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杜鹏飞|博物文创的发展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SMART SMART度假产业平台 2022-07-07


编者按:


博物馆作为人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播机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播、展示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阵地。


2021年5月24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9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出,到2035年,中国特色博物馆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博物馆社会功能更加完善,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国博物馆发展正是好时机,而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二两家高校博物馆之一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用短短五年时间就已成为博物馆届的楷模,其中不乏可借鉴学习之处。


本期SMART名人堂邀请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杜鹏飞,他将结合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多年实践分享高校博物馆的发展方法论。





01.

品质是因,品牌是果


对于一所高校博物馆而言,虽然是在殿堂之内,但也有养在深闺而产生的活力不足、专业性差、理念保守、拙于经营、资金匮乏的困难和现实。面对这些挑战,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解决路径是努力打造好自己的品牌,努力为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做出一个清华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总结出了自己的理念和方法论。如果将一所博物馆比作一棵大树,那就需要土肥水足,种良根深,枝繁叶茂,花艳果鲜。


图|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美观实用、建造精良的场馆是土壤,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持续充足、多元可靠的经费就是水,没有水的滋润,任何植物恐怕都无法生存;博物馆品类丰富质量上乘的藏品就是这棵大树最初的种子,没有藏品的博物馆,就如没有种子的躯壳。


精悍干练、素质专业的队伍就像辛勤的园丁,要去施肥、浇灌;健全系统、规范严格的制度是保障博物馆健康运营、顺利发展、持续提升的农药,通过规范制度避免错误,避免病虫害的侵蚀;求真务实、厚积薄发的学术研究是这棵大树的根,根扎得越深也就越茁壮,将来这棵树也就会成长得越茂盛。


精心策划、水准高标的展览则是博物馆可以呈现给公众的那一部分,因为博物馆的声誉和品牌正是靠可看可触的部分所塑造,所以杜鹏飞将其比喻成博物馆的枝干。在这个枝干基础之上所策划的一系列丰富多彩、口碑优良的活动——如公共教育活动、学术研讨活动——就是枝干上开出的美丽花朵,而同时养育花朵的还有作为肥料的创新高效的经营。


具备良好的土壤、水分、种子等必备条件,才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花艳果鲜,所以品牌也要在这些方面追求品质,不断拓展才能树立起来。



02.

博物馆要用开放的态度发挥教育功能


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高校博物馆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很多来自于高校博物馆的封闭,高校博物馆大部分都是依托于学校某个学院的附属机构,想要做到完全开放的确是有难度。


从一开始,清华艺博的定位就不是一座封闭在学校里面、仅仅为师生服务的教学博物馆,而是一所面向社会开放的、专业的艺术博物馆。博物馆面向“三个人群”,第一个是面向师生用于教学;第二个是面向社会公众,为了更加“开放”,清华大学下了决心,在东面正对着博物馆开了一个大门,方便参观者到达展馆;第三个是面向世界,组织多场国际性展览,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文化交流平台。杜鹏飞表示,在将来也希望清华艺术博物馆可以带着展览走出国门,让更多的国外公众欣赏到我国优秀的物质文明。


另一方面,高校有了博物馆,也有了条件收纳校内师生和社会各界的捐赠,让一些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文物和艺术品得以源源不断地入藏,不断扩充和积累宝贵的教育资源。通过藏品更多地连接外界,承载一代代校友对母校的回馈和怀念,传承一代代清华精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系列学术讲座


同时,博物馆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美育教育对绝佳场所。杜鹏飞认为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去参观,去欣赏已被美术史所承认、被博物馆所典藏的经典艺术品,去慢慢累积关于各个地域、各个时期、各种文明的艺术常识,去慢慢构建起自己的审美参照系,可以形成对世界美术史比较完整、比较系统的整体认识。


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清华艺博在博物馆的筹备过程中,就希望将课程搬进博物馆。如今学校教师凭教学办的介绍信提前预约,就能得到博物馆力所能及的服务,学生也可以享受多种优惠政策参观博物馆,而这也正是为了让学生们更多地走进博物馆、让博物馆更多地发挥它的教育功能。


当然,博物馆的展览不仅仅具有教育属性,向外延伸对于参观者来说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参观博物馆也是一种文化艺术类的休闲娱乐和消费行为,在西方,付费参观博物馆就如同付费看一场电影、一场芭蕾、听一场音乐会一样,是比较普遍的生活方式,也是家人和朋友们很好的社会交流活动。杜鹏飞也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让参观展览成为大众的生活习惯。



03.

