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层健康管理要从公卫服务入手,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是重点,技术、服务痛点仍待市场解决

李艳瑜 动脉网 2018-07-04

去年同期,动脉网在成都以“向下的力量”为主题开启了第一届基层医疗创新实践论坛。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动脉网通过不断深入地了解,发现基层医疗最基础的产业架构已初步构建完成,形成了医联体、新型诊所、社区健康管理、医药流通零售、第三方影像服务、第三方血透中心等产业创新形态。


在6月10日的慢病及健康管理前沿论坛,动脉网有幸邀请到了行业内的专家、创新实践者,共同探讨基层医疗中关于慢病以及健康管理的前沿趋势。

 


大部制改革后,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成为重要议题,在顶层设计方面,政策如何变化?基层健康管理体系如何构建?在提升健康管理效率方面,有哪些新技术正在赋能医疗服务机构?各类企业是如何进行创新实践的?这是我们要集中探讨的问题。


实现健康管理服务的重点在于“三个整合”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重大疾病防治方面,要求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

 

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总书记再次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提出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在一系列的事件中,健康管理逐渐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治病为中心的导向慢慢演化为以预防为中心。在集体关注健康管理的同时,怎样做健康管理成为政府以及市场都需要探索的议题。

 

健康管理要以基层为重心构建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关键在于基层的新定位。根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的相关内容,基层医疗机构未来的三大职能是: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农村卫生研究室副主任苗艳青表示,要做健康管理,要实现健康中国,实现以健康为中心,要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入手。“ 目前来说我们希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能变成国家基本健康管理服务包。”

 

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完善,目前基层的健康评估系统存在痛点,健康档案应当与医疗机构的就诊信息、转诊信息打通,医疗信息都应该在居民的健康档案里面提供和记录。当前的系统的现状处于区域内的医疗机构的数据打通了,但是省级的还没有打通。

 

苗艳青认为,实施健康管理服务的基本路径在于资源整合、信息整合与服务整合。并由此提出了关于实施健康管理服务基本路径的五个观点:

 

第一,健康管理服务的整合型思维,不仅体现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整合(以全科医生为团队将基本医疗、预防和公共卫生的融合),更体现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系统外部门在医疗服务和非医疗服务提供方面的立体化、连续性、无缝隙衔接。

 

第二,健康管理服务一定是分层次、分种类、分人群的。

 

第三,健康管理服务是加强新时期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具体表现,是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的治本之策,是对现有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就医理念、就医秩序的深刻调整,是一项基础性、长远性、系统性的制度设计。

 

第四,实施健康管理服务不仅需要以基层为重点,合理确定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在健康管理服务中的职能,更重要的是体制机制的建立和保障体系的支撑。其重点和难点在于激励机制如何建立?

 

第五,健康管理服务一定要跟当地的理念、意识紧密联系,因地制宜,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

 

同时,她强调,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健康管理服务” 就是要在强化基层的管理职能、建立基层健康管理委员会,形成全新的健康管理工作的报告制度,让基层管理部门(委员会)真正能够发挥健康管理者的职能;强化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服务职能,基层医疗机构成为居民健康的信息中心,居民健康的管理中心,居民健康服务的指导中心;强化家庭医生团队协作职能,使他们成为居民健康的最直接、最有效的管理者、指导者和各类健康相关服务的第一提供者和咨询者。

 

新医改下的健康管理实践——以浙江省玉环市为例


社区是人群居住的最小单元,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承载的健康管理体系在目前的供需关系来看,应该是最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是,在基层的慢病防治不只是城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医疗资源的不对等,县域级城市,甚至农村的基层健康管理拥有比城市更大的人群基数,也成为新医改的着力点之一。

 

浙江省玉环市卫生计生局党委委员董寅表示,浙江省玉环市的基层健康管理实践主要从疾病筛查、规范治疗、健康教育、危险干预四方面进行。

 

疾病筛查方面主要依托国家卫健委以及其他机构,涉及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全国基层心血管病综合风险管理、浙江省老年人健康监测以及基层门诊高血压筛查管理行动等项目。

