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联播丨聚焦保护修复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2023年四川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日前走进阿坝州和绵阳市,探访记录我省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举措和经验,展现生态保护护航高质量发展成效。
此次活动为期3天,以“依法保护青藏高原,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为主题。由多家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走进阿坝州的藏羌村寨、湿地森林,切身感受生态持续向好的优美环境。
四川新闻网记者 卢永洪:漫步在坪头村,村民相当热情好客,环境优美,特别适合来康养度假。这里是真正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而就在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中,我省七地入选,阿坝州则是今年我省唯一成功创建的省辖市州。过去几年间,阿坝州的岷江源等一批湿地通过实施生态护堤、人工种草种树等系列保护措施,成功升级为“国家级”湿地。
岷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 茸措纳么:(下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完善监测体系、强化管理职能,搭建宣教平台,探索绿色生态优势转化和构建高原生态价值新路径。
在九寨沟自然保护区,通过糯米灰浆、苔藓培养移植等创新修复技术,景区内火花海和裸岩生态修复得以完成,让大美九寨“涅槃重生”。
九寨沟管理局科研处处长 王琦:我们的地灾监测系统、森林防火系统、游客管理系统就是为了最大地保护整个景区的生态安全、环境安全和游客安全,这些系统最终集成在一起就是我们的智慧景区。
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实践,同样体现在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地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实施了反偷猎与保护网络化、监测巡护等保护策略,逐渐建立起完善的保护管理体系。
四川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高级工程师 赵联军:我们最早把无人机、地理信息系统3S技术用到我们的保护中来,也最早把DNA技术作为大熊猫数量和家庭遗传结构(的分析),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我们在野外管理的效率。
不仅是技术支撑,生态保护与修复还需依靠健全的法治体系。近年来,我省加快推动生态环保立法进程,实现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城环资委分党组书记、副主任委员 杨晓明:先后通过了《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还有《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把我省涉及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的一些重要问题,都纳入到法制轨道,督促政府和全社会都来学习宣传贯彻。
来源:四川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