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孤鸿一生,温良如故 | 林风眠

2017-03-14 莫一奥 LCA


经历过文革的知识分子,有的疯掉有的自杀,林风眠是例外,他说:“我绝不自杀,我要理直气壮地活下去!”


黄永玉在《比我老的老头》一书中,这样写到林风眠的去世:


九十二岁的八月十二上午十时,林风眠来到天堂门口。

“干什么的?身上多是鞭痕?”上帝问他。

“画家!”林风眠回答。


民国系列第五期,再读孤鸿林风眠(前四期为李叔同、萧红、梁漱溟和胡适,见文末的“精彩回顾”)。


1


青年时期的林风眠


1900 年 11 月,林风眠出生于广东梅县一个石匠家庭,他从小就对色彩有特别浓烈的兴趣,总缠着母亲去村里新开的染坊看颜料。林风眠的母亲地位低下,丈夫和婆婆对她冷漠苛刻。这个单纯美丽的瑶家女子和年轻的染坊老板坠入爱河,相约私奔,不幸却被族人抓了回来,绑起来拷打得鲜血淋漓。年仅 6 岁的林风眠突然冲出来,大声哭喊,手里举着菜刀向人群乱挥。孩子被强行抱走后就再也没有见过母亲,此后他变得沉默寡言。成年后林风眠多次打听却始终无果,直到晚年,林风眠还常喃喃地说,如果没带母亲去那家染坊,或许也不会发生后来的悲剧。


中学毕业的林风眠,收到了梅州中学的同窗好友林文铮从上海发来的信函,获知了留法勤工俭学的消息,遂作为第六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与林文铮、向警予、蔡和森和蔡畅等数百人准备赴法。他们从上海乘法国邮轮四等舱,艰难航行月余抵马赛港,开始了崭新的人生历程。那一年,林风眠 19 岁。


林风眠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法国美术教育的最高殿堂的那一段日子,是人类视觉艺术的黄金时期。试想,马蒂斯比他早一年到巴黎,莫奈在巴黎正达到他的巅峰状态,塞尚与莫迪里阿尼已去世,但他的艺术理论正被巴黎重视;毕加索等当时还健在巴黎。


那时,当毕加索在巴黎大叹倒霉之际,一个梅县小子正在巴黎尽得真传。当时外人不知道,而林风眠自己也不知道。 


2


1923 年,在法国学了三年绘画的林风眠(中)游学德国,与好友林文铮、李金发去柏林


1924 年 5 月,法国东部举办中国美术展,正旅居法国的蔡元培作为嘉宾出席,他被林风眠的作品《摸索》深深吸引。蔡元培赞叹作者是艺术天才,几次和夫人去林风眠的住所看望他。


那时的林风眠不仅艺术上初露锋芒,没过多久,他的德国妻子罗达就在分娩时染上疾病,与婴儿一同夭折。联想自己的母亲,林风眠被这巨大的悲伤和宿命感吞噬。


1925 年圣诞节过后,林风眠选择回国。船刚在上海抵港,就看见岸上大红条幅写着:欢迎林校长回国。那时林风眠并不知道,蔡元培已经保荐他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


就这样,年仅 26 岁的林风眠稀里糊涂地被“架”到北平并当了校长。


上任伊始,他就增设音乐、戏剧和雕塑系,并大力重建新的教学团队,挽留刚提辞呈的肖俊贤、彭沛民等教授;请回已被辞退的陈师曾、李毅士等名师。还欢迎郁达夫、黄怀英、萧友梅、周作人、谢冰心等一批当年文艺界知名人士来校任教或兼课,校内教学面貌一新。刘开渠、李苦禅、雷圭元、冼星海等就是该校这一时期学生中的明星。 


在北平期间,林风眠留学欧洲的好友在中山大学被特务杀害。林风眠抑制不住愤懑画下了名作《人道》,同时举行北京艺术大会,提出美术是改造社会的利器等一系列言论。幸因张学良说了句话:林风眠是一个画画的,没什么了不得的。他才被免除险些被军阀枪毙的厄运。


3


1950 年代的林风眠,在杭州玉泉寓所


林风眠离开北平后,1928 年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筹办国立艺术学院(后来的中国美术学院)并任院长。经过人生多种风浪后,29 岁的青年林风眠提出的口号更加经得起历史检验: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


蔡元培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林风眠不谋而合,为给林风眠壮声势,蔡元培亲自主持开学典礼,并题写校名。典礼结束,蔡元培当晚就住在了林风眠在西湖边家里,而不去住已给他安排好的豪华旅馆。蔡元培住了好几天,杭州各界名流要拜访他都得到林风眠家里,就这样,蔡元培帮林风眠在杭州文艺界打开了局面。


林风眠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深深影响了一代艺术家,至今被美术教育界视为先进。他鼓励学生释放天性,口头禅是“画不出来,就不要画,出去玩玩。”“放松一点,随便些,乱画嘛。”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董希文,席德进,苏天赐……林风眠直接培养出的学生足以撑起现代中国美术的半壁江山。


1937 年,日军南下。林风眠辗转香港、河内、昆明,最后到了重庆。他托人谋了个虚职,隐居在嘉陵江边军政部的一座仓库里,林风眠在这生活了近 7 年——自己买菜、生炉子、烧饭、洗衣、打扫,屋里只有一张木桌,菜刀、砧板、油瓶列于画纸毛笔之侧。


国民党中央委员刘建群专程来拜访林风眠,见如此陋室不禁感慨道:“住在这种地方,不是白痴,就是得道之人了。您得道了。”


