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单品半年销售近10亿,这个赛道已经开抢?

王世薇 动脉网 2022-07-18


mRNA原料酶火了,这几乎是2年多以前就可以预料到的事。


在每剂次的mRNA疫苗中,超过一半成本用在了购买原料酶。以新冠mRNA疫苗的需求量计算,全球的mRNA原料酶市场空间巨大。2021年,mRNA疫苗给3家mRNA巨头带来的营业收入增量超过500亿美元。而根据海通证券测算,2021年的mRNA疫苗收入中近36亿美元用于采购mRNA原料酶。其中,BioNtech的供应商TriLink,开发出第三代加帽技术CleanCap®被应用到包括BioNtech在内的多款临床阶段mRNA疫苗中,仅2021年的前2季度就带来了1.6亿美元的收入。


在国外,mRNA原料酶早已炙手可热。据不完全统计,为Moderna提供mRNA原液的全球CDMO龙头Lonza在签下Moderna订单后,市值翻了一倍还多,为BioNtech提供酶和脂质的Trilink、Croda也在mRNA新冠疫苗接种率上升的过程中迎来了股价的跃迁。瞬间热起来的mRNA上游产业链自然也吸引了巨头的关注。比如,Merck通过收购AmpTec完善在RNA合成上布局,丹纳赫则以96亿美元收购质粒生产商Aldevron。


视线回到国内。寻找下一个市场体量足够大的单品,是每个原料厂商的基本功。所以当进口mRNA疫苗被引进来、入指南,国产mRNA疫苗临床试验数据揭盲在即,mRNA疫苗产业化基地在各地陆续奠基,原料厂商们都蠢蠢欲动,诺唯赞、翌圣生物、近岸蛋白、恺佧生物等供应商纷纷开足马力,推出mRNA原料酶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当人们还在纷纷拷问为何国产mRNA疫苗迟迟未上市之时,属于生命科学工具的新一轮热浪,已经启幕。


最大单品市场


首先来看看单价如此之高的mRNA加帽酶,究竟有何用。


通常,mRNA疫苗制备可以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DNA原液制备、mRNA原液制备和利用脂质微粒完成包封。


其中,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基因编辑得到具有特定DNA序列的质粒,这是一个技术和供应链都相对成熟的环节,Aldevron、金斯瑞在国外和国内的DNA质粒市场上占据了稳定的优势地位:在第二阶段,质粒中的DNA在向mRNA转录,这是mRNA原料酶发挥作用的时期;第三阶段则是对转录好、纯化后的mRNA进行封包来防治降解,这里主要用到核酸药物领域的另一个热点,即递送技术。


其中,第二阶段“含金量”最高。据海通证券统计,在目前主流的技术路径下,3个阶段产生的成本占比分别是12%、77%和11%。现阶段,mRNA疫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于mRNA的稳定性,而mRNA的稳定性又受到帽子结构和Poly A尾巴的影响。在mRNA疫苗制备的过程中,原本属于生物中心法则的DNA向mRNA转录过程,通过人为干预,在体外发生。


人们干预这种生物过程的工具,除了温度、湿度、酸碱性等环境因素外,即是各种酶在发挥作用。如果将需要用到的酶再拆解,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转录酶和修饰酶,分别用在DNA向mRNA转录的过程,和发生在mRNA头部、中部和尾部的加帽修饰、尿嘧啶修饰、密码子优化、加尾修饰等过程。一般来说,编辑过碱基序列的质粒在T7、SP6或T3等RNA多聚酶作用下体外转录生成mRNA,由于mRNA在体内半衰期较短,并且外源mRNA在体内容易引起免疫反应,想要达到蛋白高表达以及降低mRNA免疫原性的目的,就需要修饰酶的作用。


在海外,加帽酶技术的商业价值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现阶段,应用相对成熟的mRNA加帽方法有共转录加帽和酶催化加帽两种。其中,BioNtech采用了共转录的加帽方法,而Moderna、艾博等国内mRNA疫苗厂商主要采用酶催化加帽法。正是由于加帽的重要性,让深耕这个环节的厂商在mRNA新冠疫苗已经开卖的市场中收获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TriLink、AmpTec等。


