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日相对完善的康复体系是如何构建的?给中国的启示:协同医院完善转诊,大力发展社区康复
借鉴“汽车后市场”的概念,把医院就诊后所涉及的产业也被称为“医院后市场”,这一概念之中主要包括三大领域:康复医疗、养老产业以及慢病管理。
今天讨论的是这三大领域之一的康复医疗。
康复医疗,在学科上称为康复医学,是针对残疾者及老年病、各种急慢性病而导致的功能障碍,应用以物理疗法等为主的多种医学手段,以预防、恢复或者代偿患者的功能障碍为目的的医学分支学科。
2011年,卫生部颁布《关于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学习发达国家,建立三级体系。
康复医疗三级体系最初起源于英国,在美国、日本等国都建设较为完善,甚至在一岸之隔的香港也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康复医疗体系。
因此,动脉网对英美等地区的康复医疗体系进行分析,以期对后来的创业者或建设者有所启示。
一.我国康复需求体量及主要来源
截止至2016年,我国康复市场的规模仅为200亿元人民币,人均15元人民币,反观国外,美国康复医疗市场为200亿美元,相差6倍之多,若加上长期照护在内,人均康复费用达800美元,整体市场达 2000亿美元。
如果按照基本满足我国康复需求的水平测算,则市场规模将会在1000 亿人民币以上,而如果按照发达国家标准,则市场规模会在6000 亿人民币以上。
据预测,至2023 年我国康复医疗产业规模有望达到10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不低于18%。
康复核心人群
目前,有康复需求的人群包括三类:
康复需求人群及体量(单位:万人)
1.残疾人群体
数据:据中国残联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推算,到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数为8502万人,涉及2.6亿家庭,其中有康复需求的残障人士占总残障人数的70%以上,超过5950 万。而因事故致残的伤残者每年增加约100万,其中大部分有康复服务需求。
2.老年人群体
数据: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整体发病率逐步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至2016 年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其中大约50%,即超过7000万的老年人口有康复需求,而目前需要康复治疗的人群中有超过4/5的人并未及时接受正规的康复治疗。
3.慢病患者群体
数据:由于我国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加上大量因慢性病致残的患者,因此这一部分康复需求相当巨大。据国家卫计委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慢性病患者已经超过2.6亿,而其中,需要康复的人数超过1000万人。
康复需求来源
主要康复需求来源
根据普华永道的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主要康复需求来源于:神经内外科、骨科、心肺科、小儿科和妇产科等疾病的术后康复需求。
其中,由于脑卒中疾病的高致死率(我国排名第一)、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因此民众对这部分术后患者的康复需求有较高的认可度,因此整体康复人数占比最高。
此外,骨科术后的行动障碍及致残率高,因此康复治疗的比例较大;另一部分人群是儿童和产后人员的康复,由于亲属重视等原因,大多数家庭在儿童康复和产后康复的支付意愿是最高的。
二.康复医疗三大掣肘
有一位康复领域的创业者对记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康复不是治病,而是缓解。”传统的病人在手术后,多遵从医嘱回家修养,尤其是老年病患,但实际上,回家疗养大部分属于“低品质生活”,因此,在康复领域的创业者有一个概念,那就是康复注重的不是治疗,而是功能,“恢复患者的功能”是康复的首要目的。
同时,有这样一组数据显示,以脑卒中康复为例,康复治疗可以使90%的患者恢复步行和自理生活,30%的患者恢复较轻的工作,而不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达到上述两方面康复效果的比例分别是6%和5%。
对于我们接触到的几乎所有康复领域的创业者而言,他们共同的感触就是“要打开这个市场真难”。
他们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谈到盈利问题时,营收较好的可达收支平衡或者开始稳定盈利,而达到这一目标,通常需要花费长达三四年时间。
那么,为何就从数据看来康复效果的作用是明显的,市场的反应仍然较为冷淡?我们认为目前有三大掣肘阻碍着我国康复医疗的发展。
医院端:康复科在现有医疗体制下长期被忽略