林风眠事后对人讲:“在北京和杭州当了十几年校长,住洋房,乘私人轿车,身上一点人气几乎耗光了。你必须真正生活着,能体验今天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


4


1963年,林风眠在上海南昌路寓所画画


抗战胜利,林风眠准备北上,上飞机前把自己所有行李都扔了,只带上在重庆期间的所有画作。他不可能预料到,自己历尽千辛万苦带回的这些作品,有一天也将被他亲手烧掉。


50 年代,由于教育理念的差别,林风眠辞掉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的体制职务,随即物质压力增大。夫人和女儿、女婿离开上海去巴西投奔亲戚,林风眠又成了孤家寡人。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林风眠 20 多年的挚交傅雷夫妇在家中双双自尽。得到消息后,林风眠不敢相信,派学生去傅家证实。林风眠预感自己在劫难逃,他决定毁掉自己几十年来所有的画,以绝后患。


这是多么讽刺而残酷的一幕——画家关紧门窗,烧画的烟把他的脸熏得乌黑。他怕烟囱冒烟被人发现,又改了办法,把画撕碎,泡成纸浆,然后从马桶冲下去。据义女冯叶回忆,林风眠的脸坚毅决绝,一反平时的和蔼可亲,帮他毁画的学生舍不得撕碎其中几幅精品,林风眠毫不犹豫地说:“我不要连累任何人,我不要留下任何一张可以作为证据的作品,我要亲手毁了它,我还会再画……”


画还没毁完,抄家的红卫兵就到了,橱柜都被贴上封条,林风眠和上海其他知名画家都被送到上海美术馆进行政治学习,接受审查。


1968 年,刚刚从美术馆放回家住了几天的林风眠被公安人员带走。直到预审,他才知道自己的罪名是“特务”。其实,林风眠并没有什么政治问题,而是他的一个学生是当时的某部副部长,解放前被追捕,曾经在他家呆过3天。文革时,说这个人是变节分子,就让林风眠交待问题,他于是就被关起来了。


由于拒不承认“罪行”,他的双手被反铐起来,手腕肿得厉害,手铐都嵌进了肉里。吃饭时也不给解铐,他把嘴凑到饭盆边吃以求生存。他的许多朋友都自杀了。他说,“我绝不自杀。我要理直气壮地活下去。”


5


林风眠在香港的生活照


1972 年底,在周恩来干预下,林风眠被释放,他不敢再画画,带着一身伤病,艰难生活。有一天,他忽然接到通知,说有外宾要接见他。匆匆赶去,外宾竟是三十余年未见面的学生赵无极。当年赵无极就读杭州艺专,生性叛逆,特别不喜欢必修的国画课,从教室窗子跳出去逃课。在国画期终考试的试卷上,他涂了一个大墨团,落款“赵无极画石”,惹得国画教授潘天寿大发雷霆判他零分,他险些被强迫退学。


林风眠爱惜赵无极的天赋,坚决把他保了下来,在他毕业后还让他留校当助教。后来赵无极赴法国留学并定居,竟然成了“外宾”。众目睽睽之下,赵无极疾步奔到恩师面前,长跪不起,林风眠老泪纵横,俯下身来,师生抱头痛哭。事后,林风眠对人说,这是赵无极要救他呢,“外宾”如此重视他,造反派也不敢再把他怎么样。


“文革”结束后,林风眠在叶剑英帮助下被批准出国探亲。他被允许带走 34 幅旧作,换得一张从香港到巴西的单程机票的外汇,转机四次,飞行 40 多个小时,到巴西看望分别 22 年的妻子女儿。临行前,他把带不走的画全部赠予朋友。好友巴金收到的是一幅《鹭鸶图》,这幅画至今挂在上海武康路 113 号巴金故居的客厅中。学生吴冠中收到的是芦塘和归雁,吴冠中想到先生此去孤雁离群,不禁潸然泪下。


6


林风眠


自 1977 年离开内地后,寒心透顶的老人,再也没有跨入大陆一步。移居香港的最后十余年,他终于可以过着一种简单却可以大量画画的平静生活了。


晚年林风眠客居香港,深居简出,凭记忆重画在“文革”中毁掉的作品,几乎一直画到生命的终点。他一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整理画册,更谈不上出版全集,以至今天市场上林风眠画作赝品不计其数。


1991 年 7 月,心脏病突发住在医院里的林风眠,应傅聪之约,题写了“傅雷纪念音乐会”几个字,落款林风眠。这是他对老朋友最后的交代,也是他留给人世的绝笔。


8 月,林风眠病逝香港,木心写成《双重悲悼》——“林风眠先生曾经是我们的‘象征性’的灵魂人物。” 这样的词语,木心从未用来形容五四后的任何一位画家。


纵观林风眠的一生,命运多舛,他就像画坛的一只孤鸿,凄美地飞翔在天地之间,又像身披蓑衣的独钓老翁,任由烟雨吹打寂静地漂流在艺术之湖上。


关注新浪微博:LCA的家

精彩回顾:

半世繁华半世僧,人间再无李叔同

世界待她如草莽,她却绽放如夏花

梁漱溟:人格上不轻于怀疑别人,见识上不过于相信自己

胡适:抵抗黑暗的最好办法,是让自己光明


-END-

LCA 整理 可随意转发至朋友圈

公众号及其他转载请提前告知



LCA:热爱生活 喜欢文化 关注艺术

您有任何建议、供稿都可发至邮箱

邮箱:lca_art@163.com

新浪微博:LCA的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