博物馆文创,“文”是根本,“创”是生命


清华艺博的文创在全国各大博物馆中也是赫赫有名。从2017年到现在,清华艺博已经开发300余个系列、大约包括1500余个单品。清华艺博最大的特色是结合馆藏、展览,从头到尾去开发、去设计具有博物馆自身特点的文创。目前与艺博合作的博物馆奇妙物设计团队有五、六名成员,拥有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包括海外留学等背景。他们从博物馆藏品中汲取灵感,源源不断衍生出新的产品。同时配合传统年节,也已经形成基本的文创产品系列,元旦的日历、中秋的月饼、春节的糕点礼盒……也在慢慢拓展中。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文创产品-艺博经典系列


对设计品质的追求,造就了艺博文创的独特气质。“任何一款文创产品的开发背后都是一个产业链条,但设计理念来源一定是从博物馆这一方,我们要把控最后产品形成什么样的整体设计。”在与老字号品牌共同开发新春福饼礼盒的授权合作中,博物馆奇妙物设计团队将馆藏彩绣舞衣的元素融入国潮礼盒之中,当礼盒打开,纸质的云肩、舒袖、凤尾裙一一展开,彷如馆藏彩绣舞衣映在眼前。


虽然依靠文创产品能够获得经济回报的博物馆凤毛麟角,但杜鹏飞认为,这恰恰是它的一个重要功能——让博物馆多了一条传播途径对公众审美进行主动引导。经过精心设计的文创产品,带给人们的是美的欣赏,如果有更多人能从中受益,那么它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所以,文创产品开发不仅仅是经济回报的问题,它是博物馆的一种发酵,是IP的再开发,是影响力的再传播。所以在打造文创的时候,杜鹏飞及其团队从一开始就会根据艺博观众构成的特点去思考,应该为谁而设计、为谁而开发。


如何在充满变换与不确定中捕捉观众的消费需求?杜鹏飞的感触是,“了解观众需求,本身是众口难调的,只有不断积累和调整,不断地去适应。毫无疑问你无法完全掌握,但是用心去揣摩,你总会感受到。其实有很多爆款,恐怕最初推动的人也没有想到的。”


对于博物馆开发文创共同面临的核心困境,杜鹏飞认为表面上反映出来的问题是销量、是库存,但其本质是创造力不够。“文创,‘文’是根本,‘创’是生命。首先是从文化、文物出发,再运用创造力开发其文化价值。”


不过,在杜鹏飞看来,尽管有许多桎梏的因素,博物馆文创行业方兴未艾,他说“我每次一想到文创,都觉得充满了光明的前景。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越来越重视文博,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体现着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文化强国。也意味着文化创意产业会有更多政策利好的消息。”



- END -

视觉/Knockknock

版式/黄豆豆

(本文经杜鹏飞公开演讲及采访整理而成)



参考来源:

1. 杜鹏飞在2020博鳌文创周博物馆文化创意论坛的公开演讲;

2. 环球网 张嘉玉《清华艺博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博物馆文创,“文”是根本,“创”是生命》;

3. 清华SCE高管教育《清华师者 | 杜鹏飞: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故事》;

4. 《中国收藏》杂志 方晓 惠楠睎《走出“深闺” 高校博物馆应更加“开放”—— 专访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更多
2021海南国际文创周







2021海南国际文创周预购入口
长按扫描二维码了解更多




标个星标,让我们常常相见

因为微信推送系统的升级,用户首先看到星标内容,如果没有星标,我们精心准备的推文就无法和您相见了。

想认识更多文旅、文创大咖扫码添加SMART助手小S带你进入核心人脉圈

点击下方图片对SMART了解更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