 

通过筛查发现玉环区域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比较高,因此相应的购买了浙江省等上级医疗单位专家的服务,针对性制定相应的健康干预计划。

 

规范诊疗包括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正在筹备的胸痛中心以及与上海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合作的国家标准化代谢疾病管理中心(简称MMC)。

 

除了与大医院合作,玉环市还在基层建立大医院+社区的管理模式。董寅表示:“我们有三个卫生院合作建立了基层的MMC中心,这样的话把代谢性疾病的小血管、微血管筛查工作放在基层,大血管的筛查放在市级医院。”

 

健康教育方面,玉环市主要是在人群的聚集地,依托当地的社工组织搭建载体,开展企事业单位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同时打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健康步道76条,健康主题公园3个,健康一条街1个,健康小屋及自助检测点19个 ,“15分钟健身圈”覆盖率>90%。

 

危险干预主要是针对职业人群的慢病管理,试点开展6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功能社区的健康管理工作,功能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按照人群接受健康服务的意愿实现分级分类管理,对积极人群开展针对性的活动,通过这类活动的开展,试点单位的人群健康素养有了显著的提升。同时,玉环市卫生计生局还与微医集团合作,在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健康管理平台。

 

此外,董寅强调,在健康管理服务的收费机制上,玉环的做法是建立“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获益”的模式。


因此,玉环市卫生计生局与中国人保合作,推出了慢病的商保项目,医保向各级医疗机构基于成本价值优势购买健康管理服务,不足部分通过银行理财、商业保险补充。


下阶段随着玉环健康共同体改革的深入推进,玉环将在重构医疗服务新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商业健康保险协同运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健全考核机制等措施,探索在基层开展慢性病患者门诊医保费用按人头包干等试点工作,把医疗、医药和健康保险等多方融合,形成最广大的健康服务统一战线。


做好做实疾病防治和健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健康服务体系,努力让群众“晚生病、少生病、生小病”,降低市域内人群的疾病总发病率和就医总成本,让财政投入可控,医保支付能力可持续,让人民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最终实现人民群众满意、医务人员满意、党委政府满意的综合目标。


将健康管理服务作为学科发展的“三个转型”


《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2018)》指出,截止2017年末,全国各级各类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超过万家,其中90%为公立医疗机构设置的(包括军队医疗机构办的),10%为民营或社会资本办独立或连锁健康管理或体检机构。公立医院在市场中仍占据主要的地位。

 

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以下简称“西南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赵小兰表示,目前健康管理机构有两万家,真正做健康管理的没有超过10%。大部分还提供的是辩病体检服务,检前的风险評估个性化定制及检后的健康风险管控還做得不够,所以“要把健康管理要作为一个学科来发展”。

 

将健康管理作为学科发展在于三个转型:一是辨病体验向健康体检评估转变。二是套餐式体检向个体化精准体检改变。三是单纯体检向验后服务转变。

 

个体化健康管理的落地的路径首先在于,为体检人群检前提供生活方式的问卷,了解家族史和个人史,包括运动心理和睡眠等生活方式,将危险因素进行智能的抓取,进行检前疾病风险的评估,并提供真正的个性化体检方案。

 

体检之后根据检前的1十X问卷,結合体检数据,把总检结论和问卷问诊报告,通过智能化的数据管理平台进行风险評估出具相关健康管理报告。


赵小兰强调:“不光是单纯的体检报告,我们还会出具健康管理报告,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促进计划,包括疾病危险因素管理,运动饮食方案,同時提供线上线下咨询互动服务。”

 

体检后的风险的评估从6个纬度来进行评估:生活方式、心理健康、中医体质、飲食评估估、运动方案和疾病的评估。目前西南医院已经开展了几大疾病的评估,如糖尿病、高血压、胃癌等等。

 

赵小兰还指出,此前中国的慢病以及部分常见病没有风险评估模型,从2013年开始在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及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指导下西南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联合全国数十家健康管理示范基地修订确定检前生活方式问卷。


