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林」半个世纪前的那场真实武术擂台对打

c2000
2024-09-01

1954年的港澳擂台比武,由“南拳”白鹤拳陈克夫对阵“北拳”代表太极拳吴公仪。当年,这场武林盛事不仅轰动港澳乃至东南亚侨界,甚至催生了梁羽生、金庸等武侠小说宗师,为随后几十年武侠小说、影视产业的繁盛奠定基础。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178s1g9kt&width=500&height=375&auto=0




半个世纪前

轰动香港的两大拳师比武


1954年1月17日,香港发生了一件白鹤拳弟子陈克夫挑战吴家太极掌门宗师吴公仪的大事,立即震动了港澳武坛和一般市民大众。比武只进行了两回合,战果为双方不幐、不和、不败。两拳师握手言欢。逾万观众立时掌声雷动,表示赞成,跟着双方门徒表演本家武艺,白鹤拳和太极内功,继续还有红伶演唱,由马师曾、红线女、何非凡、新马仔等演唱粤曲,直至散场。


此战虽然不足半小时,但不单令吴家太极植根港澳,广传东南亚及美加地区,并且引发了近时二十年的武术热,催生了新派武侠小说,可谓影响深远。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香港与澳门,各种武学派别林立。

这其中,50多岁的香港吴家太极社掌门吴公仪独当一面,他是北方太极拳大宗师吴家第二代掌门鉴泉的长子,香港鉴泉太极拳社主持,其长子吴大揆,在广州佛山一带与人交手,所向披靡,战绩显赫,父子二人可称过江猛龙。因他曾受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聘请,出任军校学生部及高级班太极拳教官,因此有“黄埔教官”之称。吴公仪对此十分得意,对外宣称“从北方走到南方,未逢敌手”。

但这句话触动了当时“南拳”代表,在澳门有“武林闪电手”美誉的白鹤派名师陈克夫的神经,陈克夫年富力强,曾习西洋拳击,本是白鹤的少壮派人物,与年近花甲的吴公仪不同辈份,可自此之后,两人争论不休,继而隔江在报纸上展开骂战。最后,双方都认为,必须来一次比武一决胜负,事件才能终结。

随后,当年澳门知名人士、也是澳门前任行政长官何厚铧的父亲何贤出面调停。当时,香港石硖尾发生大火,损失惨重。于是,何贤希望借助这场比武,一方面化解武林恩怨,另一方面将比武转化为慈善活动,将比赛门票收益全数拨充善款。在何贤、马万祺等澳门慈善家大力促成下,吴家终於答应由公仪亲自出战。双方在律师见证下签下“生死状”,同意“拳脚无眼,各安天命,若有差池,互不追究”,在澳门新花园泳池擂台比武决斗。


1954年“吴陈比武”轰动一时,澳门新花园泳池擂台旁人山人海。


比武消息传出后,立即成为港澳报纸的头条新闻,并掀起热潮,整个东南亚的华人社会都非常关注。港澳两地赌盘广开,入场劵被黄牛党迅速炒高。香港向来禁止公开比武,乃改在澳门新花园。

比武大会万事俱备,但迟迟未获澳门总督史伯泰拍板签批。原来,“吴陈比武”未开始,就已经轰动东南亚。在澳门政府办公室里,各国电文、信件如雪片飞来,一致反对比武,理由是在文明社会不应该有“合法杀人”这回事。史伯泰受到国际舆论压力,一直不敢签批文件。担心比武可能腰斩,何贤非常着急,找来陈克夫商议。陈克夫于是向何贤保证不会打死对手吴公仪。若自己不是吴公仪对手,也会顺势跌倒在台,以保住性命。何贤赶紧谒见史伯泰,汇报陈克夫保证不打死人的办法,并强调比武为慈善筹款。史伯泰这才批准。