现阶段康复服务的专业化程度不足,品质区隔不明显。大部分康复服务集中于脑卒中和骨科,类似于颅脑损伤、脑肿瘤术后、脊柱(脊髓)损伤和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等专业术后康复服务的需求还远远没有被满足,类似病人的整个康复过程都处于住院阶段,医疗床位周转率低下。
2011年卫生部下发关于《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通知,要求所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建设康复医学科。
虽然有政策规定,但现实是综合医院的康复科室不受重视,与发达国家的医疗机构收入主要为患者对医生的知识、技术买单不同,我国的医疗机构主要收入来源于药品,而康复治疗多采用物理手段,并不能为医疗机构带来这部分收入。
康复医疗的服务对象处于疾病相对稳定期,手术治疗少对医技依赖度低,药品耗材花费相对少(康复医院平均药占比约20%左右,远低于综合性医院40%左右的药占比水平)。
据了解,综合医院的一个康复病床一天可以为医院带来300-500 元收入,而如果将病床给外科,则一天收入在3000-5000元。
因此,不乏部分综合大医院建立康复科室只是为了满足政策要求而应付了事,不但病床数极少,甚至设备也不齐全,无法提供有效治疗。
供给端:人员和机构均缺乏
康复人才
据国际物理医学和康复联盟统计,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康复治疗师人数一般为30~70:10万,我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比例约为0.4:10万(按国际口径测算)。
目前,我国康复医疗专业人员只有不到两万人。我国开办康复治疗专业的大学本科院校只有75所,专科院校158所,每年毕业生总数仅约8000人,而且超过七成为专科学历。
且目前大部分康复机构的业务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低、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低、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总体较低,甚至在某些康复服务机构中,出现非专业技术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倒挂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康复服务的提供及康复事业的发展。
学科与专业建设严重滞后。与发达国家康复治疗专业都普遍开设有较为成熟的学士、硕士和博士课程体系相比,我国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的硕士招生单位仅有34个,博士招生单位仅有9个,而且康复医学各层次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条件等缺乏规范标准,存在标准杂、资源散、层次低等问题。
康复机构
在我国的康复三级体系建设中,从康复机构数量来看,需求端与供应端存在明显矛盾。
康复医院数量少。根据中国信息网发布的《2016年中国康复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预测》中的数据显示,在我国,综合医院康复科及康复专科机构数为3800 家,占比28.4%;康复床位数98992,占比2.2%,康复医护人员数39833 占比0.72%。
而我国二级以上的医院有8973个(三级医院2002个,二级医院6971个),二级以上医院设立了康复科的比例不到50%,未形成系统、完备、充足的康复医疗供给体系。
康复科/专科医院比例不到50%。2012年国内综合医院康复科共3288家,康复医院338家(不包括护理院与社区康复医疗),其中城市206家,农村116家,全国600多城市,一半以上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康复专科医院。
社区医疗卫生场所中56%没有设立康复科,并且社区康复人员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一年中只有 25%的康复人员参加过康复培训,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康复医疗的需求。
社区康复机构建设不足使得《“十二五”时期康复 医疗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的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无法真正落实。
双向转诊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分级诊疗、分阶段康复的双向转诊体系尚未真正运转。康复医疗主要承接急性期后病人,因此其运营的关键在于与综合医院建立合作网络,建立合理的转诊机制。
临床科室与康复科或康复医院之间畅通的转诊机制为有康复需求的术后病人提供了绿色通道,能有效地消除上下游科室之间的转诊阻碍,这是康复医疗发展的关键。