同时中心历时一年,投入20个医生,规范修订了标准化的总检结论词,总结了6500多条结论词,对总检结论根据疾病状态进行了分层的编码,对应了相应的健康管理的方案,实现健康管理方案的个体性、标准化和智能化。

 

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需要平台支撑


数据显示,我国健康产业每年增速始终保持在10%以上,截止2016年末已超过3.2万亿市场规模。健康管理市场规模已超过1100亿,预计2020年还将扩展到2039亿。

 

健康管理是综合医疗技术的体现,其发展不只是单一产业推动,而是多产业协同助力的结果。

 

目前,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形态,健康已经不止是医疗领域企业的“专利”,以不同角度进行健康管理发展探索,市场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步调已逐步形成。

 

1、妙健康的院外健康数据采集和管理实践 


在健康大数据越来越值钱的时代,移动健康管理平台正成为服务的重要流量入口,作为健康管理领域中估值最高的公司,妙健康频频受到资本关注。


依托健康行为大数据采集及分析应用能力的优势,妙健康在移动健康管理方面逐渐摸索出他们的道路。

 

妙健康首席医疗官罗晓斌认为,基层医疗的痛点在于以下5点:健康服务模式不清;诊疗技术水平不均;缺乏特色专科项目;医生专业水平不均;缺乏院外跟踪管理。

 

在院外的健康管理方面,难点又在于院外数据采集困难,数据难共享且缺少标准;用户行为追踪困难;无法及时进行干预。这正是妙健康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将要解决的问题。

 

妙健康在过去的三年已经打造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线上的健康管理的服务体系,;包括线上可穿戴设备数据采集平台“妙+”;通过M值量化人体健康行为进行智能健康管理的“妙云”;以及和用户进行交互,进行健康管理服务的介质“妙健康APP”。

 

罗晓斌表示,目前妙健康积累了超过4000万的用户,每天有近70万的用户会在妙健康平台上进行健康管理。

 

此外,在2018年4月妙健康与加拿大健康管理中心合作,计划用3年时间,通过多种合作形式,打造多家集运动健身、慢病康复、健康管理、健康新零售等为一体的复合功能体;探索将CWI丰富的线下临床经验与妙健康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手段相结合,将健康大数据、健康行为大数据等与人工智能相结合,打造线上线下全方位健康管理闭环。罗博士将其称之为“健康管理新物种”。

 

在采集数据的标准化方面,妙健康与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工信部旗下中国信通院云大所共同研发了国内首个“健康管理信息交互平台”,通过对智能穿戴设备的数据采集的标准化,建立基于云端的健康数据采集及利用平台。

 

罗晓斌表示:“平台将通过汇总不同智能硬件的健康数据,集合为用户的整体运动健康数据电子档案,为医疗数据接入、慢病管理提供了可操作的健康数据依据。


同时信息系统还可将同一用户多维度的排重数据,反向传输给智能硬件厂家,用来精确算法,优化产品,从而形成用户健康信息闭环。”


2、微脉的本地化基于信任的医疗健康服务实践


互联网+不是一个技术,不是一个工具,不是一个连接的平台,而是一个监管对创新容忍的机会。提及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开放度,裘加林把最近十几年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的演进总结归纳为4个阶段:

 

1.0 浮云模式,以医-医、医-患沟通平台及社群为基础,其特点是与医院无关,与数据无关;

 

2.0 浮冰模式,以众多地方性挂号平台和医院挂号平台为代表,其特点是与医院有关,与数据无关,因为并没有同医院的数据、支付进行连接,服务单位是医院;

 

3.0 冰山模式,以城市为单位,在线上不仅可以实现挂号,还可以实现就医支付、医保结算、报告查询、处方查询、接诊医生线上咨询等。它不仅与医院有关,也与数据及支付有关,这种模式实现了本区域内医疗资源的线上化,基于医疗健康大数据,为本地百姓提供精准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

 

4.0 新医疗,是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精准服务体系。

 

