网记者的采访,就目前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中,政府和企业应该如何联手,建立医疗卫生和社会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慢病防治、管理与服务的新模式进行了座谈。

 

2017年,我国医改继续深化,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其中有关家庭医生签约和医联体两方面的政策更是重点。米国庆和医讯通的管理层,分别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为我们解读了在这样的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如何开展基层医疗工作。

 

家庭医生签约工作需要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原巡视员米国庆(右)

医讯通投资人、百奥财富执行董事卓冰(左)


米国庆首先谈到,要落实家庭医生签约和医联体这两项工作,地方政府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到这是非常重要的国家政策。如果没有地方政府高度的重视,这项工作的实施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


米国庆认为,医联体和家庭医生签约研究方向不一样。医联体是基于医疗体制内部,从工作机制上解决分级诊疗的问题,最终是要把医疗服务深入到基层去,解决的是医疗系统之间的结合。


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是一个落实医疗资源下沉,实现大病不出县的一个有效措施,同时也是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个有力的手段,解决的是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

 

因为医讯通是在政府主导下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辅助系统。因此米国庆重点谈及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米国庆认为做好这项工作不是仅仅局限于签约本身,重点是后续的服务工作必须跟上。“服务跟上以后,就可以及时发现基层群众当中出现的健康问题,在比较早的时候进行干预和控制,就不会使小病演变成大病,甚至出现并发症。基层群众中大量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就能够得到防控。”米国庆说道。

 

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工作中,政府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米国庆认为在家庭医生签约工作中离不开各级政府,特别是市、县两级政府领导的认识和大力支持。


市领导主要是部署、推动、指导和考核等管理职能,通过发布指令、部署工作、检查指导、评估验收,通过监督和考核保证这项工作的开展。县级政府是一个操作层面,需要组织好县里各个方面的力量。执行机构是县卫计委,他们要做具体工作的实施。 

 

仅仅是提高认识和提供支持,家庭医生签约就能实现了吗?米国庆的回答是不行。做好签约服务,必须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机制,这个机制包括要有好的工具、组织好基层人员和队伍来具体执行。这是政企在这个项目上合作的关键点。家庭医生签约是政府的一项工作任务,政府主管体制内。体制外需要社会资源的帮助,需要靠技术去推动,靠创新的体制机制。这些都是企业可以大展宏图的地方。

 

接下来,医讯通的管理层在政企紧密合作方面也谈了自己的体会。


国家推动医改,目前想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医疗的问题,除了医疗服务体系的提高和完善外,还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服务体系。企业可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到政府政策的推进工作中,辅助政府完成目标的同时才能推动自身的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在医疗行业尤其重要。

 

为基层赋能,弥补短板

 

当前,在基层医疗当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基层医生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亟待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还不够信任,基层一些常规用药品种短缺。


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弥补短板,米国庆认为,多种因素加在一起,使得基层医疗的问题多且复杂。但是,我们应该从解决主要矛盾入手,从属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他说:“为什么这些医生迟迟下不到基层去,基层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又一直存在,至今解决得并不理想。问题在于,有能力提供服务的医生和需要服务的人民群众,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没有渠道将他们进行连接起来。所以要破解这个题目,就一定要建立一个机制,要让他们之间产生关联。”

 

这些年基层也做了很多实践,企业在这里边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米国庆以医讯通为例,介绍了他们在河南基层所做参与的工作。医讯通就是通过建立一个平台,然后使得各级医生和基层群众之间建立联系。


通过这个平台,省级的高端医生对县级医生进行指导,县级医生指导乡级医生,同样乡级医生要指导村医,上级医生要接受下级医生的转诊,分级诊疗的体系就逐渐形成了。


但是这种相互联系平台的建立并且运作,需要社会资源(或企业)的介入。这个机制建立好了,就能保证基层的分级诊疗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解决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

 

从企业的角度看,基层医生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不高,是有一个前提条件的。“要是从专科医生治病的角度来说,基层医生的水平确实不能满足需求,基层医疗机构的水平也亟待提高。


但是,要建立针对慢病管理的服务体系,基层的医生和医疗机构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治疗,更重要的是对患者的管理。只要有科学的培训,引进切合实际的技术手段和产品,他们是能够拥有解决基层慢病管理中的大多数问题。”


卓冰认为,基层中需要解决的慢病管理问题并不是完全由医疗水平高低所决定的,而是需要解决患者依从性的问题,解决社会服务体系支撑的问题。

 

基层管理慢病的主角是全科医生,基层医疗做得比较好的发达国家,全科医生的数量达到了30%到60%,而我国全科医生数量在医生总数中不到4%。


虽然我国也在大力培养全科医生,但是培养速度远远赶不上社会的需求。医讯通认为企业要做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基层,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提供支持,去赋予他们全科医生的能力。


比如说医讯通从产品上以微诊所为载体,组建基层医生团队。同时从体系建设上赋能,提供更多的高端医生资源,专家委员会的支持,慢病管理中心辅助,扶贫资金、社会公益资金、社保等全面的社会服务支撑体系。