即将瓜熟蒂落


在国内,mRNA原料酶已经进入市场大爆发的前夜。


一方面,mRNA新冠疫苗也进入了上市前的冲刺期。目前,国内拿到mRNA新冠疫苗临床批件最早的3家企业中,艾博生物和艾美疫苗的拳头产品ARCoV、LVRNA009都已经进入关键性临床试验,预计今年底明年初有可能申请产品上市。到4月中旬,艾博ARCoV海外III期临床已完成受试者入组,相关研发单位正在等待数据揭盲与分析。艾美疫苗LVRNA009目前已进入II/ III期临床试验,并已提交序贯接种申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两家也都为mRNA的产业化做足了充分准备。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艾美mRNA疫苗中试车间是中国首批达到GMP标准的生产设施之一,公司在建的mRNA疫苗生产车间,设计年产能达4亿剂。而据报道,艾博生物早在2021年10月就与国内加帽酶龙头企业恺佧生物达成战略合作,来获得长期、稳定的GMP级蛋白酶原料。


除此之外,在推动mRNA新冠疫苗国内上市的漫长战线里,斯微生物、复诺健、蓝鹊生物、威斯津生物、康希诺、石药集团等新秀与老将,也纷纷踩足油门,加速赛跑。


另一方面,无论mRNA新冠疫苗临床试验顺利完成与否,各家抢先布局专门产能的序幕已经拉开。早在2021年5月,复星BioNTech在中国开建mRNA新冠疫苗产业化基地,预计年产10亿剂;9月,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就在上海嘉定开工建设复诺健的产业化基地,打造产能、技术方面国内领先的mRNA疫苗生产车间。次月,康希诺斥资15亿在上海临港开建创新疫苗研发生产基地,用于包括mRNA新冠疫苗在内的新型疫苗研发和生产。


更多的mRNA产业基地还在全国各地散点开花,这在原料厂商眼中,无疑是潜力巨大的单品市场热切抛出的橄榄枝。


跑马圈地已经开始


“如果纯粹卖给小客户和科研市场,起不了量。”一位重组蛋白领域的资深创业者告诉动脉网。在他看来,尽管市场竞争还没有白热化,但大家都有个共识,即头部企业的认可和订单至关重要。一边是几乎所有提供酶的原料厂商都在扩建mRNA原料酶产能,推出琳琅满目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一边是国产mRNA获批上市前,几家头部mRNA疫苗企业只是释放出有限的订单,“市场很快就会卷起来。”


首先卷起来的是本来就具备GMP级酶产能的企业。国内这样的企业不多,但他们已经先一步跑马圈地,拿下了第一波大厂订单。从Moderna和BioNtech的经验看,前者选择了找全球最大的CDMO Lonza来代工生产,而后者则主要通过对外授权和在全球市场建厂来保障供给,国产mRNA新冠疫苗保供给的思路,大概率不会超出这两类。


mRNA疫苗厂商的订单争抢方面,除了艾博生物与恺佧生物之间的GMP蛋白酶(主要是加帽酶和T7转录酶)原料长期合作外,2021年11月,近岸蛋白质与玉溪沃森生物达成就mRNA疫苗项目原料酶供应的深度战略合作。此前,沃森生物在云南玉溪投资2.8亿元建设mRNA新冠疫苗产业化,用于由军科院、艾博生物与沃森生物共同研制的mRNA新冠疫苗生产,一期产能为1.2亿剂/年。至于同样已经开建了产业基地的斯微生物、复诺健、康希诺等厂商的mRNA原料酶订单将花落谁家,给行业留下了悬念。


CDMO方面,2021年8月,近岸蛋白质与凯莱英签署协议,将共同打造mRNA体外转录、加帽修饰、LNP等一站式原料供应体系。3个月后,博腾生物与恺佧生物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表示在mRNA药物的研发、生产方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速创新药物的研发及商业化进程。2022年2月,博腾曾发布公告称,取得了辉瑞旗下Pfizer Ireland Pharmaceuticals合计6.81亿美元的《采购订单》。


而辉瑞这家位于爱尔兰的工厂,正是在全球布局的mRNA新冠疫苗产业化基地之一。而凯莱英则在过去1年里因频繁接到辉瑞的新冠口服药订单而业绩大涨。据了解,在mRNA药物的临床开发及商业化生产阶段,凯莱英可提供可靠的cGMP级别mRNA药品生产服务以及cGMP级LNP原材料。


抢订单之外是产能扩建。尽管mRNA疫苗的供应保障战还没有真的打响,原料厂商们都已经提前上了产能。据了解,近岸蛋白GMP级mRNA体外合成及修饰原料,单批次产能千万人份,年产能可以达到50亿人份。恺佧生物创始人王刚告诉动脉网,在原有GMP车间和实验室的基础上,公司新建的上万平方米上海临港二期GMP车间也即将投产,“新车间预计6月可以投产,未来恺佧将具备几十亿人份的年交付能力。”


  跨界而来的IVD原料商,

会赢者通吃吗?


