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士四川行:“双碳”达标,院士支招!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大考,作为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和资源大省的四川如何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达成?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报告会暨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行活动上,九位院士在听取了四川碳达峰、碳中和的情况介绍后,纷纷建言献策。

在16日的碳达峰碳中和院士专题对接会上,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与相关院校、企业、单位负责人围绕全省探索“双碳”目标实现路径展开了讨论,虽然四川是全国人均碳排放量最低的省份之一,但是依然面临节能降碳空间不足、产业低碳转型任务艰巨、化石能源消费仍有较大需求等困难和挑战。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康振生院士就表示,四川作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在考量“双碳”目标的时候要不断巩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稳定现有森林、草原、湿地、耕地、冻土等固碳作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康振生院士:

在我们的每一寸大地上面,都有很多的碳汇工厂,一草一木都是,通过农业的生产过程,选一些高效利用自然资源的新品种,加强碳汇,从而促进我们碳达峰、碳中和。

而来自广东省院士联合会的刘人怀院士则直接将自己的低碳工厂放在了成都,通过他发明的一种叫噬污酵母的微生物来解决厨余垃圾。

广东省院士联合会会长刘人怀院士:

这个酵母能在又臭又脏的环境里面把它(厨余垃圾中)有用的淀粉糖类变成酒精、工业油脂全变资源,一吨餐余垃圾的产值可以达到700多块钱,做得好可以做到一千,而且全是低碳、零排放。

“零碳成都”开启未来能源利用新方式

其实早在2017年成都就被批准为国家低碳发展试点城市,在成都双流区,不少建筑的屋顶和外立面都装有发电玻璃,可以说每一栋这样的建筑都是一所小型的光伏电站。

发电自用,多余的可以储存起来,这个工厂自己构成了一个微电网供能系统。如今,成都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微电网被建起来,它们一个个并连起来后,就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绿色能源生态。不只是生产清洁电能,全新打造的“智慧能源大脑”还可以实时掌握每一家企业的用电情况,进行合理分析,提高用能效率。

国网成都天府新区供电公司互联网

办公室主任何冰:

通过这些数据,对我们用户的用能情况进行分析,为客户下一步的能效管理提供一个建议,引导用户去节能减排。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它的碳排放情况进行计算和分析。

数据显示,全省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达到53%,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水电装机和发电量、天然气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国家优质清洁能源基地。下一步,四川将紧紧围绕能源生产和消费做文章,推进能源生产低碳化、能源消费电气化,持续优化产业、建筑、交通结构,做强智力、产业、科技、金融四大支撑,推动全省梯次有序达峰。

来源:四川观察

🔹 探秘蝴蝶花园,这场研学之旅美妙无穷!

🔹 绿色先锋丨高调秀出正能量的“环保婶婶”

🔹 红色血脉 “绿芽”梦想 赤水河畔的志愿行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