慢病管理是基层医疗的主要抓手

 

医讯通总经理蔡俊放


从企业来看,实现其商业利益是它的目标。


对企业而言可以从哪些角度去参与基层医疗,最终去推进分级诊疗,这是本次访谈的一个重点。医讯通认为,一家企业的定位非常重要,一定是紧跟着医改,弄清楚医改的目的和政策,才能保证自己的业务能够被政府和用户接受。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医疗行业,是因为医改推动着产业变革,变革会带来更多商业机会。同时,技术进步也推动了医疗行业的变革。这两个主要的驱动力对产业的影响是企业应该去把握的。


医讯通主抓慢病管理,医讯通领导也为动脉网介绍了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个领域在基层医疗进行尝试和突破。据统计,42%的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是慢病造成的,而看病贵和看病难正是造成我国慢病发展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蔡俊放说道:“不管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还是慢病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医疗健康的服务体系。未来我们国家的卫生健康体系不能只是治疗,它需要包括社会健康服务体系来支撑,这是医改的目的。”


医迅通主要从三个方向,针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辅助系统的产品进行了开发。 


第一个方面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府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签约完成后后续服务怎么办,这是医讯通需要利用技术手段解决的。


第二个方面是数据的安全和共享。医疗信息共享的安全风险很高,来源很多。这些数据怎么使用,怎么和医讯通平台融合,保证安全需要解决。


第三个方面是区域能力的指导和建设。医讯通在河南省每个县域,和县政府共建慢病管理及服务中心,包括后续的培训、教育、宣传、评价整合在一个平台上,高效利用各种资源。


家庭医生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和医疗体系相关,但是又和医疗体系不有区别。家庭医生提供医疗服务,也提供慢病管理和干预服务。这些管理和干预工作是不需要去医院的,都可以利用家庭医生签约系统来完成。


支持国家加强互联网医院的监管


最近,国家卫计委出台了一个关于互联网医院的内部意见征求稿,在互联网医疗圈传得沸沸扬扬。而针对这件事,三位嘉宾也谈了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拥有丰富的卫计委工作经验的米国庆认为,技术发展在先,政府跟进在后,接下来是进一步治理,这是符合逻辑的。


只有出现了先进、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才能使得网络医疗成为现实,国家才会准备出台政策对行业进行规范。新生事物的发展有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互联网技术的成熟让很多企业涉足网上医疗服务。


毕竟这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很多公司都要到这里来逐利。但是企业有没有深入的思考,有没有社会责任感,逐利的过程当中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这是包括医讯通在内的每一个企业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米国庆并不认为这个政策的出台就是否定互联网医院和互联网医疗。他说道:“企业所承担的社会的责任和义务都必须明确,要为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目标。所以,国家现在要治理,不是把做得好的和合理的部分停掉而是把那些只注意逐利,而没有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公司关停。”

 

地方的决策者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到与时俱进。今天我们面对的问题既是复杂的,也是崭新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来面对它,要敢于负责。相信各级政府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一定会有作为,使基层群众受益。


医讯通总经理蔡俊放对这个政策的出台持欢迎态度,因为从长期来看,相关监管政策的推出对行业反而是一个利好,给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吃了定心丸。“这个政策让大家知道这个行业有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哪些是底线,哪些是国家所号召的,哪些是企业的方向。


互联网上的医疗行为确实需要规范,从短期上来说会对互联网医院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对医讯通来说并没有构成大的影响,我们是一个辅助性的工作,辅助医生在他的医疗机构内部完成医疗行为,而不是为他建立一个网络上的医疗机构完成医疗行为。这个服务平台是和地方政府、卫计委签约,和现有政策没有冲突。”蔡俊放说道。

 

从治疗为中心转变为建立社会-生物-心理的现代医学模式


最后,米国庆为我们总结了慢病管理在基层中的重要性。在很多年前,关于新的健康模式的概念就已经提出了,但是实现不了,因为还没有成熟的互联网技术。


直到今天,我们实现了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要转变以医院为中心以治疗为中心,开展慢病早期防控,不让它恶化,治疗等后面的事情就能事半功倍,就能大幅度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治疗为中心是以医院和病人为主,主抓疾病出现后的治疗。而社会-生物-心理的现代医学模式的内涵更丰富,工作也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的事情,还包括科普、医学教育、人文关怀、健康管理等等。


所以,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工作任务绝不仅仅是看病,还有慢病的管理,参与者也不局限于医生。基层工作的展开,离不开新技术和新平台,关键问题在于这些技术是否适合中国的基层。


文|刘宗宇

微信|q19930797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tg@vcbeat.net


近期推荐

 全球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图谱:覆盖全球超过200家企业,融资总额过百亿

 毕马威中国医疗保健业总监:为实现分级诊疗,英国和加拿大克服了4个难点,得到了5个好处

 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刘炫麟:全球五个国家的基层医疗经验,对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人力培养有何启示?

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