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解读可穿戴设备临床使用的五大障碍,数据整合与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

2017-11-22 黄琪 动脉网


如今,医院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可穿戴和远程病人监控设备,但这些工具的普及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障碍。


近期在波士顿召开的互联健康会议(Connected Health Conference)上,医生和业内人士们反复探讨了可穿戴设备的有用性,并提供了一系列关于如何为广泛的部署做准备的见解。动脉网(微信:vcbeat)整理了该会议的重点内容。


Qualcomm Life首席医疗官James Mault提到,公司为多家医疗服务提供方提供远程监控技术,他强调了该技术在这个时代的实用性。Mault说:“作为医生,我们往往会倾向于考虑医院的临床实践。我认为问题在于一旦患者离开医院,我们就没有数据了。这实际上是个黑洞。”


他认为,现在只是为病人开出药方,与他们确定复诊时间,但对患者踏出病房后发生的一切都一无所知。“不过,有了可穿戴设备,它可以帮我们收集一些简单的信息。仅仅是这些简单的信息也比我现在所获得的要多。”


医疗护理创新者们对可穿戴设备的期待却不仅仅止于“比没有好”。从2017年的互联健康会议上专家们的讨论中,我们得出可穿戴设备想要在医疗护理领域大放光彩,还需要五个方面的努力。


更多且更好的传感器


奥克斯纳健康医疗体系(Ochsner Health System)的首席临床转换官员Richard Milani表示,目前可穿戴设备在临床上的应用还不够广泛。


他说:“显然,我们已经能够从可穿戴设备获得重要的活动数据。我们常常讨论睡眠数据,但它实际上没什么价值,因为还不够准确。无论你去哪一家医疗服务提供方询问,这些数据是否有用,他们的回答都会是否定的。”从可穿戴的角度来看,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距里我们仅一步之遥。


现在我们可以监测心房颤动,这类数据就是非常重要的。Milani认为,这可能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标准可穿戴设备最大的突破。


除了心房颤动之外,Milani还认为,一旦技术进一步发展,并且可以真正在非侵入性的可穿戴设备中实现,血糖监测将来可能也会成为一种有用的技术。


他说:“目前,我们从可穿戴设备中收集的数据还非常有限,而未来即将到来的进展会是相当令人兴奋的。”

工作流程整合


Drew Schiller是Validic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该公司致力于帮助医院实施和管理远程监测设备数据。他表示,该公司正在努力解决电子健康病历和可穿戴技术之间的根本性矛盾。


如何将来自可穿戴设备、连续监测设备等的消费者数据模型与临床环境的偶然护理模型相匹配,Schiller说:“电子健康病历系统是非常偶然的。患者进入诊室,交互就开始了,患者一出门,交互便停止了。这两种模型结合得并不好,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HealthLoop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r. Jordan Shlain则认为,电子健康病历和远程监测就像是一幅拼图中的两块。


他表示,“我们所开发的很多技术都很棒,如电子健康病历系统(EHR)和个人健康管理系统(PHR),它们都以代表‘记录(Record)’的‘R’结尾。这就意味着这些技术只能告诉你过去发生了什么,不能提示你现在正在发生什么。


Dr. Jordan Shlain解释道:“我认为远程监控可以做的更有意思的是,告诉你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而不是过去已经发生了什么。我们两者都需要,记录过去不是唯一的答案,它只是拼图的其中一块。我认为技术的真正力量将是告知我们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进行预测,告知我们未来的情况。”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创造一套智能系统。


Mault说:“坦白地说,如果直接将数据一股脑地投入到电子病历系统中,基本上就没戏了。即使是有一定的阈值,也没有人愿意每天早上都看到都上千次血压测量数据涌入自己的电子健康病历系统。


我们所设想的智能系统,基本上一个是需要自动监测数据的系统,而且这些数据不是独立的,而是情景化的。这个系统本质上是一个智能的筛选工具,它会监视数据,并筛查出那些需要医生重点关照的部分。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翻转成本曲线,以一小部分成本照顾到更多的病人,并获得更好的结果。


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


Mault指出,设备所提供的数据不仅要准确,还必须要能够让医生相信自己是准确的。


他说:“我们将会让医生在无须亲自面对面接诊患者的情况下,就照顾成百上千的病人,一切都通过系统所汇报的电子数据进行。人们会测量自己的血糖、血压和体重,而医生则做出医疗决策,调整他们的药物,并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数据改变他们的治疗方案。”


作为消费者技术协会健康和健身技术委员会( 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 Health and Fitness Technology Board)主席,Mault正在制定一个计划,旨在通过对监测设备的授权标签来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在沃尔格林公司购买一台设备,用于测量心率或血压,那么这些设备上就应该有一个标签,就像你在杂货店买的食品上的食品标签一样,标签上写着这个设备的准确性是+/- 3%,另外一个设备是+/- 20%,那么,你的医生会让你在家使用哪种设备?


