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初心 | 人文守护者日记:你的平安,是我最深的牵挂!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人文学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全院师生同心协力、共克时艰,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全面落实各项防控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手抓好疫情防控,一手抓好教学科研,全力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
凝聚在一起,
用行动诠释人文人的责任与担当
学院党委对本学期党建工作提出总体要求和规划,要求各支部针对疫情细化本学年工作计划,进一步落细“三会一课”常态化制度化工作,突出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力争党建服务有品牌、支部建设有特色。
当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的警钟敲响时,人文学院党委将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疫情战斗的强大攻势,动员党支部和广大师生党员将党旗插在抗疫第一线。
党委迅速召开网络线上会议,研究部署学院疫情防控工作,迅速成立综合协调、宣传教育、后勤保障三个疫情防控工作组,细化明确疫情防控工作举措。全院从寒假模式转入工作模式,从一般模式转入攻坚模式。
第一时间将防疫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实,分学生、教师两组摸排学院1979位师生动态。学院有教师201人,存在省外教师多、退休老教师多的情况。学院积极应对,一对一电话落实摸排到人,并每隔2天一对一电话联系关心教师生活、教学、科研等情况。
全院班主任、导师、辅导员在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高效、快速、实时掌握每位学生动态和健康状况。学院启动“学院-年级-班级-学生”四级联动信息日报制,对全院学生情况进行逐级摸排、逐级汇总,逐一传达学校防控要求,推出“辅导员说”栏目,围绕“家国情怀”“时间管理”“压力缓解”等主题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此外,学院各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努力加强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引导和舆论宣传等工作。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防疫工作,冲在防控第一线,服务在一线。学院领导班子和行政老师20余人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针对除夕夜2位教师从湖北返金的紧急情况,学院党委副书记第一时间关注与关心,第一时间送去防护物资,在隔离期间多次通过电话协调生活保障与心理疏导,隔离一结束,又关心该教师出国访学事宜。学院值班领导多次为居家隔离的教师和留校学生送去日常物资、食品及防护口罩。
“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街道和社区是基层第一线!”接到社区志愿者招募令,第一时间人文学院党员教师纷纷报名,参加社区防疫工作,增强一线防控力量。学院党员教师胡伟在参加志愿活动时表示,纵然“疫”情严峻,但心是“热”的,要用责任与担当共同抗击“疫情”。
学院行政党支部召开视频会议,统一思想,将支部成员划分为教师信息摸排、信息发布、教学工作等多个工作小组,积极统筹应对疫情防控对学院教学、科研的冲击,并进一步落实落细防疫工作要求。教工各支部充分发挥党支部在疫情防控期间战斗堡垒作用,高质量开展本月“党员固定活动日”,心系学生,情牵教学,结合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需求、文献阅读与检索以及毕业论文写作、考研备考等方面,深入开展与师生对话教学调研活动。
胡伟、张英萍、赵凯莉三位党员教师组成“防疫心理辅导加油站”,为教师和同学提供心理辅导与专业支持。张英萍老师还参加学校网络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开展心理援助QQ服务,用专业知识,在疫情期间面向师生及全省抗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和普通群众提供心理支持服务。
在战“疫”一线,人文学子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积极响应党团号召,志愿投身便民服务、秩序维护、宣传报道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178班金艺成,报名参加红十字会志愿者,协助公安人员进行来往车辆内人员的体温测量。
汉语言文学186班邵美祺,与身为退役军人的父亲一同抗“疫”,在塔山社区志愿服务期间,一天拨打200多通电话,耐心询问并安抚社区每一名在外地人员的心。汉语言文学192班金舟迅,协助小区物业,排查外来人员情况。
汉语言文学197班徐煌,志愿在社区门口卡点值守,对进出居民进行体温测量与登记,并借助高音喇叭往返街道进行防疫宣传。
历史学192班周洋洋,志愿协助村长进行人员的地毯式排查;记录人员健康状况、急需物资领取状况等;协助乡里的志愿者服务队,在元宵节为村口站岗的志愿者送晚餐。
