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厅:3月至9月!全省将开展臭氧污染防控攻坚
3月8日,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我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有关情况。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赵乐晨作主发布,通报今年以来的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近期工作以及下一步重点工作安排,并与大气处处长李德俊回答记者相关提问。
同时,我们将加强走航监测,开展污染成因分析,强化科技帮扶。在出现空气污染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重点污染方面尽量减少VOC的排放。按照四川省统一要求,做好依法治污、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以及五个精准。进一步将工作落到实处。
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请问,对于碳达峰行动,目前是什么样的形势?下一步有什么样的目标和任务?
大家现在都特别关注碳达峰和碳中和,包括最近正在召开的两会,这也是代表委员各个方面热议的一个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提出了“30·60”的目标愿景,四川对此非常重视。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新发展“五大理念”,把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从战略全局和全省实际出发,主动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四川力量”。
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积极构建气候治理大格局。有效发挥应对气候变化议事协调机构作用,细化明确省级部门应对气候变化职责,在全国率先制定基层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指南,常态化开展降碳形势预警、工作调度和帮扶指导。完善低碳激励约束机制,将碳排放约束性指标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省政府目标绩效等评价考核体系,持续开展降碳评价。今年环保督察当中,包括省级生态环保督察,也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的相应工作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推动。
二是加强降碳“事中”管控。基本完成省级和21市(州)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调整优化产业和能源结构,四川非常重要的一个优势就是水电资源,作为碳达峰、碳中和,特别是2030年前碳达峰的工作,国家要求首先是要针对化石能源领域二氧化碳的节能减排。我省有可再生能源优势,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突破8000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80%,“十三五”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全面完成。这是四川做好下一步碳达峰工作最重要的基础条件。同时我们四川还有重要的林草碳汇、新能源、碳金融等低碳产业,在全国也是走在前面,特别是创新氢能产业的发展,目前累计投放氢能汽车200多辆,全球首个10吉瓦光伏电池基地在川建成,四川机场集团、雅砻江水电参与发行全国首批碳中和债券。
三是大力开展基础能力建设。截至2020年底,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累计成交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CCER)约1600万吨,单边成交金额突破1亿元,按可比口径居全国第四。全国碳市场能力建设(成都)中心累计开展培训100多场、1.2万人次。首次开展公共机构碳披露试点,率先在全国实现主要排放行业碳披露全覆盖,披露近2.2亿吨温室气体。2021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四川在GDP增长3.8%的情况下,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碳排放强度)保持持续下降态势。“十三五”时期,全省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稳定在2.7至2.8亿吨之间,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26%左右,超额完成19.5%的约束性目标,成为全国人均碳排放最低的省份之一。
面临的新形势。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转型已成疫后复苏、全球治理的重要议题,既面临诸多挑战,也孕育历史机遇。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四川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指明方向,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四川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基础良好,低碳经济和低碳产业发展较快,电气化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林草碳汇禀赋条件优越,可以为全国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更大贡献。另一方面,四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期,人均GDP、城镇化率、燃气化等现代化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十四五”乃至“十五五”时期仍需要一定的能耗和碳排放增长空间。如涉及到化石能源,我们如何处理好结构问题,提升质量效能;优质水电如何发挥好科技产业的支撑,进一步解决好低碳转型任务。
下一步工作打算。四川作为经济大省、绿色能源大省,需要把我们资源优势转化为支撑下一步发展的动力优势,转型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一是统筹谋划碳达峰、碳中和。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研究,编制《四川省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明确全省碳排放梯次达峰时间表、路线图,推动煤炭、钢铁、水泥行业“十四五”率先达峰。
二是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将碳排放控制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等评估体系当中,从源头上要控制新上高碳项目。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流域为重点,规划建设水风光一体化可再生能源综合开发基地。大力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圈,打造天府氢走廊、成渝氢走廊。依托新城新区、园区景区,谋划布局一批低碳试点示范,建设四川天府新区公园城市碳中和示范区。
三是推动气候治理体系现代化。突出绿色低碳引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方方面面加强碳达峰、碳中和的意识,特别是提升领导干部和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认识。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建立碳达峰常态化调度机制。出台大型活动碳中和推广方案,推动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实施碳中和。启动碳资产能力提升行动,积极开展气候投融资工作,建设西部碳金融中心。组建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通过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进一步抓住技术革命、能源革命、产业转型的大好机遇,把我们四川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低碳转型再推向一个新台阶。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大,产生秸秆面广量大,集中露天焚烧秸秆,会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随着小春收获季节的到来,请问我省在秸秆禁烧方面有什么安排?
谢谢您的提问。这段时间,大家周末休闲时,满眼看到的都是红的桃花、白的梨花、黄的油菜花吧?上周五,是我们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标志着九九已尽、仲春伊始。古语道:“九尽桃花开,春耕不能歇。”当前,我省小春主产地区将陆续进入收获季节,即将进入秸秆露天焚烧的敏感期。事实上,秸秆露天焚烧产生的废气中含大量的烟尘,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当然也对我们的空气质量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我省坚持疏堵结合,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几大重点区域签订了联防联控合作协议,压实目标责任,在秸秆焚烧敏感期,多部门联合执法,实行黑斑倒查制度,秸秆禁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年,我们将在往年秸秆禁烧经验基础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抓好今年的秸秆禁烧工作。
一是坚持源头防控。农业部门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减少秸秆产生量;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拓宽秸秆“五化”渠道;持续推广综合利用技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切实从源头减量。
二是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全面落实秸秆禁烧防控主体责任,特别是压实县、乡、村、组四级责任,做到守土有责,尤其紧盯周末、节假日、夜晚等重点时段,紧盯城乡结合部、道路沿线空旷地带等重点地区,“落实第一责任人、抓好第一道关、严防第一把火”。因工作落实不力,发生秸秆露天焚烧导致污染天的,对相关领导干部,该约谈的约谈,该问责的问责。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电视、广播、标语、微信、手机短信等多种途径,向群众广泛宣传秸秆禁烧的法律法规、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和途径,在全社会营造“不愿烧、不敢烧、不想烧”的氛围。进一步强化学校尤其是乡镇学校对学生秸秆禁烧方面的宣传教育,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有关要求。
四是加大巡查力度。在秸秆禁烧敏感期,加强禁烧管控和巡查力度,生态环境、农业农村、住建、城管、应急、公安等部门加强联合执法,在重点时段对重点区域加密巡查,严防“第一把火”,严惩违法行为,形成高压态势。对发现的典型问题,及时曝光。
五是加强科技支撑。今年,我们将推广使用红外遥感、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等手段,争取生态环境部卫星影像数据的支持,形成“空中+地面”“人防+技防”的立体巡查体系,及时发现并制止焚烧苗头。组织科研院所每天分析研判大气环境形势,及时发布全省空气质量和重点城市未来14天空气质量预报,支撑秸秆禁烧防控工作。
🔹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推动成渝地区跨界河流联防联治,建川渝跨省常态化生态补偿机制
🔹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建议支持西部低碳转型
🔹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改善空气质量, “十四五”力争21市州城市全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