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的康复患者转诊机制主要分为三种,包括院内科室间转诊、医院层面深度合作转诊和临床医生个人推荐转诊。
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院内科室转诊的方式较为简单易行,且国内的高端私立医院,如北京和睦家医院等,已经建立快速完善的院内转诊机制,根据术后患者的康复意愿,术后3-5天便可转入和睦家康复医院接受专业的康复治疗。
但是,在绝大部分公立三甲医院中,极少的康复病床并无法满足内部转诊的需求。
而医院层面上的转诊协议落实起来难度较大,低级别康复医院的治疗水准很难保证,因此临床医生会对错误的康复治疗影响患者康复有所顾虑。
因此,三甲医院与二级康复医院的深入合作,往往会有大量的临床医生参与康复会诊,同时耗费较大的时间与精力。
在临床医生推荐转诊方面,院内的康复科往往成为首要选择,其次是合作康复机构,在这个层面的转诊患者,多是受医生的个人经验的影响,因而会造成覆盖面较窄,资源过于集中的现象。
三.发达国家和香港地区的康复医疗体系及共性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康复医疗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中提到,我国康复医学发起于20世纪80年代,觉醒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真正的春天则在2012年以来。
远远落后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国家在康复领域近百年的深耕。
相较而言,当前美国在急性期康复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日本则在恢复期及维持期康复领域颇具特色。
在我国,仅一岸之隔的香港,如今也建立了完善的从医院到社区的三级康复医疗模式
1.英国
提到英国的康复医疗体系,首先要介绍的是英国的NHS(国民卫生系统),这个建立于1948年的世界上最大的由政府出资的卫生体系,本着“一旦使用,随时免费(Free at the point of use)”的原则,为6000万英国人民提供着免费医疗服务。
NHS分为两部分,初级医疗是大部分患者首先接触的机构,二级医疗又被称为急性医疗,通常,康复机构或康复科室都属于二级医疗范畴。
也就是说,住院病人或通过全科医生转诊的患者,才能享受康复服务,甚至包括综合医院的康复门诊、社区康复中心都需要全科医生的转诊。
英国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为急诊医院(首诊)—政府购买服务的专科康复医院(住院康复)——社区康复,在三级机构之间构建以功能评价为依据的康复流程,进而形成上下互联互通的康复医疗联合体。
为了规范康复机构的设置、提高康复医疗水平,英国康复医学会(BSRM)曾在2009年出版《国家卫生体系内慢性疾病康复服务英国康复医学会标准》(以下简称“BSRM标准“),虽然该文件侧重于神经康复机构,但是也可以用来标准化其他康复领域专门机构的设置。
BRSM标准强调,康复必须每天24小时向患者开放;所有重大康复会议必须由各个学科共同参与;必须为患者及家人朋友提供及时有效的康复信息;患者出院前必须为患者提供详尽的活动计划;出院后,为患者提供详尽的病情报告、门诊或日间康复服务,若出现恶化情况,必须接纳患者重新入院接受治疗;出院后12~18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
英国康复采取的是社会模式,强调患者独立生活能力的获得,患者在综合性医院的康复、专科康复医院据哦诊所及社区康复机构之间转介遵循一定的康复指南流程,很快从急诊医院转入社区康复,患者回到社区后,有专业人员对他们进行评估,结合患者的自我需求,综合考虑通过哪些手段可使患者达到独立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因此,英国的一系列康复流程不仅仅限于提供医疗康复服务,更多的是专业知道教育、支具的使用、社会的支持鼓励、心理辅导等。
2.美国
美国康复医疗机构数量众多,接近三万家,近几年趋于稳定。数量最多的是专业护理机构有15000家,占50%以上,另一个占比较高的细分是家庭护理机构,占40%左右。
整个分布呈现“正金字塔”型,急性期康复机构少,康复期护理机构多,大量病人被有效导流到专业康复机构。
美国的康复医疗是根据疾病的急性期、康复期、长期随访期设立各类康复机构,各类机构有明确的分工和康复界定,通过不同比例的报销政策,形成了机构间的明确分工,有效的缓解了急诊医院的病患压力,其三级体系包括:
住院康复机构(IRFs):限于预期在合理时间段内会有显著功能改善以及有可能重返社区环境的患者,既可是位于急性治疗医院内的独立区域,也可是一个独立机构。
长期急性护理机构(LTACs):提供急性期后康复治疗的患者住院机构。
专业护理机构(SNFs):为需要日常专业护理或康复服务的患者提供康复治疗。
根据疾病的急性期、康复期、长期随访期设立各类康复机构,相互之间有明确分工和康复界定。
