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极端气候风险进一步加剧!《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发布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1)》(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气候系统变暖仍在持续,极端天气气候风险进一步加剧。中国气候风险指数呈升高趋势,2020年中国气候风险指数为1961年以来的第三高值。

破“纪录”的7月

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24.4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3.2%;全国共出现4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河南等地出现极端强降水;华南大部、江南南部及新疆等地高温日数多;多省区市遭受强对流天气袭击。

尽管全国平均降水量偏多,“但是分布不均,有的地方多,有些地方少。”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副研究员魏科说。

对大陆各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降水量进行统计发现:今年7月,我国的降雨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郑州、石家庄、上海徐家汇和杭州都刷新了7月最多降水纪录;而江南、华南和西北多地则降雨偏少严重,尤其是西北,甘肃、宁夏、新疆多地更是降雨偏少达到80%-100%。

随之而来的是高温酷暑。7月,我国西北和东北是两个气温偏高最为严重的区域,尤其是西北,新疆、甘肃、青海、宁夏、陕西比往年气温高2-4摄氏度。

7月下旬盛夏期,台风“烟花”成了东亚地区的季风汇聚点。“烟花”为1949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首个在浙江省内两次登陆的台风,在我国陆上滞留时间长达95小时,为1949年以来最长。

全球变暖影响加剧

《蓝皮书》指出,20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1850年-1900年平均值)高出1.2摄氏度,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3个最暖年份之一,是20世纪初以来的最暖年份。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副主编巢清尘说,由于海洋变暖加速,全球平均海平面加速上升。1990年-2020年,全球海洋热含量增加速率是1958年-1989年增暖速率的5.6倍。全球海平面的平均上升速率,从1901年-1990年的1.4毫米/年,增加至1993年-2020年的3.3毫米/年。

冰冻圈方面,全球山地冰川整体处于消融退缩状态,1985年以来消融加速。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阿尔泰山区木斯岛冰川和长江源区小冬克玛底冰川均呈加速消融趋势。2020年,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西支末端分别退缩了7.8米和6.7米。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明显。”巢清尘说,1981年-2020年,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呈显著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年增厚19.4厘米;2004年-2020年,活动层底部温度呈显著的上升趋势,多年冻土退化明显。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蓝皮书》指出,随着全球变暖,高温、强降水等极端事件增多增强,中国气候风险水平趋于上升。1961年-2020年,中国极端强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极端低温事件减少,极端高温事件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明显增多;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登陆中国台风的平均强度波动增强。

巢清尘表示,从当前研究看,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气候系统的不稳定,平均气温升高使极端高温等事件发生概率明显增加。理论上讲,气温每升高1摄氏度,大气的持水能力会增加7%,会导致强降水事件增多。

魏科指出,除了极端高温,全球变暖也增加了全球极端天气的强度和频率,并且使得极端天气在不常出现的区域出现。“这种变化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生活了,2021年初的极寒天气、春季北方反复的沙尘暴、初夏武汉苏州的龙卷风和大风、夏季河南的极端暴雨,今年灾害天气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2000年,大气中CO2浓度达到360ppm,比工业革命前高30%,到2021年中期,大气中CO2浓度达到415ppm以上,这比工业革命前高45%以上,比过去80万年任何时候都高,甚至会是过去300万年-500万年以来的最高值。”魏科强调。

来源:中国环境报


🔹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重塑生态体系,呵护高原湖泊

🔹 四川提出让城市建设融于自然,把公园城市“搬”进空间规划

🔹 暗访、调研、督导……这些党政领导身体力行抓环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