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频:祭灶旧俗里的鸡和羊

2017-01-21 何频 文汇笔会

朱仙镇年画中的灶神  

  

手机是个好东西。单说其触屏可翻的万年历,比纸本的日历记岁时节令都详细,例如冬来数九的日子,常用的日历里没有标注,而用手机里的万年历,查看起来却一清二楚的。可事情一分为二,——以腊月祭灶过小年为例,古来祭灶有“官三、民四、船家五”之说,但手机日历把腊月二十三标为北方祭灶日,二十四标为南方祭灶日,这就有点僵化、简单化,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因为南方地大,民俗、风俗也不尽一致,江南与浙东和苏沪杭等地是腊月二十三祭灶过小年,而福建与湖北等地,则一直流行腊月二十四祭灶。鲁迅和李越缦是同乡,以他们的日记为准,绍兴也是二十三为祭灶日。1901年2月11日,阴历庚子年腊月二十三,鲁迅和周作人兄弟在故乡过小年,鲁迅即兴作五绝一首——《庚子送灶即事》:“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送灶爷上天,拜托其“上天言好事”,关乎到来年全家平安,生计与生意兴旺发达,且带有游戏而滑稽的成分,故而民间至今还保留着放火鞭,上供香,吃糖瓜、灶糖或祭灶火烧的风俗,但用鸡和黄羊祭灶,便是旧典了。 

  

旧典复杂。古书传承中的手民之误,加上风习演变,难免前后不一。如果文人和名人注解有误,更容易把问题搞糊涂。 

  

先说黄羊。老辈邓云乡著《增补燕京乡土记》,有《黄羊祭灶年关到》一文,他解释鲁迅先生的祭灶诗,是这么说的——“黄羊”是古代用来祭灶的,但到后代则无人再用。据《燕京岁时记》说“内廷尚用之”,至于民间,则不知黄羊为何物,只是清水草料、关东糖瓜而已。 

  

此文不长,邓先生于文末,特地加注对黄羊予以说明。他引用清人梁章钜《浪迹三谈》的闻见与考证:“余在兰州,饱食黄羊,所谓迤北八珍也。其状绝不类羊,而与獐相似。戴侗《六书故》直以黄羊为獐,误矣。按汉阴子方祀灶用黄羊,窃谓阴是贫家,祀灶安得此异品?考《尔雅·释畜》:‘羳羊黄腹。’阴所祀当是羳羊。而邵二云先生《尔雅正义》直以今之黄羊当之,恐误。” 

  

误之所在,不在前人,或是梁章钜和邓云乡二位都错了。甘草居曰,祭灶杀羊的风俗经过后世演变才有,开头却不是这样。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祭灶的风俗,早在《礼记·祭法》中就有,但当初未确定后来的腊月廿三或廿四。而黄羊祭灶出典,《荆楚岁时记》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其日,并以豚酒祭灶神。……汉阴子方,腊日见灶神,以黄犬祭之,谓之黄羊。阴氏世蒙其福,俗人竞尚,以此故也。”看看!上古祭灶敬灶神,用犬而非羊,名曰羊也。上溯一步考察,而杀狗祭祖的风俗,最迟在汉代就流行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就有:“先后冬至各五日,买白犬养之,以供祖禰。” 

  

诗曰“十月获稻”。冬季是庆丰收和祭祀的日子。从《四民月令》说冬至前后买犬备用,到《荆楚岁时记》曰腊日用犬祭灶神,从此可以看出,在佛教初来,于华夏大地尚没有大盛行的时候,道教或萨满教宗旨里最初的祭灶日或在腊八。这天杀狗敬神,吃灶糖,用甜似蜜的糖瓜糖稀,糊在既憨且馋的老灶爷的大嘴巴上,再放火鞭烧纸马,供灶爷吃着糖瓜或芝麻糖上路,那灶爷志得意满,乘云车风马摇摇摆摆上天庭复命,便紧着为凡界的主人往好里说了。 

  

说过了指犬为羊,还有“只鸡胶牙糖”,那鸡呢?鲁迅曾觅人为他代为收集豫地的汉画像石和朱仙镇木版年画,其本意在于美术,用汉画的雄强与豪放,来纠正宋元以后国画的萎靡与琐细。而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的姚敬堂先生,前几年著《中原年俗》,具体解说灶神像和祭灶程序,“腊月廿三日晚上,祭灶前,备红公鸡一只,作为灶王爷的坐骑……祷告后,灶爷的坐骑喂好,拍打红公鸡叫三声,粘抹灶糖于灶王爷脸上,随同黄裱纸香火焚烧告曰:三十日夜早回,全家叩首。再分吃灶糖,将鸡子宰杀,捆绑如马状,放入灶王神龛内。” 

  

鄂人韩致中撰《新荆楚岁时记》,记录今日湖北腊月廿四的祭灶习俗,长江边上的蒲圻一带的地方风习是,百姓祭灶送灶爷的祷告:“一碗清茶两根葱,快送灶神上天宫。多说好话多降福,少降灾难给世人。”而黄河以北,黄河故道所在的豫北一带,滑县的木版年画也颇有地方特色。前些年,冯骥才的团队曾经专门到内黄、滑县一带抢救木版年画,蛇年的春节,“滑县木版年画展览”在河南博物院举办,同时播放天津人整理制作的滑县祭灶风俗声像资料——腊月廿三上午,冬日惨淡的阳光下,主人来到村口的枯树林边,面朝太阳,规规矩矩放一只盛满清水的大粗碗于地上,碗口摆放很整齐剥了皮的一双大葱,男子再施礼下跪,磕头送灶爷,大声喧哗,连声说今岁年景不好,自己年纪又大了,实在没有本事置办更好更丰富的礼物给老灶爷带上天庭,“就这我老马越来越不中……”。此地可西望太行,离我的老家也不算太远,但我们山里人是晚上祭灶送灶神,大家说笑话一般送“吃人嘴短”的老灶爷上路,并没有这一通“哭穷”的说辞。滑县人将其他地方流行正月晦日即正月最后一天的“送穷”与祭灶合二为一,也说明地方风俗复杂,即使同为豫北,各处有各处的内容。

2016年12月25日改正于甘草居  

  

  

本文刊于2017年1月21日《文汇报·笔会》

………………………………………………

2016年12月好文推荐:

李娟:冬夜记

吴学昭:杨绛先生回家纪事

贾母:老年人里的清流 | 刘晓蕾

请转发,请存读。在这里完整弄懂二十四节气与中国阴阳合历 | 江晓原

孟彦弘:朱自清的苦恼


点击“阅读原文”会跳转至笔会2015年作品精选

《重要的时刻总是那么软弱》购买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