美国有流畅的分诊转诊途径,入院后,主治医生根据标准的独立功能量表评估(FIM)结果和患者自身可接受的程度进行康复治疗,患者病情稳定,能够耐受每天3小时,每周5天的康复训练;若能够承受每天少于3小时,至少1小时的康复训练,则转诊至亚急性康复病房、专业康复机构或长期照顾机构。
美国的康复流程是首先由康复医师会诊并根据病情开具康复治疗和相关处方。其康复医疗模式特点是各级康复机构对患者功能状态严格把控,保险支付政策细化完善,分诊、转诊顺畅。
3.日本
日本根据治疗的疾病不同将康复设施的建设分为脑血管疾病康复设施、心血管系统康复设施、运动系统康复设施、 残疾患儿康复设施、呼吸系统康复设施、难治性神经系统疾 病康复设施,以及集团交流康复设施等七大类,其中大部分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为疾病恢复期患者 。
每一类又根据规模大小及人员配备情况分为Ⅰ、Ⅱ、Ⅲ型,类似于香港或美国的三级分法。
日本的康复医疗按照单位和点数收费,每治疗 20min计“1单位”,在不同规模的康复设施“1单位”所等同的 “点数”不同。点数收费标准相同,为“1点”计费10日元。
在社区康复设施中,“1单位”计100点,治疗费用为1000日元,而在规模较大的综合康复设施“1单位”计235点,也就是治疗费用为2350日元,医疗保险按照疾病程度分配总的点数 ,这种政策有利于鼓励患者选择社区机构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促进了社区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
日本的康复医疗模式特点是:康复设施建设分类齐全,重视恢复期 患者的长期康复治疗,收费标准多元化。
4. 香港
香港康复医疗服务与大陆地区类似,共分为三个层次:
区域医院内的康复机构
康复专科医院
社区康复服务网络
患者在区域医院住院日约5—7天,然后由区域医院转到指定康复医院/中心住院15天左右,最后转入社区康复服务机构。
三级康复医疗网络健全,促进了双向转诊制度的完善。另外,患者还可回家每天到康复门诊接受治疗。
目前香港各级康复医院设备齐全,能够根据患者功能状态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康复专科医疗服务机构大多拥有100—300 张床位,主要针对老年常见病开展住院康复服务,日间康复生活护理和娱乐交流。
在三级体系之中,社区康复主要针对社区内的患者、残疾人,为他们提供健康教育、讲座、康复基本治疗及咨询,使社区内所有病、伤、残者能够尽快融入社会。
这种制度的完善依赖于香港政府大量资金的投入,据统计,每年政府对康复医院的拨款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20多亿港元,最少也有3.7亿港元,其中尤其重视对社区康复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 。
综上,香港康复医疗模式特点是:三级康复医疗制度完善,保险覆盖面广,社区康复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占比较大。
优势之处
细分的专业人才
在康复医疗服务较发达的地区,往往建立的是以康复医师为中心的康复医疗服务团队,康复医疗服务的基本单元是多专业相互协作的各种角色。如美国的康复医疗服务团队由康复医师(PD)、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言语治疗师(ST)、吞咽治疗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者和护士等构成。康复医师(PD)作为中心领导负责协调整个团队,制定治疗计划,并保证计划实施。
康复服务流程
发达国家的转诊流程的借鉴价值主要有两点:
一是积极的康复前置理念。美国的康复早期介入体现在急性期康复中的床边康复,在急性病医院非康复科实施,在早期向患者提供中等强度的康复治疗。在英国,临床科室与康复科室则能保持密切联系,确保康复科室及时了解病人状况,保证康复治疗提早介入。
二是流畅的分诊转诊途径。以美国为例,一般急性期患者入院后,主治医师根据标准的独立功能量表的评估结果以及患者自身的可承受程度进行康复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迅速向急性康复病房、亚急性康复病房、专业康复护理机构或长期照顾机构分诊转诊;不需要住院康复治疗即可恢复的患者也可尽快转至家庭和社区机构。
医保支付体系
依据标准且关注功能的医保支付体系是完善康复医疗体系的关键,以美国为例,美国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和健全离不开医保支付系统的导向作用。
美国的医保支付是以美国康复医学统一数据系统为基础,以独立功能量表为评估工具,以一系列功能相关分类法(FIM-FRGs)为依据的预付制。
FIM-FRGs有两方面的借鉴意义:
一是科学的医保支付标准。FRGs依据标准将患者分组,然后根据独立功能量表评估每组患者的功能障碍水平、年龄和并发症分级,最后测算康复费用标准。
二是给付依据为患者切实的功能改善,这促使医院更加关注功能恢复,引导康复医疗机构发展和完善,满足患者不同层次、不同治疗阶段的医疗需求,实现患者及时、主动、顺畅转诊。
