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车ofo的3年:从疯狂烧钱到命悬一线
◆疯狂背后,必然是理性回归。
正解局出品
前两天,已经静悄悄好久的“ofo小黄车”订阅号,突然更新。
而最让人震惊的是:头条推送的不是自家的产品、服务,而是一篇关于蜂蜜的文案。
随后,“职人社”创始人黄海均以戏虐的口吻发了一条朋友圈“动动手指,帮帮职人社”,配着下面这张图片。
还有网友质疑,ofo推送的蜂蜜文案,其实是广告,这款蜂蜜可能还是“三无”产品。
对此,很多网友“表示理解”:人家接广告,也是为还大家的押金。
ofo小黄车,是共享单车最早发起者,估值一度超过200亿人民币。
如今,却沦落到靠公众号上卖广告赚钱,实在让人惋惜。
然而,3年多来,共享单车野蛮生长的争夺战,在大量玩家死亡之后,才进入最终的对决。
1. 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
ofo颓势早已露出苗头。
2018年9月,凤凰自行车把ofo告上法庭,要求支付6800万元货款,并赔偿逾期付款违约损失近190万元。
10月,有媒体报道,ofo退押金最长时间,从10个工作日延长到15个工作日。
进入10月后,ofo被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海淀区人民法院等多个法院的多个案件列为被执行人,涉及执行标的5300多万元。
10月底,甚至传言ofo开始准备破产重组方案。
不少网友提醒赶紧去退押金
ofo到了这步田地让人格外唏嘘。
ofo可以说出身高雅。
ofo创始人戴威来自中国最顶尖学府、中国最难进的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研究生时,他拉了4个北大不同学院的同学,组成创始人团队。
2015年6月,他们以一篇热情澎湃的公开信《这2000名北大人要干一票大的》,推出了ofo共享计划——北大校园版的共享单车。
在北大校园ofo最早提出“共享单车”的概念
也许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大的名望,不到半年他们就连续拿到了Pre-A轮、A轮融资。
而A轮1500万正是来自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在之前,朱啸虎已经投了滴滴、饿了么等一批独角兽科技创业企业。
可见,在专业人士的眼中,ofo也许就是一个独角兽企业。
ofo创始人团队均为北大学生
2016年是ofo最顺风顺水的一年,完成5轮融资,其中一笔融资高达1.3亿美元,连投资过Facebook的尤里·米尔纳也成为投资方。
而到2016年10月,ofo已经覆盖全国200所学校,在20多个城市有团队,订单超过2000万,日均使用次数超过了50万。
2. 10辆ofo 9辆坏
在一次对戴威专访中,这个90后,用了他那个年纪根本没有经历过的一个词汇“打仗”,“速度你不可能慢”,“你必须得快”。
其实,那个时候,ofo似乎已经进入一个漩涡。
ofo虽然先走一步,但开始一年多时间里,它一直做的是校园共享单车。
后来的重要竞争对手——摩拜,一开始就把目光瞄准整个城市空间。
而更恐怖的是,这种模式被迅速复制到各地,共享单车在全国野蛮生长开来。
绿色的酷奇单车、小强单车,浅蓝色的小蓝单车、小鸣单车,黑色的黑鸟单车、酷玩单车,红白色的哈罗单车(后来新出的是蓝白色)、龙城单车……以至于有人调侃,共享单车这个领域已经容纳不下新玩家了,因为颜色不够用了。
官方统计数据,到2017年7月,全国共有共享单车运营企业近70家,累计投放车辆超过1600万辆。
面对拥挤的同行者,你只能奔跑。ofo也不例外。
拿到大笔投入后,立即开始了跑马圈地。
2016年11月,ofo在北京宣布,启动“城市大共享”计划,在北京城市公共空间开展服务。
据说,不到半个月,日订单就超过150万,成为继淘宝、天猫、美团等之后,中国第9家日订单量过百万的互联网平台。
到12月份后,ofo进入成都,厦门。
ofo还率先发布海外战略,在美国旧金山、英国伦敦展开试运营,布局新加坡。
在2017年头一个月,ofo一口气杀入33个城市,基本完成主要一二线城市布局。
ofo为支撑这种快速扩张,还使用了一招:尽可能降低单车成本。一辆摩拜造单车成本超过2000元,而ofo主打轻便型单车,成本只有两三百块。
可“甘蔗哪有两头甜”,ofo单车损坏率要高很多,甚至有段子说“10辆ofo 9辆坏,还有1辆骑不快”。
面对并不算友好的用户体验,ofo后续不得不对单车进行升级
3. “投ofo的时候不知道这么烧钱”
跟随疯狂扩张而来的是,烧钱补贴。补贴像“黑洞”一样吞噬着海量资金。
中国市面的共享单车品牌几十上百,但其实,很早就表现出双寡头的格局:更早起步的ofo,起步晚但更早进入公共道路的摩拜。
也许是因为ofo比摩拜晚了约一年进入城市公共道路,所以,在一段时间里,用户总量、用户活跃度摩拜都占有优势。
无论是ofo攻擂,还是摩拜守擂,免不了交手。
