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努力绘就巴山绿、蜀水清、天府蓝的美丽画卷

7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广元市考察了翠云廊古蜀道,了解当地推进历史文化传承、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重视四川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后不久,2013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抗震救灾会议上指出,突出生态环境保护。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要求,以生态恢复、环境治理、生态补偿为抓手,持续推进生态修复,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2018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生态环境地位独特,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一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写好。”生态文明建设是久久为功的事情。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位置,扎实推进节能减排、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污染防治、国土绿化、生态建设,让四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美丽城镇和美丽乡村交相辉映,美丽山川和美丽人居有机融合,充分绽放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多彩人文之韵,谱写美丽中国四川篇章。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市三江口考察,听取当地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介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也是守护好中华文明摇篮的必然要求。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要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造福长江中下游和整个流域。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就四川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对于兼具“文化”“生态”两个元素的翠云廊,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有什么深意?传递着怎样的信号?四川广播电视台记者专程前往国家生态环境部,采访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钱勇。

钱勇说,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翠云廊的原因,有四川重要的生态地位,其传递出的信号简单来看是“要传承弘扬生态文化”,更深远来说,则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四川省委省政府牢记殷殷嘱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树牢上游意识,扛起上游责任,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努力绘就巴山绿、蜀水清、天府蓝的美丽画卷。

——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及时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传达学习。省委专门作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省委十一届、十二届历次全会都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系统部署。成立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和生态环保督察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专题工作会,推动全省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走深走实。同时,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环保督察并实现两轮督察全覆盖,创新开展川渝跨界流域联动督察,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工作目标绩效考评和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对工作排名靠后、环境质量改善不力的市(州),由省政府进行约谈,倒逼各地各有关部门扛牢上游责任。四川在中央组织的2019年、2020年、2021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均被评为“优秀”等次。

——生态文明“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基本形成。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等制度,制定修改环境保护条例等12部地方性法规规章,出台9项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与贵州、云南同步出台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和决定,与重庆同步出台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决定。在全国率先编制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在全国率先试点自然资源“三维登记”,建立完善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实现21个市(州)全覆盖。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更加显著。紧紧围绕大气和水环境污染两块“硬骨头”,坚持铁心布置、铁面检查、铁腕执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发生历史性变化、水环境质量发生根本性变化、土壤环境质量发生基础性变化。2022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5%,重污染天同比减少8天,实现“双下降”;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9.5%,排名跃居全国第2位,创近20年来最好水平,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达到Ⅱ类,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的成都府河水质2020年达标,属近20年来首次达标;持续治理修复和管控土壤污染,新增危废利用处置能力114万吨,全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96%以上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农村污水处理率走在全国前列。

——生态空间保护不断优化、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增强。全面实施河湖长制、林长制,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87万平方公里,全省近三分之一的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科学推进高质量国土绿化,全省森林覆盖率达40.2%,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85.8%。推进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取消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和生态脆弱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打造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两张靓丽名片,连续多年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持续开展长江“十年禁渔”,四川现有野生大熊猫1387只、占全国的74.7%,大熊猫已从濒危降为易危,全省9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省委、省政府印发美丽四川建设战略规划纲要。深入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创建数量位居全国第3、西部第1。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优势更加明显。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格执行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连续多年开展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专项排查整治,持续关停、淘汰一批落后企业和过剩产能。全面推进国家清洁能源基地和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构建以水电为支柱、水风光多能互补的低碳能源体系,建成千亿立方米级天然气(页岩气)产能基地,绿电生产量和消费量占比均超过80%,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不到全国的3%,水电装机容量居全国首位,天然气产量居全国首位,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认真落实“双碳”战略,印发《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全国首份专项行动方案),将碳排放约束性指标纳入省政府目标绩效考核。推动近零碳排放试点园区建设,有序推进碳排放权、用能权交易,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7.4%,人均碳排放在经济体量最大的10个省份中最低。

蜀道古柏,穿越千年;生态智慧,生生不息。

2022年,反映四川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纪录片《生态秘境》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当晚在央视纪录频道黄金时段播出,收视率创新高,多家中央媒体转发报道,得到各方肯定和社会广泛赞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依据纪录片制作的宣传片《川生万物》在会场播出,获得国际社会积极评价。纪录片的广泛传播,面向国际国内讲好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四川故事,以点带面反映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美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四川实践落地的一个生动案例。


来源:中国环境

🔹 省政府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 研究部署省政府党组贯彻落实举措
🔹 钱勇:践行总书记嘱托 建设美丽四川🔹 给地方“体检”“开方”,大气攻坚提“气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四川生态环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