而英国的NHS(国民卫生系统)体系不止于康复医疗,所有病种均可享受免费治疗。
NHS的资金只有11%来自国民保险税,81%来源于国家财政预算,其他来自于医药处方费和慈善捐赠等。
在2015-2016年的财政预算中,NHS的财政预算是1164亿英镑,英国财政为居民医保支出的费用相当巨大,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实现“全民医保”。
四.国外上市康复企业案例
南方健康公司(HealthSouth Corporation, HLS):定位急性后期医疗,聚焦住院康复业务
南方健康(HealthSouth Corporation, 以下简称HLS)在1984年成立运营,并于2006年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交易(NYSE:HLS)。
HLS在美国共运作107家住院康复医院,其中75家医院属于全资控股、32家拥有50%〜97.5%的控股医院,1家合营医院。除此以外,公司还通过合同授权管理三个医院的住院康复部。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南方保健的住院康复医院有7095张床位,其中不包括合营医院运营的41张床位。
作为全美最大的住院康复医院运营商,根据HLS2015年年报数据,住院康复占收入来源的84%,包括门诊和住院两方面的康复服务。
92%的服务病人来自于急性期护理医院(AcuteCareHospital),其中病人大多是医生转介,大多数病人有严重的肢体与认知障碍,患有中风、髋部骨折,或神经衰弱等,通常无法控制,且需要住院康复治疗。
HLS公司2015年营业收入口径统计
在HLS的业务体系中,聚焦“住院康复”是一大特色。
一方面,住院可以为严重伤残的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另一方面,美国医保(Medicare)规定给住院康复机构(IRFs)更高的预付费用,无形中提升了公司的边际毛利润。
2007年起正式采取聚焦战略,并将其他一系列不相关业务出售变现。
2007年公司将门诊康复业务卖给了优选医疗公司(Select Medical Corporation),手术中心业务卖给了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并将诊断业务卖给了格雷斯集团(Gores Group)。
2008年起,公司大举兼并位置优异和财务状况较好的住院康复医院标的。相继并购了新泽西州康复医院,RehabCare集团旗下的住院康复医院(位于德克萨斯州的米德兰)等,每年的持续并购为公司提供了大量的康复患者,同时也将公司可复制的经营理念不断带到美国各地。
优选医疗控股公司(SEM):SEM数量优势带动规模效益,提供高强度、长周期康复服务
优选医疗控股公司(SELECT MEDICAL HOLDINGS CORPORATION,以下简称“SEM”)于1997年开始运营,是美国拥有最多专科医院及康复门诊诊所的控股公司之一。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在27个州经营了127家专科医院,并在31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运营1038家门诊康复诊所。
SEM 公司2013-2015 年收入结构
通过科室外包业务,公司为疗养院、医院、辅助生活设施、高级护理中心、学校以及办公场所提供医疗康复服务。
2015年6月1日,SEM并购了Concentra,进军家庭护理行业。
Concentra提供职业治疗服务和社区医疗服务,在38个州运营300家医疗中心。同时也提供合约医疗服务,主要对象为办公地点办公的雇员以及社区中退伍军人事务部的门诊诊所。
SEM定位于服务严重的急性患者以及伤口不断恶化的患者,这类患者无法在护理机构这类低强度的环境下获得康复。
接待的病人需要更长的住院时间,同时可以在精细化的康复门诊获得无法在普通急性期护理医院的服务。
2015年该医院的平均住院日为24天。这一部分利润为公司间接提供营收。
金德健康(Kindred Healthcare):提供靠近患者端的家庭护理
金德健康(Kindred Healthcare)是美国最大的急性护理服务机构,主要提供重症和手术后的护理复健等。它在美国46个州拥有大约2,700家医院,10万多名雇员。
它在全美设有1000多个康复服务点,老年康复服务相当全面,涉及心血管康复、出院后短期康复、老年骨科康复、中风康复等。
金德健康旗下的康复机构分为两种:
一种是较为独立、分散的熟练护理中心,以护理为主、康复为辅。
另一种是康复医院,在院内住院康复治疗的患者会接受一周5天、一天至少3个小时的康复训练。
与前两家公司专注与康复医院、康复门诊业务不同,金德健康提供的康复服务是以护理和长期照护为主,更靠近患者端,通过品牌和深入家庭、社区的服务,以量取胜。
五.可能的启示
哪怕是在最火热的医疗资本市场,康复医疗也属于尚未被投资人深度挖掘的“处女地”,这一点从估值上可以略见一二。
不知道怎样盈利,但也要花钱介入,对于医疗行业的投资者投石问路的行为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看中针对巨大康复人群的经济,尤其是老年康复人群在中国未来的巨大市场。
与综合性医院上下游协同,建立合作关系
