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绿色低碳高质量新底色——四川贯彻落实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精神六年间
“处理速度要快!”1月3日,泸州江阳区黄舣沱集中停泊区,“川集38”号刚停稳,船长陈伟将1只黑色塑料袋拖上旁边的垃圾接收船。
20多天前,四川首座水上绿色服务区——四川(泸州)水上绿色服务区在该停泊区挂牌运营,为过往船只提供水上垃圾污水全接受、全免费等服务。
水上绿色服务区挂牌,是四川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为永葆母亲河生机活力主动担当作为的一个切片。
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六年来,四川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紧扣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断绘就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底色,谱写美丽四川的时代新篇。
做好“加减法”,筑牢生态屏障
昔日渣场,今日游乐园。
不到两年,自贡大安区张家坝的张化渣场,经历了从“城市脓疮”到生态公园的蝶变。此前,这里曾连续两年被列为国家移交四川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案例。
直面问题,铁腕修复的背后,是四川牢固树立上游意识与责任担当,是努力为子孙后代留下一江清水的庄重承诺。六年来,特别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四川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始终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
高位谋划,高点推动。2016年1月,省委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会议,明确建设长江经济带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随后,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逐一标注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7年,四川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高位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落地落实见效。
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始终。
污染防治做“减法”。2016年以来,先后启动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八大战役”,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污染治理“4+1”工程、长江“十年禁渔”等专项行动。2020年,率先在全国设立河长制省级联合推进办公室,与周边省份实现联合环保执法常态化和环保暗访督查常态化。
生态修复做“加法”。2016年以来,四川全面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陆续实施长江、嘉陵江等重要江河生态廊道建设和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2016年至今,全省生态修复贷款发放额超过1400亿元,居全国前列。
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至去年底,全省1.6万名退捕渔民实现上岸,完成211家化工企业搬、改、关和重组。去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0%,比2016年高3个百分点。在去年10月份的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前20名城市中,四川8地上榜。
“双碳”引领,转换发展动能
2021年12月16日,金沙江银江水电站建设现场。
一声令下,数十辆装满石料的大型工程车辆卷起数米长的烟尘,奔腾的江水在此停下。今后,银江水电站每年将发电16亿度,为攀枝花市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的13.5%。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坐拥富集清洁能源资源的四川如何落子?2021年12月2日,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提出把我省清洁能源优势用好用足用活,着力打造在全国大局中有影响力、对四川发展有支撑力的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
新动能、新优势,在转型升级中不断积累。临近元旦,宜宾市长江边的李庄古镇游人如织。打了半辈子鱼的王明均,两年前告别漂泊不定的水上生活,在政府帮扶下翻新老屋办民宿,每月收入近2万元。江面上,曾经四处飘荡的油烟和“啪嗒啪嗒”的噪音不复存在。水清了,鱼多了,沿岸兴起休闲景观和民宿。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六年来,特别是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以来,“5+1”现代工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加速成势,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不断涌现。在成都,累计建成各级绿道5034公里,建成35条“四态”融合示范特色街区。2021年上半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602.72亿元,比2016年同期增长71.7%。
新动能、新优势,在创新驱动中持续汇聚。
迄今,四川已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9个,组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7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增至2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达185个。2021年,科技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首次迈过创新型经济体门槛。
新动能、新优势,在节能减排中展现力量。2020年,全省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4.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0.2个百分点。放眼“十三五”,四川单位GDP能耗累计减少17.4%。
“双圈”联动,拓展发展格局
2021年12月12日,一列满载木料的中欧班列通过“快通模式”抵达成都,标志着“铁路快通”业务模式在成都国际铁路港落地。
1月1日0时10分,成都海关所属锦城海关为零度低温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出口泰国的一批铝制罐成功签发四川首份RCEP原产地证书,关税从以前的9%下降为0。
进出口通道提速、降费的背后,是四川以长江为纽带,抢抓各种战略机遇,联动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加速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持续发力。
谋划早。2017年,四川与相关地区共同发起参与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2018年,川渝两地签订《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四川的“朋友圈”越来越大,随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发展瓶颈不断突破。
行动快。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随后,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决定》,提出聚焦“一极两中心两地”的目标定位。两年来,随着议定事项顺利落地实施、规划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完善、重点任务加快推进、重点区域率先突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势见效。
破难题。着眼发挥作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的战略纽带作用,四川依托长江黄金水道,统筹铁公水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蜀道难”变“蜀道通”。如今,进出川大通道达38条,其中铁路11条、高速公路24条、水路3条,天府国际机场通航,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量突破1.5万列。
逐梦长江经济带,四川经济成绩单令人振奋:2021年,四川经济总量有望迈上新台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见到新成效、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民生改善得到新提升……
一个更绿、更新、动力澎湃的四川长江经济带,正以崭新的姿态腾飞。
来源:四川日报
🔹 赔偿7400余万元!这个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签订🔹 一年,3500万人次参访!是什么地方这么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