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团结读书会 | 《孟子》与中华传统家国情怀


团结读书会,是团结报社媒体深度融合的又一标志性产品。自2021年启动以来,活动和民主党派组织自身建设紧密结合,以读书学习提升履职水平、促进凝聚共识,在坚定信仰上扎根,在理论领悟上用心,在学以致用上发力,在解决问题上见效,体现了主题的契合性、联络的精准性、领读的权威性、共读的广泛性、传播的有效性,成为团结报社履行媒体职责、加强舆论引导、服务统一战线的有效载体。


本期团结读书会

【领读人】王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领导干部学国学组委会主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理事,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长,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副会长,中宣部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宣讲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解读嘉宾。

市委会共读民革辽宁鞍山市委会








主委致辞













民革鞍山市委会主委 宋继红


自民革中央号召加强“书香民革”建设以来,民革鞍山市委会积极倡导、引导全市民革党员多读书、读好书。目前,以召开读书分享会、将读书融入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共组织党员开展集体读书活动11次,民革鞍山市委会“书香”氛围日渐浓厚。此次参加“团结读书会”活动,是民革鞍山市委会将读书范围首次拓展到国学经典。品读经典的过程,是我们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先贤思想、提升思想境界、扩大视野格局、增强思辨能力的过程,也是我们深入学习、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重要过程。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和万事兴,国盛天下平”。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多次强调家和国的关系,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走村入户体察民情。我们要通过把一个个小家建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中共二十大为我们擘画了未来可期的发展蓝图。“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身为民革党员,我们更要汲取中华五千年文明之精华,正己修身、守正创新,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守“矢志不渝跟党走”的初心,提升“携手奋进新时代”的能力。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由亿万个小家汇聚的中国大家庭,定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市委会共读













1957年,民革辽宁省委会直属鞍山支部成立,当时支部仅有民革党员10名。1982年,民革鞍山市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民革鞍山市第一届委员会。1992年,民革鞍山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了民革鞍山市第四届委员会。鞍山民革市级组织诞生以来的数十年间,各项事业得到蓬勃发展。


截至目前,全市民革在籍党员646人,下设1个总支、20个支部,4个由民革中央、民革辽宁省委会授予的示范类“党员之家”。2021年7月,鞍山民革召开第七次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民革鞍山市第十届委员会,民革事业在继承中创新发展。一年来,鞍山民革的8个基层组织受到民革中央、民革辽宁省委会表彰,两人被授予“民革辽宁省榜样人物”。


鞍山民革组织成立以来,始终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入新时代,鞍山民革组织以“四新”“三好”新型参政党建设为目标,深入践行“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等主题教育,着力自身建设,锐意提升履职能力,为鞍山的全面振兴作出了民革组织的积极贡献。








活动展示













民革鞍山市委会召开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专题会议


民革鞍山市委会开展“团结读书会”活动








《孟子》与中华传统家国情怀













王 杰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一语出自《孟子·离娄上》:“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意思是说,天下的基础在国家,国家的基础在家庭,家庭的基础在个人。关于家与国的关系,其实《大学》中就讲得非常清楚,“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在儒家看来,一个人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必须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必须先把自己的家庭、家族管理好。只有家庭和家族管理好,才能治理好国家,天下方能太平。


“家”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观念。甲骨文中就有会意字来表示“屋内有豕(猪)”为“家”。《说文·宀部》中有:“家,居也。从宀,豭省声。”我们的祖先最初是在树上“架木为巢”的,直到大约7000年前,才转到地面上盖木房为屋,并开始驯养野兽为家畜,猪就是最早被饲养的家畜之一。房子的结构一般是上下两层,上面住人,下面做猪圈。所以,当时凡是有“猪圈”的地方,一般也都住着人;有“猪圈”就成为有“人家”的标志。后来,“家”的“猪圈”之义逐渐消失,而“人的住所”的含义却被保留了下来,泛指一个血缘亲族的居住之所,逐渐引申为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家”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周代时期,以男为家,以女为室,有家(夫)有室(妇),叫做“成家”。


在中华传统文化语境中,历来强调家国同构、家国天下、家国情怀,“家”与“国”密不可分。那么,何谓“国”呢?“國”是一个会意字,从“囗”从“或”。在“國”字的架构中,“口”表示的是范围和区域,“一”表示的是土地,“戈”是指手拿兵器以保卫国家,表示的是武力。经过不断演变,“或”字外面又加了一个框,强调用武装力量守卫自己的边界。一般来说,中国古代的大国称“邦”,小国称“国”。后来,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都被称为“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与国历来就是休戚与共、紧密联系的。一方面,家庭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是同频共振的,家庭的兴衰影响到国运的兴衰。《大学》中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庭和睦,社会才会安定;家庭幸福,社会才能祥和;千家万户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所以,必须注重家教、家风,切实把家庭建设好。其实,中国人历来就很重视家庭教育的,历史上出现过诸多的“家训”“家范”“家仪”“家规”和“治家格言”等。孔子曾告诫儿子孔鲤,“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中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修身养德主张。颜之推作《颜氏家训》二十篇,从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方面对家庭成员进行训诫。还有,司马光的《家范》、范仲淹的《义庄规矩》、包拯的《家训》、陆游的《放翁家训》、赵鼎的《家训笔录》、叶梦得的《石林家训》、赵鼎的《家训笔录》等,都是较有代表性的家训文本,其中的许多名言警句,成为人们服膺的治家良策和修身典范。同样,良好家风也是培育家庭伦理、形成家庭美德的重要保障,历史上诸多的大家族皆以“世守家风”为要务,将好家风代代传承,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后世子孙人才辈出,福泽绵长。范仲淹的后人,牢记范氏家族“自立、读书、清俭、行善”的八字家风,掌握了一个家族900年长盛不衰的奥秘;吴越王钱镠的后人,在钱氏家风、家训的感召与影响下,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仅在宋朝,就出现了350名进士。