除了将三项基本的院内服务,即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综合支付等互联网化,同时打破空间、时间、服务的限制,将医疗服务延伸至院外更广泛的场景中,提供诊后院后专属服务、在线咨询、报告解读、在线视频问诊、院外出诊、在线处方、药品配送等多元化的方式,拓展了医生的服务边界。


通过面诊问诊等实现了本地医患的沟通,医患之间也建立了强有力的信任链条,形成了微脉提倡的基于医患信任的医疗健康服务闭环。

 

“我们的策略一是重点布局三四线城市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二是大量的推广运营。”裘加林认为,中国有350个左右的地级市,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300个左右,这是中国的机会,“不一定非得在一线城市创新,也可以在三四线城市持续提供创新服务,这种策略已经在很多优秀企业身上验证过。”

 

裘加林表示:“互联网让一部分的人先富起来,不是先做塔尖的资源,而是先做橄榄型的中间的资源。就医疗健康行业而言,聚焦中基层,更能迸发出创新的活力,如果到核心的医疗资源机会是比较受限的。”

 

目前,微脉已覆盖17个省份,签约70个城市近500家医院,打通医院的挂号预约、数据、支付+更广泛的医生服务场景,连接了一个城市70%以上的医疗资源。

 

在医院互联网医疗的服务中,微脉强调要“有”更要“用”。据裘加林透露,在浙江某个常住人口70万的城市中,微脉app注册用户达到20万,今年4月数据显示,微脉在该城市的医疗服务渗透率高达22.38%,俨然已成为当地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入口。

 

微脉在另一个医联体的实践运营中,通过微脉平台实现就医服务人次和支付额占比医联体总量的27%,大大提升了医联体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度。


3、康佰瑞构建智能化健康管理平台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全科医生、基层医疗服务管理者,康佰瑞创始人兼总裁李晓霞指出目前健康管理服务从多角度存在以下的痛点和难点


1. 基层健康医疗行业人才缺乏,服务能力偏低;
2. 健康管理服务的标准和内涵缺失,盈利能力低;
3. 慢病管理流程路径停留在理论和诊疗层面偏多;
4. 智能穿戴设备采集数据后,缺少进一步分析和健康解决方案;
5.  从以工作量为衡量指标需要转变到以健康效果为导向的衡量等。

    

李晓霞认为,如果做健康管理没有目标是很难出精准计划和健康任务,也难以出健康效果,所以对人群的健康画像和目标的设定,是康佰瑞智能化健康管理服务平台首先的重要策略之一。


“我们希望通过生活方式管理实现个体慢病的预防和辅助康复,以患者和客户的健康为中心,而不是以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和以病为中心的管理最大的区别就是以人的整体性和多维因素进行评估干预。在智能化个人健康管理服务获得的场景流程,始终围绕以个人的动态数据采集到风险评估到监测到指导和效果评估的闭环路径。”

 

康佰瑞针对健康管理服务的痛点,围绕着帮助基层医生实现健康管理落地的模式,做了以下尝试:


一是面向机构和专业医护开放授权健康管理服务平台系统账号,向机构和专业人员赋能;


二是通过慢病管理智能引擎和专业服务流程路径植入系统建立慢病管理交互式平台,使服务标准化和专业化;


三是平台中建立围绕健康任务、活动圈子、亲友关注、商城,健康服务套餐的运营模式,增加客户粘性,依从性和健康效果;


四是面向机构和个人客户授权开放的个人健康服务客户端app,实现自我健康管理和医护服务连接;


五是面向机构和医护开放授权使用管理统计分析绩效平台,以数据为驱动,实现高效运营和规模化管理服务。

 

目前,康佰瑞已经累计服务客户三十余万人次,十几年来积累了500万条数据,因智能化系统,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联网+健康的创新模式应用,未来服务增长规模可达到每年数十万人的服务量。


健康管理数据分析的智能化、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大幅提升了医生的专业能力,使每位医生的工作量从每年被动服务三百人,到现在主动服务两千人以上,不仅降低专业服务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终端客户服务成本,提升了服务效率,和专业服务质量,大大缓解了基层健康医疗行业人才缺乏,服务能力偏低,专业水平不一的痛点;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让健康服务变简单,让健康管理人人可及。