我国公立医院较高的平均住院天数为康复医疗扩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我国公立医院病人平均住院天数(约10-11天)显著高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香港:7天;日本:5天)。
康复医疗主要承接急性期后病人,综合性医院的康复患者通过转诊至合作康复医疗机构,可以帮助综合医院提升营收与病床周转率,促进双方收益率与运营效率的提升。
此外,康复医疗发展亦有利于降低医保负担(康复医院日均治疗费用低于综合性医院)、并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康复服务,实现多方利益共赢。这也是许多券商看好康复医疗市场前景的原因之一。
根据高特佳投资的观点认为,从国内外经验来看,康复机构是分流大医院患者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美国,患者度过急性期治疗后,会根据情况迅速转入亚急性期治疗医院、康复医疗机构或长期护理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康复医疗对患者的身体功能评定对急性期患者的分流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康复医疗机构的存在也为部分康复患者提供了一个分流的渠道。
正是因为综合三甲医院的康复科病床少、设备不完善,院内转诊几乎少有,因此,建立完善的康复治疗转诊制度,尤其是与综合三甲医院的合作,承接急性期后病人,打造畅通的转诊机制,术后的康复需求巨大,对于下游的康复机构而言,相当于有了稳定的用户来源。
社区康复大有可为
据国外数据描述:机构式康复人均费用为 100 美元,仅覆盖 20%的康复对象,而社区康复服务人均费用仅9美元,却覆盖80%的康复对象。
急性期患者出院后转入护理之家的占15%—30%,转入家庭的占35%—60%,由此可见,患者在急性期之后,回归家庭或转入护理之家者占绝大多数。因此,大力发展社区康复服务可以很好地满足患者对长期康复医疗的需求。
开展社区康复,为患者提供一个在社区即可以得到在医院的治疗和服务,开展这种治疗模式的好处是费用较低,受众十分广泛,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康复治疗需求。
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的目标。
从这个覆盖面而言,小而专业的社区康复是的重要手段,它具有低投入、广覆盖、可及性强的特点,但是目前我国只有16.7%有康复需求的患者能得到康复服务 ,巨大的缺口也意味着巨大的机遇。
而目前,我国的社区康复功能多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载,公共属性较为浓厚,因此在专业度和人员配置上,都不属优秀。
而康复医疗上升到国家战略后,陆续有民营资本开始注意社区康复这块,一般的路径是,先建立专业的康复机构,此类机构定位多属中高端,覆盖人群较窄。
在专业康复有一定根基后,在深入社区康复,而据动脉网的了解,在已经提供社区康复服务的企业中,多数属于试点状态,缺乏成熟的模式引导。
目前,许多上市公司积极布局介入康复医疗服务行业,而其中,拥有品牌资源和良好的复制扩张能力的康复机构是投资者普遍看好的。
就目前动脉网的观察来看,康复医疗仍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随着医院后市场三大领域的其余两大慢病、养老的发展,康复市场已经来到了高速增长的起跑线。
因此,在后续的报道中,动脉网将着重关注康复领域的投资模式及社区康复版块,由覆盖面最广的康复机构入手,寻找市场的新趋势。
文|李艳瑜
微信|halapotato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2016年,动脉网首次面向医疗健康产业发布了“2016年年度未来医疗100强榜”。
相较2016年,2017年的医疗健康产业将呈现怎样的态势?这些态势是让各领域的企业受益还是受阻?在2017年的未来医疗100强榜中,哪些领域的企业会上榜?哪些会落榜?……解开种种问题的钥匙,就是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近期推荐
★ 慧骨勤行医生集团如何在4个月内吸引百位知名骨科专家,签约40多家县域医院?
★ 制药巨头狂砸近300亿的市场,国内却仅有不到20家企业布局
★ 制药巨头狂砸近300亿的市场,国内却仅有不到20家企业布局
2017年年终盘点
★ 医疗信息化:2017年市场增长乏力,企业该如何寻找新的增长极?
★ 2017年中国医疗医药医保政策汇总,全面解读政策导向和监管逻辑
医疗物联网专题系列
★ 连高德、百度地图都没辙的医院室内定位,却被这家公司搞定了
★ 一年建12900多间标准雾化室,携手阿里、华为的阿斯利康物联网平台究竟长什么样?
★ 锐捷网络的智能输液系统,如何让中山医院护士的工作效率提升80%?
★ 连续2年营业额翻番,专注于医疗物联网的识凌科技如何掘金RFID?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