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望闻问切”智能化,圣美孚科技从中医诊疗设备切入“治未病”

2017-10-23 李霞 动脉网

试想一下,中医“望闻问切”四步诊疗如果用机器设备代替,效果会如何?


传统中医发展至今,如何标准化、如何信息化、如何产业化、如何现代化一直是当下中医人探索的方向,同时也被写进《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不少人认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开发中医诊疗设备,将中医诊断数据化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传统中医诊疗技术和方法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研发中医诊疗设备,丰富中医诊疗方法和手段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中医自身发展的需要”,国际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曾如此倡言。



中医诊疗设备研究早已有多年,但介入企业却不多。安徽芜湖的圣美孚正是抓住政策风向的其中一家。


圣美孚科技是一家研发和生产中医诊断设备和人体健康检测系统的医疗器械企业,并且在中医诊疗设备方面,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软硬件全部自主研发的一家企业。


如何抓住中医政策风口、如何打造中医智能诊疗系统、如何帮助数千家中医院信息化和打造远程诊疗,动脉网对此专访了芜湖圣美孚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联。


风口


圣美孚科技的成立源自于“治未病”理念在中医界的回热


200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提出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卫生部将“治未病”项目列入“十年百项”。


2007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在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在县级医院开展和推广。随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随即启动了“治未病”试点工作。时隔一年,“治未病”中心在全国各地的试点中医院出现。


“治未病”和“治病”仅一字之差,却意味着人们将目光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这是一项以针对慢性病和亚健康等进行养生保健,开展以预防性为主的自卫性服务。


从事医药器械研发和销售的王联当时与大部分人一样,对“治未病”并无概念。但是他隐隐觉得,这将是一个很惊人的市场。


“我们当时有两个简朴的想法,第一个想法是随着国家政策走,第二个想法是,我们认为中医作为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最独特的组成成分,在西医的任何一个仪器方面我们都不可能做成中国第一全球第一,但是做中医智能设备却有可能取得先发优势,而且是不可取代的。”王联说。


他认为,中医智能诊疗设备将是发展“治未病”必备的技术支撑。


中医智能诊疗设备针对的市场痛点是有限的中医医疗资源与针对慢性病和亚健康所开展的“治未病”服务广大基层。“基层中医缺人缺技术,我们为何不将承载数万例病例与名医专家的诊疗药方的中医智能诊疗设备投放到基层去、以解决基层开展“治未病”工作的困难?”


在吴仪副总理提出县级医院开展中医“治未病”后,王联带领团队走访了国内13家三甲级中医院,发现没有任何一家中医院拥有一台中医诊断设备。“国家都在要求县级中医院做‘治未病’尝试了,不用设备,有限的医生资源怎么做健康诊断观察、怎么开展治未病?”王联决定投入所有精力研发中医诊断设备。


2010年5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诊疗设备发展的意见》,使中医诊疗设备在保持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丰富中医临床诊疗手段、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随后制定中医诊疗器械设备发展目标,在全国医疗机构广泛应用。


随着《中医药法》的出台和落实,中医标准化、信息化对中医诊疗器械的广泛应用有了更大的市场要求。在“十三五”规划100件大事里,其中第32项为“开发应用具有中医特色优势的医疗器械”。

 

起跑


事实上,国内开展中医诊断设备的研究早已有多年。上世纪70年代后,通过国家“六五”、“七五”脉象仪研制攻关项目,在全国掀起了第一次脉诊客观化研究热潮。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理论的发展和技术的逐渐成熟,为中医望诊学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能。


长期行走于医药行业的王联团队与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家级生物医学科研实验室已合作多年。一直从事中医诊断设备研究和临床研发。


2011年2月,圣美孚科技获得了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政策扶持。5月,产品注册成功,填补了国内中医诊断设备的空缺,成为中医“治未病”的一个重要手段。


目前,圣美孚科技的中医综合诊断系统由五大模块组成:中医脉象诊断系统,舌面象诊断系统,中医体质辨识系统,个性化养生调理系统,经典处方系统。


其中包含体质辨识、中医脉象仪、中医舌象仪、中医面象仪、中医四诊仪、中医经络检测、中医耳穴仪等产品。



通过综合诊断为中医临床提供依据,以此得出个体的健康状况,包括体质类型、体质特征、发病倾向、环境适应力等,并给出饮食调理、药物调理、运动调理及食疗食谱等个性化养生调理方案及经典处方。


这些系列产品依托于计算机技术、图像处理技术、标准图谱突破比对和数据分析等技术,将身体健康状况以设备的“望闻问切”形成健康数字,再通过系统的病例数据库进行分析,以此形成病例报告。