因为mRNA原料酶这个单品市场足够巨大,因为国内生命科学工具企业在过去2年的炙手可热中积累下大量资金和资产,这一次,IVD原料企业也正跃跃欲试地准备与GMP级酶企业同场竞技。


他们跨界而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建产能。据了解,诺唯赞为了更好的提供RNA合成原料用于mRNA疫苗,也投资建设了专门用于生产RNA合成试剂的GMP级别现代化工厂。毕竟有了mRNA原料酶技术平台,不但可以从mRNA新冠疫苗市场分一杯羹,更等于拿下了后续蛋白替换疗法、肿瘤免疫疗法、小核酸药物等市场的入场券。


第二件事,是建渠道。IVD原料厂商选择另辟蹊径。无论对于原本服务制药或者服务IVD的原料厂商,mRNA原料酶都足够新,这是市场给新参与者的窗口。翌圣生物副总裁周其好告诉动脉网,尽管从IVD到mRNA,在技术、人才、市场准入、渠道等方面都会存在壁垒,但mRNA相关产品和技术属于新的领域,相关技术积累少,市场人才更少,都要重新去摸索,“渠道也同样如此,要新去建立联系。”总体而言,除了常规的学术推广,内容营销、数字化推广等方法纷纷上线。


比如翌圣生物开通了网上商城,动脉网观察发现,在翌圣商城里,常见的T7转录酶、加帽酶等,都出售了数百份,可见数字化营销在如此垂直的原料领域也可以发挥效能。而诺唯赞的药物研发公众号,自2021年以来,保持了关于mRNA技术、市场、产品内容的快速更新,他们很快就在mRNA原料酶这个相对陌生的领域建立起了品牌认知。


不过,从IVD向mRNA跨界并非易事。


首先,尽管对于习惯了多点开花的IVD原料厂商而言,研发上线新产品不难,难点在于用严格的GMP管理体系去生产新产品。


新冠疫情爆发前,恺佧生物一直为国内外的创新药企提供药物研发用重组蛋白,王刚告诉动脉网,GMP要求门槛极高,要做出满足工业用户要求、符合申报条件、成本又具有竞争力的GMP原料产品难度极大,国内公司在这方面都相对薄弱,但这是成为头部公司供应商必须跨过的门槛。“在恺佧,我们一个GMP酶,需要近300个文件支持,至少得配置20%的总员工人数在质量部门才能把事情做好。”王刚表示,mRNA合成过程中使用的酶关键指标的质控,对下游企业的生产工艺稳定性至关重要,并且随着整个产业链的逐渐发展和成熟,未来对酶的要求也会逐渐提高。


王刚指出,mRNA的产率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酶、模板(质粒)、镁离子、NTP等核心四要素,以及一些辅助因素,比如表面活性剂焦磷酸酶DTT、亚精胺、阴阳离子等。在具体操作中,每一个因素都有一个最适浓度,不同因素的最适浓度不是简单的叠加。比如,镁离子和NTP,如果镁离子浓度比较低,很有可能会被NTP耦合,造成T7能有效利用的镁离子减少,最终导致低产率。所以在确定酶相关参数时,需要经过多重筛选,从多因素的高低浓度,到关键因素的中高低浓度,再到某些精细筛选。据王刚介绍,恺佧生物为了提升酶筛选效率,还专门开发了相关的数学模型来找到最优化条件的buffer体系。


其次是对用户需求的理解。翌圣生物的周其好告诉动脉网,IVD原料厂商跨界到mRNA行业,一个可以复用的重要技能,就是参与到客户项目中、深度理解客户项目。不过,尽管IVD原料厂商的产品团队习惯了定制化的工作方式,但具体到特定场景下用户的偏好和要求,却隔行如隔山。换言之,从IVD到mRNA,对内的运营管理、对外的需求挖掘,都有绕不开的学习曲线。


实际上,在被mRNA新冠疫苗带起来、被TriLink验证的这个巨大市场,其实没有谁是注定的赢家。先发优势者需要设法应对门外的闯入者,而跨界而来者,又有太多的知识点需要学习和把握。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在国产mRNA新冠疫苗原料酶订单被争抢的过程中,属于这项新技术的国产生态链,正在被建立和完善。


*封面图片来源:123rf



想要联系动脉网报道的企业请点击文末左下方“阅读原文”填写表单,我们的工作人员将尽快为您服务。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