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何培钧|你想活出怎样的小镇?

SMART SMART度假产业平台 2022-07-07


SMART度假产业平台是以专家委员会为核心,集结了1000余位开发、投资、运营、设计、文创等各领域的创意大佬,通过每年的博鳌文博会、文旅及乡创产业峰会、乡创学院等,以及他们一线操盘的实践经验为文旅行业带来深度专业的内容。


文旅行业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敢于突破、特立独行的“坏孩子”,才有了差异化和唯一性的好项目与内容。关注“SMART名人堂”栏目,我们将定期分享平台上的名人思考和经验给你。



作为医务管理学系的学生,如果在大二时没有被乡村发展面临现状所触动,也许何培钧会继续把医生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何培钧找到了自己之于乡村的使命。26岁凭借一人之力创立天空的院子一举成为台湾最受欢迎民宿,现在40岁的他将当初创业所在的小镇孵化成为全台湾唯一一个教育政策研讨发布的示范点,未来10年他还会将经验输出至整个亚洲。他与乡村的死磕,从来无畏。



01

南投县|安身立命的转折点

 

不是为了要帮助这个小镇而来,是为了探索自己而去。遭受过921大地震的重灾区域,是一个没有任何吸引力的地方,对何培钧来说亦是如此。大二,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山里发现了一座破败不堪的古屋,他才意识到台湾的在地文化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被重视,也是这一次,何培钧和南投县才有了后续的故事。



来到南投县,一是想把祖辈留下来的珍贵文化传承,但更重要的是想看看自己到底可以在这里看到什么样的人生机会。大地震后至今还在复苏的南投县也给了何培钧从在地的建筑、地方文化、产业,农村、美学以及产生的一些社会议题等这样一个尺度里进行矫正的机会。

 

大三那一年,何培钧决定大学毕业后不再继续深造考研,接下里的两年里不断跨系、甚至跨校自学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知识。服役结束后,何培钧直接尝试着在没有任何资产的情况下,凭着自学银行借贷知识了解到的银行各种借贷规则,开始以一个一穷二白的大学生身份,向银行贷款,拿着竹山那栋古建筑的照片跑遍了台湾几乎所有银行,终于在找到第16家银行,人家看了他的照片后,答应贷款1500万台币,用于买下那座古屋及周围共900平的土地。




02

天空的院子|民宿的多元可能

 

“天空的院子”在何培钧的心里,是一座台湾文化的精神符号。没有任何改造经验,没有多余的钱请专业建筑设计公司,他想到的唯一办法是找到自己的表哥,一位在大学学医却梦想着能够成为建筑设计师的大学生,一起商量如何进行设计改造。两人更是一起背着睡袋住进了山里,在附近山下的村里请了几个工人,开始着手设计改造,为了让古屋结构保持原样,房屋全部采用木构榫卯不用一根钉子。一年后,“天空的院子”诞生了,没有大家所喜欢的卡拉OK,没有自动麻将机,因为在何培钧看来民宿是延续台湾即将消失的文化与生活的载体,吸引的是懂它的人。

 


开业后的第一个月只有8千台币的收入,每个月还给银行6万台币的贷款,给了刚大学毕业,没有民宿经营经验的何培钧当头一棒,这时表哥也选择回到城里从事医生工作。那段时间,没有客人,不断收到银行催款、查封通知书,说不动摇是假的,但骨子里的韧性让何培钧继续坚持,不再选择坐以待毙开始改变策略,向各个城市的文化观光局长写信,同时打电话、发电子邮件、登门拜访了自己都无法数清楚的公司、政府机构,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重新找到将“天空的院子”继续下去的一条出路。

 


一天,何培钧接到了一通南投县文化局长的电话,对方告诉他南投文化局将包下一晚他的民宿,并带着著名音乐人马修连恩及工作团队来。当他们来到这里后何培钧和他们讲起了自己为了文化保存和传承所做的事。何培钧回到房间里正准备入睡的时,马修告诉他:打算发表一张“天空的院子”的同名专辑!同专辑在发行后不久即获得了最佳金曲奖,而与之同名的何培钧的“天空的院子”也被越来越多的媒体赶来报道,甚至很多人把这里当成了一个朝圣的地方。

 


民宿只有一种收入便不具备抗风险能力,从规划就要考虑到民宿的多元收入,不能只是收房租,可以卖产品、可以做课程,进行淡季与旺季的不同搭配,而民宿的重点是解决议题项目和社会的细节问题。何培钧认为民宿是一个平台,是一个空间到社会之间的对话。比如“天空的院子”民宿里用到的棉被、桌椅板凳、肥皂等等物品,都来自镇上相应的产业,当客人住店时,看到喜爱的物品,就能让他向当地店家购买,也能通过互联网平台结合社区的产业。



03

废弃车站改造|助力地方创生

 

何培钧并没有局限在“天空的院子”,开始思考民宿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在台湾,青年们会自发的认为文化的保护与修复来自于人们的义务,是他们个人义务和社会责任,而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或者奖励你才去做。山下的竹山镇大部分都是小孩和老人,他便决定成立一家小镇文创公司,用商业文创的方法来解决当地文化、传统生活没落的社会问题。