 

慢病管理、健康管理需求巨大,为可穿戴设备带来机遇


截止至2017年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在3亿左右,其中,65岁以下人群慢性病负担占50%。我国城市和农村因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高达85.3%和79.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疾病总负担的70%。


我国慢性病呈现 “患病人数多、患病时间长、医疗成本高、服务需求大”的特点。

 

医用可穿戴设备可改变医疗模式,降低医疗成本,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其中,动态监测健康指标,及时获得的反馈与帮助,帮助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有助于应对慢性病高发的挑战。

 

安科技创始人兼CEO冯南海认为基层医疗健康管理行业痛点在于缺乏服务支撑手段,家庭健康检测产品单一,以及病患长期健康数据跟踪困难。


健康管理一定要有家庭的检测数据,“利安科技打造’家庭健康的信息化‘+‘医疗信息化’双联体服务模式,同时做好云的服务,建立全民健康管理云平台,我们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上走过了七年的道路。”

 

在2012到2020年中国的健康智能硬件发展的趋势,总规模在八万亿以上,美国研发可穿戴设备时间是2012年,利安科技在2012年跟美国同时涉足医疗健康可穿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经过了2013到2017年这么多年的摸索,“可穿戴设备医疗级的应用是很少的,利安科技在这些方面一直在努力、在很多场景示范摸索商业模式,在一路的走。”

 

在制定产品设计方案时,多参数检测仪硬件标准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多参数,二是高精度,三是体积小,四是超低成本,五是智能传输。

 

在技术方面,多参数检测仪利用红外、光电、生物电传感技术,可实现对人体18项生理参数的检测,而产品也不过巴掌大小,用户只需通过手指触摸,即可实现测量功能。

 

2017年11月06日,其多参数检测仪,通过 CFDA二类医疗注册;2017年11月29日通过 CFDA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目前,其产品已在保险、智慧城市、医养结合、功能社区职工健康服务等场景落地,并与移动运营商合作,作为家庭健康数据采集的可穿戴设备,广泛应用于健康扶贫、职工关爱计划等多个领域。


在慢病管理的服务环节,院外的数据监测一直是一个难题,由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可持续跟踪性及使用场景的便利,通常用于诊前的筛查以及治疗后跟踪患者的后续情况。

 

博迪加科技创始人高向东认为,很多的可穿戴的装备单单是把用户的数据呈现出来,把用户的问题提出来,而没有提出解决方案。“中国人不愿意为‘知道’付钱。你告诉我有什么问题,对我来说没有帮助,你要告诉我怎么样解决。”

 

所以可穿戴设备的反馈交互,数据呈现以后的解决方案非常关键。从可穿戴未来装备的发展,整个体系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数据的采集和呈现,而应当具备干预和交互的功能。

 

BodyPlus智能心电衣将高精准数据采集和舒适的穿着体验结合在一起,通过智能心电衣与配套的APP软件,可以实现长程心电监测以及事件心电记录的功能,对患者进行24小时心电采集与记录,生成心电图PDF报告。

 

同时,根据指标判断心律失常等事件,在心电衣监测到异常时对特殊时事件进行标记,并记录事件前后1min的心电图,数据上云后,医疗机构可通过Web端查看数据、报告,对患者情况进行复核。

 

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类设备可成为医生对心血管慢病患者进行筛查与随访管理的智能工具。解决基层医院数据采集难,判读能力不强等问题,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诊疗准确性。

 

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提高慢病防治效率


根据2017年9月动脉网发布的《2017年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报告》,健康管理配合智能硬件理论上能实现人体的全面健康管理。

 

但限于目前的传感器、硬件发展水平,以及相关疾病数据积累不足等因素, 目前主要的应用范围是糖尿病、慢病管理、血压管理、乳腺健康管理、胎心监测等。


此外,人工智能涉及的健康环节主要有风险识别、健康评估、精神监测、健康干预等。

 