比武当日,澳门的大小酒店客似云来,会场门票一早售完,不少是自香港专程而来。与会者多是武林及社会上有名望的人士,如杨澄甫座下四大弟子之一,以铁指闻名的董英傑,鹰爪门宗师陈子正高足刘法孟,西洋拳高手李剑琴与名伶马师曾、红线女、新马仔、邓碧云、芳艳芬、张瑛,富商何贤等。而且特由澳门总督夫人剪綵,绿村电台做现场直播。


比赛採用西洋擂台,原定比赛六个回合,每一回合五分钟。大会鉴於并无先例可援,由每位高手公证先行试招,议定不得起高脚过膝,吴陈二人先行签“生死状”,电影制片家吴九出动了三架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同时拍摄,可谓前所未见。


是日,陈克夫穿白西洋拳服,双肩搭深色毛巾,高大潇洒;公仪穿传统中式长袍,个子不大,却有谦谦儒者之风度,但脱下长袍,即以健硕身形引起全场一片哄动。第一回合开始公仪用“七星势”,快步跳跃,陈克夫则採用白鹤拳对敌的双手向前架式,互相对峙。陈先攻,用游斗之法,一触即退,保持距离,不让吴近身施展太极的长处。吴于稍探陈虚实后,便採用以静制动,等对手一近,就击其前臂麻穴,双手轻如打棉花状态。战至不久,吴穿破陈的护手,击中陈面,陈立即使出白鹤拳的“豹子连环手”密集进攻,猛攻十多招,拳拳打近吴面部,逼吴至绳边。吴闪身出绳间,瞬间以“翻身撇身捶”挂击,陈鼻部中拳流血,吴连环追击,双方以中路架式对打。由於陈鼻流血不止,染满白衣,评判主任何贤急忙鸣锺。这个回合本来应是五分钟,只打了两分钟就停。休息时何贤见陈血染征袍,问他还继续否?陈表示流鼻血并不要紧,休息后可继续再战。


第二回合,陈仍採取急攻战略,吴则减少走动幅度,以逸待劳,陈绕步走了半圈,即使出“白鹤兜罗手”闪电击中吴的腰部,但吴的太极最善於小圈子贴身短化,不单没有受伤,反而借力抽空左手,右手使出“肘底见捶”击中陈的胸部,跟着重击陈右前臂,致令陈右手失去战斗能力,不得不高脚踢吴。吴以陈此举乃属犯规,於是以牙还牙,用“左分脚”反击,中裁判见两人似乎都动了真火,生怕再打下去会出事,有违慈善本意,即由评判主任按锺叫停,此回合只打了一分钟。经评判团紧急商量后,决定战果为双方不胜,不和,不败而告终,结束比赛。


太极白鹤双方的目的已达,不需再强分胜负,吴陈於是握手离场,皆大欢喜。回到香港后双方都大摆庆攻宴,互相邀请对方参加,双吴(吴肇锺、吴公仪)杯酒言欢,握手搭脚拍照留念,公仪、大揆笑不拢嘴,吴肇锺、陈克夫亦谦谦微笑,为筹得大笔善款,造福镜湖医院病者而乾杯。




香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端?


现在比较统一的看法是,在香港复兴的武侠小说应归于新派武侠一派。而香港新派武侠的开山鼻祖梁羽生开始执笔,却是由于香港武术界的一场比斗,否则“香港武侠史”可能就是另一番风景了。


梁羽生后来回忆,“吴陈比武”仅3分钟,却引发了他写武侠小说30年。

1954年,香港武术界太极派和白鹤派掌门人双双约定在澳门新花园擂台比武,以决雌雄。梁羽生有感于此次比武,并受香港《新晚报》主编罗孚先生的邀约,在该报上连载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后有金庸成就一代“武林盟主”,耍尽武侠小说的诸般“套路”,登上武侠小说的最高峰,后继者必须另创新招才能称雄。于是有古龙以偏取胜,“仗剑江湖载酒行”,推陈出新自成一体。




要参与并发现更多精彩讨论

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 ● ●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c2000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