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读懂大运之城的生态密码
千年前
杜甫寓居成都时
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千古绝句
千年后
从大运会主体育场向西北眺望
200多公里外的四姑娘山依旧清晰
△大运会主体育场与远处的雪山。新华社发(嘉楠摄)
随着近年来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在成都
年均70天能够“开门见山”
整座城市就像一个“大公园”
🌳🌳🌳
作为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
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生态密码
隐藏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
今天
我们跟随“在成都”栏目的镜头
以将要举办大运会开幕式的
东安湖体育公园为起点
一起寻找大运之城的生态密码↓
△大运会主体育场及主火炬(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沈伯韩摄
🌳🌳🌳
漫步东安湖体育公园
在“一湖一环、七岛十二景”中
享受晨露与晚风
△清晨的东安湖体育公园。新华社发(嘉楠 摄)
河湖分流、控源截污、水生态修复
是东安湖至清水质的三大“法宝”
近年来 东安湖中
发现了被称作“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
这种生物对水质要求极高
其在东安湖“安家落户”
是对成都生态环境转变的高度认可
东安湖体育公园
包含主体育场、主火炬塔、主新闻中心、
多功能体育馆、游泳跳水馆和小球馆......
这里既是大运会的核心场馆区
也是成都的一张生态新名片
🌳🌳🌳
东安湖以北约25公里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是“全网顶流生活博主”的主场
△大熊猫“金宵”。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大熊猫“和花”。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而东安湖向西北100公里
位于龙门山脉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彭州片区
将建设成为“生态绿肺”
生态屏障功能逐步彰显
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成就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彭州片区拍摄的高山杜鹃花。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
东安湖以南40公里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已成为成都新晋地标
白天
可进山探寻珍稀植物
夜晚
可登山体验“摘星辰”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泉驿段)拍摄的珍惜植物香果树。香果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是我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成都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公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从城市边界进化为“城市绿心”
🌳🌳🌳
从东安湖西行20公里
是成都的母亲河——锦江
△俯瞰流经成都市主城区的锦江一角。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通过治理
锦江流域优良水体率
从2016年的69%
提升到2021年的100%
△众多鹭鸟栖息在成都市锦江中。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众多水鸟栖息在锦江高新区段生态鸟岛上。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俯瞰活水公园的人工湿地塘床生态系统。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锦江公园“精品绿轴”建设持续推进
正在展现“一江锦水、两岸融城”的
都市滨水公园形态
🌳🌳🌳
漫步街头
随处可见的城市绿道
是成都市民健身休闲的新场所
公园城市
让成都市民获得更友好的运动环境
🌳🌳🌳
2023年
成都计划新建天府绿道800公里
新建“回家的路”社区绿道200条
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200处
借大运会东风
成都正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示范区
△流经中国西部博览城和西部(成都)科学城的鹿溪河。新华社记者 刘坤 摄
△环卫工人在成都北湖生态公园的北湖中清理水草(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增进民生福祉 重视便捷宜居
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使这座公园城市更幸福
△余志朋(右一)在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徐堰河湿地公园里约着三家亲友休闲露营。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读者在成都中信书店读书,书店半藏于水下,四周被碧水青草环绕。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市民在成都市江滩公园散步。新华社记者唐文豪摄
△村民在郫都区青杠树村油菜花田里玩耍。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在生态优先前提下实现经济发展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生态价值不断转化
也为这座公园城市带来新的活力
△成都市天府新区官塘村一家田园餐厅。新华社记者唐文豪摄
△夜游锦江。新华社记者唐文豪摄
🌳🌳🌳
十天后
大运会开幕
位于成都大学的大运村
也处处融入了“低碳”理念
△位于主媒体中心、大运村等多个场地的“低碳魔方”
喝完的矿泉水瓶、易拉罐、咖啡杯等废弃品
“低碳魔方”即刻对废弃品进行扫描分析
并生成碳积分小票
凭小票可兑换相应的大运会礼品
△采用根据空气动力学设计“冷巷”理念的成都大运会运动员村生活服务中心,能够在炎热的夏天保持良好的通风。新华社记者康锦谦摄
△大运村里负责大运会交通保障的新能源公交车。
即将举行的大运会
将为探索这座公园城市的“生态密码”
提供新的线索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