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七月上半月多地将现臭氧中度污染,如何治理防护?

盛夏已至,又到了一年当中人们户外活动最密集的时候,各地空气质量如何呢?


生态环境部:

七月上半月多地将出现臭氧中度污染过程

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7月上半月全国空气质量预报会商结果显示,截至7月15日,我国大部扩散条件良好,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但是,受气温升高影响,华北局地、华东中北部、成都平原、四川盆地局地、陕西关中地区等地可能会出现臭氧中度污染过程。


臭氧

“地球保护伞”还是“隐形破坏者”?

除PM2.5等颗粒污染物外,臭氧也是评价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那么到底什么是臭氧污染?又有何危害呢?

臭氧是氧气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常温、常压下无色,低浓度下无味。在距离地球表面20~50千米的高度有一层臭氧,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但是在近地面,臭氧就换了一副面孔。当臭氧浓度最大8小时均值超过每立方米160微克,就形成了臭氧污染。近地面高浓度的臭氧正是目前大家关注的污染之一,它对人体有害,不仅是健康杀手,同时还会造成农作物的损失。


臭氧污染是如何形成的?

据生态环境部通报,今年1到5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臭氧平均浓度为1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了8.7%。臭氧污染是如何形成的呢?

臭氧并非直接来自污染源的排放,而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在太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的产物,是典型的二次污染物。

氮氧化物以及挥发性有机物是产生臭氧的两种“原料”。挥发性有机物的来源既包括以植物挥发为主的天然源,也有各种人为活动导致的人为源,比如石化化工、工业涂装等工业过程排放;机动车尾气和油品蒸发排放;装修、炊事、干洗等生活活动排放。氮氧化物排放主要来自各种燃料在燃烧过程中的排放,包括火力发电、工业锅炉和窑炉、机动车使用等。


我国哪些地方、什么时间

最易发生臭氧污染?

我国臭氧污染的空间和时间分布都不均匀。在空间分布上,80%左右臭氧浓度超标的城市分布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和汾渭平原,与PM2.5污染较重的城市分布基本重合,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臭氧浓度也相对较高。

在时间上,5月至9月是我国绝大多数城市臭氧污染相对集中的月份,主要和这段时间阳光充足、辐射较强、白天温度较高有关。


臭氧污染易对身体

造成哪些伤害?如何防护?

当下炎炎夏日,正是一年当中臭氧污染最严重的时间段。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臭氧污染将给身体健康带来哪些危害?又该如何做好防护措施呢?

专家介绍,如果近地面空气中的臭氧浓度过高,很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的炎症病变,出现咳嗽、头疼等症状,还会对皮肤、眼睛、鼻黏膜产生刺激。臭氧会破坏皮肤的屏障功能,引发皮肤病,出现黑斑等。其中三类人群对臭氧特别敏感:

儿童是臭氧暴露风险最高的群体。孩子经常在户外活动,大部分时间进行较为激烈的活动,因此儿童也更容易患哮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病,接触臭氧,可能会加重哮喘。

活跃在户外的成年人,因为身体活动会使人呼吸得更快、更深,在活动过程中,臭氧会深入肺部,容易造成伤害。

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因为患有这些疾病的人通常比不太敏感的人更早感受到低浓度臭氧的影响。


对于个人防护,尽量采取以下几条措施:

● 臭氧一般出现在中午,下午两三点钟达到峰值,这段时间最好减少外出及室外活动,并减少室内通风换气的次数。

● 如果不得不外出,敏感人群需要做好防护,戴上帽子、眼镜及口罩等防护产品。

● 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自身免疫力,也会适当减轻臭氧对人体的损伤。


生态环境部:

加大结构调整实施减排工程,防治臭氧污染

同时生态环境部也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就是细颗粒物与臭氧的协同控制。将通过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等结构调整,以及实施减排工程,来全面推进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这两种污染物的减排工作。


来源:央视新闻


🔹 四川新闻联播|若尔盖:守护母亲河,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 非法收购小熊猫?四川公布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 2021年全国生态质量指数为59.77,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为“二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