而补贴大战,又是中国互联网科技公司最熟悉、最擅长的战术。像团购大战、网约车大战,更为悠久的电商大战,都是如此。
同样,ofo、摩拜选择了补贴战。
2016年9月后的半年里,ofo获得约6亿美元融资,摩拜融资也有4亿美元左右。
粮草弹药到位后,两家立马开打。
2017年2月24—26日,摩拜、ofo都推出免费骑活动。
2月28日,双方又推出充返活动,充100得200元左右,优惠力度罕见;
3月3日至5日,摩拜再推出全国免费骑活动,随后ofo跟进,表示“你骑车、我买单”。
更狠的是,摩拜、ofo针锋相对推出骑单车赚红包的活动,也就是说,使用单车不仅不花钱,还能赚钱。
但ofo因为存在技术漏洞,有人曾经一天获得上万元的现金红包。
大战正酣时,有人估计ofo一天亏损达2500万元。
ofo和摩拜针锋相对的充值活动
退出ofo后,朱啸虎感慨,“好的需求,完全是靠自发、靠口碑产生出病毒式的传播。靠烧钱起来的,基本都是伪需求”。“投ofo的时候不知道这么烧钱。”
4. 政策边界不断明确
共享单车野蛮生长,监管方面也从乐见其成,到不得不出手。
在ofo大本营北京,到2017年底,各类共享单车投放量已经达到235万辆,但道路停放区单车容纳量仅为120万辆。
在上海,2017年2月时,共享单车投放量大概是45万辆,但仅仅半年,就达到150万辆,其中,ofo投放70万辆,摩拜50万辆左右。而据测算,上海实际需要共享单车在60万辆左右。
这种共享单车投放极度饱和的状态迅速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二线城市。
共享单车霸占公共出入口、人行道、盲道、非机动车道,乱停乱放,成了很多城市管理的头痛问题。
一些城市甚至还出现共享单车“围城”的极端状况。
2017年8月,上海叫停市区共享单车投放,之后3个多月里,北上广深、南京、杭州等12个城市陆续禁止共享单车投放。
不少城市还出台共享单车后续管理的配套政策,上海要求运营公司按照投放量的5‰配备运维人员,相应共享单车厂家成本将增加60%以上。
由于ofo车损坏率高,为了保持市场占有率,ofo甚至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违规继续投放单车。
另外,还对共享单车押金存放进行规范。共享单车企业不再能随意挪用用户押金,也少了一块收入来源。
5. 该为过去的疯狂买单了
好好的共享单车行业,最终被厂家自己玩坏了。
2016年下半年后,共享单车就陆陆续续开始“死亡”。
而其中最讽刺的就是悟空单车。2017年1月7日,在重庆首发,在当年6月13日就发布声明,停止对外运营。
从上线到死亡,还不满半年。而众所皆知,重庆是山城,单车很难有用武之地。
连最基本市场现实都不考虑,可见商家之浮躁。
今年3月,摩拜用户发现,原本优惠价格2元/月的骑行月卡已经恢复为原价20元/月,季卡也从5元/月调整为60元/月。
ofo用户也发现,免费联名卡以及1块钱购买月卡的活动也取消了。
一个重要原因是,潮水退了,钱没了。
今年三四月后,已经没有多少资金流入共享单车行业了。
4月,摩拜率先“卖身”美团,实际作价27亿元美元,美团另外接手10亿美元债务,创始团队“出局”,其中,就包括爆文《摩拜80后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提到的胡玮炜,其实,并不那么风光。
而相互印证的是,美团在招股说明书里表明,摩拜在4月4—30日的26天时间里,共净亏损4.07亿元。也就是说,摩拜每天净亏损为1565万人民币。
可见,共享单车有多么烧钱。
至此,摩拜找到大靠山美团,背后还有腾讯。
ofo在官方发布的融资情况,最新一笔,时间是2018年3月13日。
可是,企业生存就必须有钱。曾经有投资人“逼”戴威签投资合同,而今不再有人愿意给他新的投资了。
早期最重要的投资人朱啸虎,也套现离场。走后,还不忘说一句:我以后不再投烧钱的项目。
今年5月,巨头滴滴伸出“橄榄枝”,发出收购邀约,但被ofo拒绝。
ofo被爆出一度向阿里借钱给员工发工资。而早在今年5月,有媒体报道,ofo欠供应商12亿元左右,城市运维欠款也近3亿元。
就在ofo接这单疑似蜂蜜广告前两天,打开摩拜APP,用户看到的是路易威登展览广告。
曾经站在风口的共享单车,而今考虑的,恐怕真的应该是万科那句话“活下去”。
上周,ofo在很长时间之后,终于开了一场全员大会,戴威在会上说:“ofo不会倒闭,其他都有可能。”
摩拜也开始做广告赚钱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3年时间,共享单车行业野蛮生长,又转瞬坠落。
已经进入最危急关口的ofo,不亚于躺在ICU里的病人。
但中国有句老话:置之死地,而后生。
但愿ofo能挺过这一关。
对消费者来说,双寡头比一家垄断,总归要好。
洗牌之后,回归理性,也才是共享单车行业新的起点。
商务合作 QQ:3312347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