爱亿生创始人兼CEO金欣认为,从中国的医改进行了三个阶段:一是2014年开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专注于基层的社区。第二个阶段是在2015、2016年医联体形成之后的分级诊疗。三是在2017到现在,更多的在谈的三医联动。

 

爱亿生健康的第一个实践是从北京方庄社区卫生中心。第二个是著名的深圳罗湖共同搭建罗湖模式医联体。三是在山东枣庄走向全生态的体系

 

金欣强调,三个基层的实践项目解决的是不同的问题:

 

第一个在方庄的实践想解决的是基层医疗的能力和执行力的问题,因为在基层医疗能力始终是一个问题,怎么样为基层医疗赋能,怎么样为我们的家庭医生全科医生赋能是第一要素,在赋能之后怎么样执行,人工智能起了重要作用。

 

金欣认为:“依据国家的指南,使得慢病相关的国家指南在社区、全科医生每天的临床工作中落地,然后执行。信息化可以把基层医疗机构的很多工作服务包固化。”

 

第二个在罗湖的实践解决的是一个动力的问题,动力怎么样转变成更加完整的服务包的执行体系,所以需要能力、执行力加上动力。

 

第三个在山东的健康共同体解决的是生态问题。“这个项目是爱亿生跟政府进行的一项创新实践,一个试点项目,但是试点之后怎么样变得可持续是难点。所以在山东枣庄解决了可持续、可增长的生态的问题。”

 

国家指南人工智能慢病管理系统GDS在医生、患者及管理中分别扮演的角色是:

1.虚拟医生助手(医)──赋能基层、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临床效率、助力医联体专科与全科的协同;

2.虚拟身边护士(患)──随时随地指导患者自测血压血糖和自我管理;

3.AI慢病大数据(管理)──支持院长政府医疗管理和医保运营监管。

 

金欣指出,GDS落地的场景包括社区、居家、医院、医联体以及政府和医保5个产品,连接患者、医生、医院、政府、医保以及医药构建慢病防治生态。

 

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于疾病的预测、预防与管理,尤其是重大慢病的智能化管理,是当前医疗领域的最核心痛点与价值点。

 

犀牛科技创始人陈一昕认为,在数据挖掘方面,一些设备往往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但是如何让这些数据真正发挥价值,如何真正的给人的健康带来好处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犀牛科技目前有几项前沿的AI技术: 


第一个技术是脑卒中的预警。通过高纬度的深度的学习来精准的预测脑卒中的学习;

 

第二个是“三高”的预警。犀牛科技监测的不仅仅是血脂、血糖、血压,而是看用户所有的高纬度生活体征数据,同时对用户时间序列进行挖掘,从中找出规律,“不光是看你现在的值,而是看过去的趋势,从而给出预警。”

 

第三是可解释深度神经网络。陈一昕表示:“目前一般的深度学习往往能够给出非常准确的预测,但是没有办法告诉你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如果患者存在某类疾病的高风险,需要明确的是能做哪些事,改善哪些指标可以让这些风险降下来。


“犀牛的技术可以告诉患者的是你应该把你的某些指标降到什么值,风险就会降低,这样一个模型不是针对群体得出来的结论,而是对每一个个体,因为每一个个体是不一样的。”

 

陈一昕强调:“犀牛科技自己不做硬件,但是对接了国内外很多主流的体检设备,通过专注于医疗大数据模型,为各种各样的病症提供风险预测的特征。”与智能硬件的结合,实现早期地筛查,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


*头图由动脉网记者拍摄。


文|李艳瑜

微信|halapotato

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后台发送关键词即可获得相关好文

网站、公众号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近期推荐

俄罗斯为世界杯准备了怎样一份医疗大礼?

医联体各方参与机构的机遇、挑战及解决方案

2018中国新型诊所经营报告

中国第三方医疗服务行业白皮书2018

医联体商业价值报告


2018基层医疗创新实践峰会

这26家企业获2018中国基层医疗创新实践最佳案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上药云健康、国药在线、阿康健康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文中出现的采访数据均由受访者提供并确认。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