另一方面,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更好;否则国家动乱,就不免导致家庭遭殃。《吕氏春秋·谕大》中说:“天下大乱,无有安国;一国尽乱,无有安家;一家皆乱,无有安身。”这种“小之定也必恃大,大之安也必恃小”的家国一体、家国同构之认识,长期延续、积淀下来,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稳固的文化理念——“家国情怀”,逐渐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情感诉求和心灵皈依,也是一种生命自觉和文化承续。翻开的中国历史,不难发现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追求,强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使命驱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志情怀。中华儿女大多也会自觉地将个人、家庭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汉书》中记载,西汉大将霍去病在击溃斩杀匈奴部队10余万人后,汉武帝刘彻为表彰他的赫赫战功而为其建造了富丽堂皇的宅院府第,霍去病坚辞不就并气概豪壮地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洋溢着爱国主义的旷世名言,穿越浩茫历史时空,砥砺后人放却当下享受,矢志保家卫国。同样,在范晔的《后汉书·马援传》中,记述了东汉戍边名将马援气冲云天的壮语,“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其中的“马革裹尸”,就是指战死疆场后用马皮包裹尸体归来安葬,后世常以马援之豪言鼓励远征将士奋勇杀敌。岁月不居,时光流转。家国情怀不仅是中国人永恒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可以说,好的家教,胜过好的学校;好的家风,强于万贯家财。“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决定一个家庭的往往不是财富的多寡,而是家风家教如何,因为如果没有良好的家风,再多的财富也是传承不下去的。那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注重家庭、家风和家教建设呢?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的家庭、家风和家教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培养良好家风家教,要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加强家庭建设,必须注重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用我们4亿多家庭、13亿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汇聚起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传递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观念,倡导忠诚、责任、亲情、公益等理念,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培育文明风尚。


培养良好家风家教,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大学》中说,“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它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家庭,更关系到党风政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好家风,做家风建设的表率”。周恩来总理的“十条家规”、焦裕禄的“不能搞特殊”、杨善洲的“苛刻教育”等家风故事,无一不是领导干部立身齐家的典范。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真正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切实教育督促好亲属子女。


培养良好家风家教,应厚植爱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始终是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作为中华儿女,一定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同伟大祖国的前途、把个人的人生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团结奋斗。


学习感悟



民革鞍山市委会专职副主委 张帆: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引用的《孟子·离娄上》的语句,今天读来仍倍觉亲切、深受启发。


“家国天下”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信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国与家休戚与共,个人、家庭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唇齿相依、紧密相连。


我们要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用亿万多家庭、14亿多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之力。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深沉的力量。民革中央启动“书香民革”建设以来,我始终将多看一本好书、多读文化经典作为滋养文化品质、涵养精神德操的工作方法和生活方式,并与机关同志们一道推进“读书分享”活动在基层组织中走深,在党员中做实。


在实践“书香民革”活动中,我和党员同志们进一步提升了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艺术情怀,深感有益于己,烛照于路。


下一步,我将继续深入落实“书香民革”活动,让读好书成为人生的好习惯,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民革党员 车雨:

《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相融合,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原。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含的时代课题。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时,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只有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了意义。家国情怀是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


民革党员 李威: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引用《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的典故,旨在强调家庭建设的重要性,希望每一个中国人要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共同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贡献力量。


从个人角度讲,就是要以天下为己任,把个人梦、家庭梦、国家梦结合在一起。从国家角度讲,就是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人民的幸福。把千千万万家庭都建设好了,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才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引用《孟子》这段话,讲的就是家庭建设跟国家建设之间的关系,重点落实在家庭建设上,落实在个人奋斗、家庭奋斗和国家梦想之间的关系上。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风的培养,把家庭建设好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廉洁的党风和清朗的政风自然就能够形成,家风正,自然政风清、国风扬。


作为民革的一分子,我要从自己做起,和谐家庭,教育子女,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


古有仁义礼智信,今有勤孝谦和思。我们每个人、每个小家庭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觉把爱家与爱国紧密联系起来,将实现家庭梦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进而凝聚智慧和力量,并将其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团结报》2022年12月31日 7版



团结读书会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方链接

团结读书会网上集萃

团结读书会——以读书提升履职水平,促进凝聚共识

团结读书会走进开封统战部,在经典名篇中探寻尊贤修身思想

团结读书会丨重温《孙子兵法》,助您读懂顶级谋略!

团结读书会丨读《资治通鉴》,从历代兴衰中获得资政借鉴

团结读书会丨读《中庸》,体悟人生大智慧

团结读书会丨读《庄子》,体悟逍遥、齐物与文明

团结读书会丨《管子》以人为本的思想及其价值

团结读书会丨 从《教条示龙场诸生》看王阳明的立志观

团结读书会 | 《尚书·伊训》与中国古代的立德修身




本期编辑 _ 闻超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