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第一批)丨宜宾市三江新区“三生融合”提升发展效能
案例12
宜宾市三江新区“三生融合”提升发展效能
案例背景
宜宾市三江新区是四川省首个省级新区,位于长江、金沙江、岷江三江交汇处,承担着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使命。三江新区坚持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理念,统筹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严格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加强长江岸线资源保护,依托生态红利“引进来”国际职教、智能装备等新经济业态,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发展转型升级。2020年三江新区在全省4个省级新区中均居第1位,“显山露水、山水相融”的城市特色逐渐彰显,市民幸福指数持续提升,成为宜宾市的科教高地、人才高地、新兴产业高地和开放高地。
▲三江新区长江岸线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滨江公园)
主要做法与成效
坚持“严、保、重”
夯实绿色生态
一是生态修复严治理。开展长江岸线生态综合治理,投资25亿元,完成环长江生态治理临港段23公里的建设,构建水清地绿天蓝的绿色生态廊道;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全市首例搬迁企业土壤污染治理项目,对2000余亩的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
二是改造提升保自然。加大白塔山、龙头山保护力度,遵循“四不三原”(不挖山、不拆房、不毁田、不填湖,原生态、原文化、原乡村)原则,尊重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脉络,利用古树、池塘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村庄固有的乡土气息,新建、改扩建白沙堰公园、龙头山竹文化公园等城市周边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16个。
三是基础设施重体验。实施美居改造、文化振兴、绿道提升、基础提升、安全保障五大工程,开展道路景观改造、慢行系统体验、服务驿站建设三大行动,联动竹文化公园、三馆(市博物馆、市文化馆、市科技馆)、水街,打造“四位一体”文旅体验游区域,高标准建设龙头山城市森林公园。
坚持“转、控、推”
推进绿色生产
一是产业体系转模式。全面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天原化工、华电发电厂等10余家长江沿线企业“退岸入园”或关闭;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智能轨道交通、智能终端和以科教研发、港航物流、国际会展、现代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4+1”绿色低碳产业体系。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进出口增长62.4%,在全省4个省级新区中均居第1位,核心区临港经开区获批国家消费类电子产品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国排名由2016年的79位提升至35位。
二是准入审批控源头。强化源头把控,严格环境准入条件,对项目生产情况、产排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仅引入符合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一、二类工业企业。目前已入驻世界500强企业6家、中国500强企业12家、上市公司26家。
三是能源消耗推清洁。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打造绿色园区。2020年,园区清洁能源使用量为8.1万吨标准煤,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5%,其中,天然气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65%,电力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29.8%。
坚持“倡、分、还”
倡导绿色生活
一是出行模式倡低碳。充分发挥新区锂电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推动全域电动化替代,加快布局建设充电桩、智慧停车场等电动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全省推行绿色智能出行;积极引导群众出行乘坐智轨和公交车,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模式。
▲宜宾智轨
二是垃圾处理分类别。引进工程垃圾处理专业团队对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积极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激励机制,依托原有垃圾中转站,建立垃圾集中分类点,增设垃圾中转站5个,垃圾集中分类点261个。
三是秸秆处理还农田。建立区、街道、村、社四级秸秆禁烧监管网络,成立各级巡查小组,全区落实网格化工作人员726人;积极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机制,采购秸秆粉碎机72台,用机械的办法将秸秆粉碎还田,结合自然还田方式,有效提高秸秆还田效率。
🔹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波:从三个问题中,解读如何让天府大地“绿”更浓
🔹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