根据王联回忆,脉象仪是综合诊断设备中技术攻克花费时间最多的。


脉象仪以中医脉象诊断为基础,采用全自动气体加压方式,通过袖带式传感器,在桡动脉寸、关、尺三个部位检测脉象信号,模仿中医医师指法,按照中医举、按、寻的诊脉过程,浮、中、沉散布全自动气体加压取脉,采集八个不同压力段的脉象波形自助选择最佳压力波形,并将脉象的位、数、形、势和脉图的各项参数自动分析,以判定出28类脉。


在圣美孚科技的中医“治未病”科室建设的运营过程里,首先通过诊断系统进行健康状态和中医体质辨识,再由医生判读报告、评估风险、健康咨询和指导,再进行就诊治疗、养生建议等健康干预。


“中医智能诊疗设备与医生的关系并非取代,而是相辅相成共生的关系,两者结合起来能让中医诊疗更有效率、更加标准、更加准确。”王联说。圣美孚科技拥有的坚实研发团队,更是保证每年都推出两款中医智能诊疗设备新款。


在基层医疗机构使用中医智能诊疗设备有更大的意义。


产品检查功能覆盖了大部分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一般检查项目需求,全科医生(村医)可在产品平台上完成对来检人员的基础信息、检查数据、医生诊断、健康建议包括后期随访时间的一键式保存,为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公共卫生服务领域提供真实可依据的数据来源。以此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远程医疗”,“专家协助诊断”提供了前期必要基础设施条件。



目前圣美孚中医综合诊断系已成功覆盖全国32个省市市场,并且在各省建立起了以省中医医院或省人民医院等为标杆客户的客户群。


除各层级医院和“治未病”中心外,中医药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疗养院、养老院等场所也在开始使用中医智能诊疗设备。


圣美孚科技也在和医药企业合作。2015年,康恩贝以“股权受让+增资”的方式获得圣美孚17.75%的股权。在康恩贝的规划里,其推进的中医连锁诊所便以圣美孚中医诊断设备为主要配置设备。


更深


中医智能诊疗设备并不仅仅是“望闻问切”那么简单。综合诊断系统不仅是诊断者,也是身体状况记录者。


在大数据时代的治未病科研模式中,中医智能诊疗设备采集治未病数据,随后建立治未病数据库,再由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发现信息和规律,从海量数据中解释深层次、隐含的信息和规律,通过表格、图形直观呈现,为治未病科研及健康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中医诊疗来说,首诊很重要。医生不可能记得住你一个礼拜前的脉象,但是设备可以记录,通过对不同时间段的脉象等身体状况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才有利于对潜在病情因子进行防患和治疗。”王联说,“不仅如此,传统中医开的诊方不适合录入当下的医院HIS系统,但是设备检测出来的数据可以。”


据介绍,综合诊断系统的每个终端均为网络版,可独立存储数据,并且端口可开放接入HIS系统和市级网络数据库。


在圣美孚构建的中医远程专家会诊系统中,依托三甲级中医医院做核心指导,县级中医医院及乡镇社区构成多点基层科室筑网点,以此构成智慧健康医疗云平台,实现中医医联体建设要求的远程医疗、多地专家会诊、分级诊疗等目标,并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的建设及提升。



最近的消息是,圣美孚科技在9月底已协助青海省西宁市卫计委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为336家基层医疗机构安装了SMF中医体质辨识系统,参与中医医联体搭建。


未来在圣美孚科技已有的用户青海省中医院、西宁市中医院、红十字医院等诊断中心的基础之上,搭建覆盖300多家基层采集中心的中医医联体。


在青海省中医医疗联合体内部,将利用圣美孚中医远程专家会诊系统和综合诊疗系统设备,构建各机构间中医全面协同格局,打造患者服务、远程医疗和协作、远程教学、诊断中心、药事服务5大应用服务体系。


“作为一个中医局局长,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能够研制出一台具有中医思维的设备,属于中国人的设备。这就是我的中医梦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2014年许下的愿望,已经落地。


文|李霞

微信|lleeex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2016年,动脉网首次面向医疗健康产业发布了“2016年年度未来医疗100强榜”。


相较2016年,2017年的医疗健康产业将呈现怎样的态势?这些态势是让各领域的企业受益还是受阻?在2017年的未来医疗100强榜中,哪些领域的企业会上榜?哪些会落榜?……解开种种问题的钥匙,就是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近期推荐

 物联网驱动千亿美元互联医疗市场,从四个方向着手构建,个性化医疗将成为现实

 产业江山谁主沉浮?公开征集2017健康医疗最强奖项评委

 中华放射学会全国委员张敏鸣:建立标准数据库对人工智能发展有着基础性和前瞻性意义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