我们希望大家可以看到这些信息,并且做出自己的决定,但同样重要的是,当数据被传输到任一一个电子病历系统时,临床医生,需要这些系统向我们展示数据的来源以及来自设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用户留存


诺基亚数字健康公司的B2B负责人Alexis Normand也认为数据精确度是一个问题。此外,他表示,诺基亚数字健康一直在考虑,可穿戴设备如何在人们的使用过程中发挥潜力。


他说:“我们看到了可穿戴设备的价值,同时也看到了挑战,即如何去留住用户,让他们持续使用这些设备,并说服临床医生,这些数据是准确可靠的。我们很可能在未来无所不知,但是现在,这些设备的实际工作主要就是维持数据的流动。仅仅让这些设备起作用是很简单的,但我们必须设计出一款足够好的设备,能够吸引人们继续长期使用的设备。”


Normand认为,用户留存的某一部分并没有与可穿戴的想法相结合。他说:“不是一切都必须要与可穿戴设备相关。我们工作的很大部分都是在验证数据,让人们持续使用设备,维持参与度。”


我们当下所做的大多数工作,并不是去创造人们从前所没有的经历或习惯。举个例子来说,我们是在人们佩戴手表习惯的基础上,去设计了一款手表设备。我们不是要创造新设备,而是要丰富人们的现有设备。Normand认为创造这种形式的用户留存更有价值。


Milani也认为,仅仅局限在可穿戴设备上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他说:“可穿戴设备是我们未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所追求本质的是信息,最完美的信息。这并不一定要通过可穿戴设备来实现。我们当然可以通过短信或电话追踪来获取信息,但这种介入形式成本低廉,而且能够带给我大量的信息。”


对于Mault而言,他认为解决方案在于让可穿戴设备变得更小更便宜,就像Qualcomm Life目前正在开发的生物识别补丁一样。


他说:“关键就是它必须是非常简单,毫不费力的。这样一来,这些设备就会变得更加无处不在,而且更具成本效益。当你在计划手术的时候,你的保险公司就会寄给你一些小型设备,你只要全天候戴上这些设备,麻醉师就能得到你的移动特征,你的呼吸模式,以及你的体温数据。”


支付方式

 

护理从基于量到基于价值的转变比预期的要慢,这使得远程监控干预难以实现。

前国家卫生信息技术协调员Karen DeSalvo认为,除了技术以外,支付方式也是一个推动力量。他说:“医疗系统,医生和其他人在支付方式上的灵活性越高,他们获得的创造性和创新也就越多。”


对于那些还在为医疗费四处奔走的人来说,报销还是很难的。


Milani说:“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并没有为患者补偿多少,联邦医疗补助计划(Medicaid )实际上一分钱也没有出。”这些都是高度可变的,我们有责任确保我们的干预措施适用于所有人,而不仅仅是有保险的人。所以这些都是我们想要提供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好结果的护理时,应该做的所有考虑。


对于供应商来说,即使是想要吸引客户也常常遭遇不利于创新的预算。


他说:“当我们拿着可行的解决方案去找医院时,他们会说事实上医院没有这个预算,而且正在努力削减成本。”


在医疗护理领域,用户买的东西时常不会立即见效。所以我们必须要越过这个时间缺口。为一辆行驶中的汽车上换轮胎确实是很困难的,而所有这些以治病为业的公司别无他法。这才是现实世界中的冒险。

 

可穿戴设备能够填补患者离开医院这段时间的数据空白,继而帮助医生持续掌握病人的动态信息。


目前,这些数据的整合与利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基于上述五个方面的努力,可穿戴设备未来能够为医疗领域所做的贡献还很多。


参考资料:

http://www.mobihealthnews.com/content/five-barriers-wider-clinical-wearable-adoption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近期推荐

 医药零售:受益医药分开、处方外流市场激增,持续整合致集中度提升

 从认证标准切入基层医疗,平安万家医疗打造国内基层医疗的JCI

 深度解析梧州模式,或许是国内医药分开最好的模板!

2017年年终盘点

 医疗器械:100亿资本助力,十大政策护航,器械国产化趋势明显,6大核心领域或将爆发

 商业健康险:开足马力拿牌照、推产品、扩渠道、介入医疗服务,全年市场规模将超4000亿

 医药电商:处方药网售政策“急刹车”,“电商+医疗”模式兴起,处方外流是新增长点

 医联体:规模疯狂扩张,大医院态度积极、模式多样化,专科建设已超过20种

 医疗机器人:全年融资15亿,手术、服务、康复机器人稳步发展,“落地”成为关键词

 健康管理:资本向头部集中,国家主导AI、大数据驱动健康管理,跨界者分食市场

 口腔:资本助力连锁扩张,牙医创业成为合伙人,数字化口腔已渐至成熟

 医药行业:2017年有多项重磅政策落地,产业增长强劲、投资并购注重价值发现

 医疗大数据:基础依然落后,2017年国家队与人工智能企业入局,或将引发新一轮红海争夺

 医疗VR\AR:2017年仅一家公司融资,手术规划导航、医疗教育的前景值得期待

 医疗信息化:2017年市场增长乏力,企业该如何寻找新的增长极?

 2017年中国医疗医药医保政策汇总,全面解读政策导向和监管逻辑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