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川出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构建“四区九带”生态修复格局

近日,《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实施。《规划》构建出全省“四区九带”生态修复格局,提出八大生态修复分区主要任务,部署了十项重大工程。



《规划》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明确以山水本底为依托,以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构建“四区九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四区”即横断山保护修复区、秦巴山保护修复区、川东平行岭谷保护修复区、乌蒙山—大娄山保护修复区;“九带”即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赤水河。
  按照“气候区划—地貌分异—流域分区—生态系统类型”的区划体系,《规划》将全省划分为8个生态修复分区,分别是:金沙江上游高原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雅砻江中上游高原湿地水源涵养与高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区、岷山—大渡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区、金沙江中下游—大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修复区、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修复区、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与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区、成都平原人居环境提升与川中丘陵水土流失防治区。
  《规划》聚焦生态修复重点区域,部署了10项重大工程,分别是:金沙江上游高原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雅砻江中上游高原湿地水源涵养与高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岷山—大渡河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金沙江中下游—大凉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土保持修复、黄河上游若尔盖草原湿地水源涵养生态保护和修复、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长江上游水土保持与岩溶石漠化综合治理、成都平原人居环境提升与川中丘陵水土流失防治、长江黄河上游生态网络建设、生态保护和修复支撑体系建设。
  《规划》提出,到2035年,全省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将实现根本好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广泛形成,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城乡一体的生态网络基本建成,蜀风雅韵的魅力景观系统全面呈现,“和谐、安全、高效、协同、美丽”的国土空间新格局基本构建。


来源:四川日报


🔹 黄河入川水流长,沿河岸边生态美

🔹 各地无畏酷暑,提“气”增“质”抓落实

🔹 压责任督落实!各地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