 

到镇上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竹山镇一个废弃车站重新改建活化成为——竹青庭人文空间,从产地到餐桌到空间到建筑到当地的竹艺手工艺、农业基本上都是小镇上的产业,做乡创一定要跟解决地方议题的相关产业共生,才能实践出更好的方式。


 

一楼被改造成吃冰的场所,并定时邀请家长进行亲子活动、邀请老师为贫困学生在车站进行学习辅导,帮助居民与农民建立“买卖”关系输送新鲜的农产品,把原本破败的车站重建起人跟人,人跟社会,人跟地方的美好关系。

 


复兴的车站经营到第二年时,公车居然开始回来,让当地的居民可以坐公车到附近的小镇交流,当地学校老师带着小朋友来到车站观看。这就是何培钧在台湾一直在强调的,必须要扣住地方的社会议题和商业产品说出更多好的故事,打造出地方创生。




04

借用全台湾社会年轻人创意头脑建设竹山

 

何培钧还在镇上租下两栋老屋,经过改造后成为了创客基地,在第一年时免费开放住宿,只要为小镇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方法,就可以在这里以工换宿。如:招募设计师帮农友的茶叶变成了茶酿醋并设计特色包装,这些产品通过好的设计之后能够进入到车站餐厅在那边免费贩卖一年。社区陪伴做孵化比招商更具有多样化和生命力,既能鼓励居民尝试失败又不会造成巨大的经济问题。



印度的一个小伙伴,作为交换每天在菜市场两个小时以上的舞蹈表演。竹山早上菜市场,爷爷奶奶因为从未见过印度人的舞蹈每天都是嗨翻天状态。在这种受欢迎的情况下,仅仅一年多,有超过600位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创客来到这里,为小镇的文创出谋划策,每年都能发展出六个人物六个产品和他们故乡的故事,成为让游客重复来看竹山的生活方式的一个吸引力。通过这样的平台把在地议题与外界资源连结起来,解决社区的问题。

 



05

竹山镇|风土孕育的学校

 

台湾的教育体制是教大家走出去,却没有告诉大家如何走回来,导致连当地的小朋友对于自己的家乡都不了解。所以何培钧一直在思考,怎么在台湾在发展的过程中也让下一代人学习乡村更好的经验,怎样让当地的孩子意识到原来我的家乡离亚洲发展这么近,真正对自己的故乡有新的看法。

 


于是,他在竹山盖了一个教室,做了一个学堂,一开始每天晚上7点到10点鼓励当地居民请大家花三个小时关心自己的故乡。后来这个学堂就变成了一种常态,没有经费,所以他们邀请的都是当地人,邀请他们上台30分钟分享在竹山的梦想是什么,有什么计划想要去实施。谈完他们的体验后,就开始讨论怎么帮助他们实现梦想,通过长期的积累让他们自发性的去关心自己的家乡。

 


邀请当地大学到竹山进行实践,与当地国小、国中、高中的校长进行交流沟通,开展让学生能够回到故乡的教学,并制作相关教材,行人才培育,让孩子们了解家乡,缩短对自己故乡的陌生感。到后来,连当地的政府都希望可以在这个学堂上,留30分钟给他们作政策的宣导和法规的说明。

 



06

从竹山到整个亚洲,不是偶然是必然


26岁来到南投竹山,一个人创业,从一座院子开始到影响整个小镇,从风靡岛内市场通往亚洲海外推广,15年亲力亲为的乡创经历给何培钧最大的一种感触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解决地方的实践议题,必须要有海外的眼光与目标,同时自身的人格特质、处世态度、商业创新以及沟通整合等更是需要关注的方向。

 


近几年在输送经验到内地、马来西亚以及日本过程中,何培钧开始从亚洲视野观察竹山小镇的一切,希望能够让更多青年朋友们愿意到竹山小镇一起创业,迈向亚洲舞台新里程,也许10年,也许不止,让竹山小镇能够有机会成为培养亚洲人才的地方。

 


何培钧也将十五年的乡镇创业人生,从文化,民宿,社区,小镇延伸到亚洲海外的工作实践省思之路总结成了一本书《你想活出怎样的小镇》。SMART采访何培钧时,他刚刚结束线下签售活动,他说:“乡村振兴是一条具有格局视野工作,必须更细腻的态度,让乡建项目具体产生亚洲引领的价值意涵,无论中国大陆,台湾,日本与马来西亚都面临着城乡均衡议题挑战。唯有人心重生,乡村才得以创生。乡村需要的是跨域,跨界与跨龄的人才进行可持续交流与合作,才有办法转化出地方支持系统与生态。”

 

 - END -





标个星标,让我们常常相见

因为微信推送系统的升级,用户首先看到星标内容,

如果没有星标,我们精心准备的推文就无法和您相见了。



想认识更多文旅、文创大咖

扫码添加SMART助手小S

带你进入核心人脉圈


SMART名人堂

往期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对SMART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