(学生在做志愿服务)
停课不停学,
落笔有情的人文在线课堂
作为冲A学院,人文学院老师纷纷主动适应变化,拥抱变化,转变教学方式,补齐教学短板,聚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防疫期间持续推动学科“创优争A”持续贡献力量。
分管教学副院长吴述桥,虽目前在美国访学,当疫情发生时,积极应对疫情对教学的挑战,通过网络及时与学校部门、学院班委、教师联系讨论,聚焦学生学习效果,探索疫情当前新文科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
本学期学院共开设课程210门,现已有183门开展线上教学。“课上幽默风趣,课后作业也有很好的评语,学习效果很好,线上教学充实有新意,上课效率高,课后作业反馈迅速”,一直关注疫情的人文教师景盛轩,早在接到通知前就已着手准备线上教学。尝试多款授课工具后,他发现“腾讯课堂”平台的线上答题功能完善,根据电脑统计的数据和时间,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感觉屏幕里的老师更可爱了!”人文学院的同学小吴说,“突然发现了宅家上课中的乐趣。”
(景盛轩老师在上课)
(景盛轩老师在课堂上念诗)
(学生上网课的打卡、评论)
同样没有直播经验的王文胜最关心的是语音和屏幕共享功能。他在同事的推荐下,采取QQ群直播方式,抱着一颗要成为“主播”的心,他先建了一个临时QQ群,试验这两个功能,达成效果后便通知学生,在线上开展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几次网课体验后,学生的听课效率显著提高,课堂井然有序,互动频繁。”
线上教学也是年轻老师“涨粉”的机会,“发现老师也有很可爱的一面,就感觉我们的距离没有那么远”,“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会经常问是不是听得清,眼睛累了就闭上眼听一听老师朗读等等,和我们语音对话,就感觉很贴心很温暖,尤其是对自己本身就比较喜欢的老师,好感度蹭蹭蹭往上涨”。在课后,人文学院的同学们毫不吝啬地表达“爱意”……
(学生对网课的评论)
学校从2月1日起,开设一批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共计24门通识课和专业课。陈国灿、邱江宁、张磊、刘昌玉、傅惠钧、黄沚青等多位人文教师积极予以支持,在这个非常假期中,开设了《江南古镇与水乡文化》《京杭运河诗文讲读》《敦煌文学艺术》《西方古典文明》《修辞学与语文教学》《汉语词汇与文化》六门课程,供学生修读学习,选课学生数达5691人。
“学习在这里不是狭隘的概念,这不仅包括往常的在校学习,也涵盖了自身能力的提升和课后学习。”人文学院教师刘昌玉表示,在疫情期间,确保安全是第一位,但学习也不能停止。“利用5G时代的福利,进行新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也是必要的。”他秉承课程宗旨“不丢下一个人”。选拔助教,在QQ群内进行全天候指导。此外,刘昌玉还开展“在家与爸妈一起学习”专题活动,在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加深亲情教育。
(刘昌玉老师在上课)
(学生对网课的评论)
学院本学期研究生33门课全部建立课程QQ群,布置课程预习或阅读资料任务,筹备建立预答辩小组QQ群,用视频开展预答辩工作等。寒假战“疫”过程中,学院充分利用信息平台、网络社交平台等工具,及时了解老师们的课题申报材料准备情况,精心组织校内外专家开展在线指导申请书撰写、评审等工作,共收集200余条专家修改意见,打磨基金项目,完善科研计划,紧抓学科建设,共有38位老师拟申报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共有10位老师拟申报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选题征集。
执行院长李圣华统筹新形势下创优争A工作。
积极推进学院的学科建设,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2019年度浙江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优结果,其中,浙江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流动站,被授予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世界史学科申博工作得到学校全力支持。学院将扭住世界史申博的关键点,进一步凝练方向、优化人员、补齐短板、突出优势,细化落实申博工作任务目标,推动世界史申博工作落实落细。
爱是桥梁,
“抗疫前线”人文人的独特赞歌
落笔有情,人间有爱。抗疫期间,人文人积极响应校党委号召,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以实际行动诠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与担当。
人文教师以文字为载体,寄托对战“疫”的信心与祝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人文学院退休教授裘樟清创作诗歌《拟武汉的宣誓》,用诗歌传递力量,鼓励共同战胜新冠肺炎,且诗歌由浙江新闻客户端制成音视频发布。自今年1月以来,他陆续写诗作画10余份,鼓励全国人民同舟共济,战胜新冠肺炎。
(教师 裘樟清)
(裘樟清的朋友圈)
儿童文学作家、教工党员常立老师与画家Amber合作完成儿童绘本“病毒简史”,以科普知识作为背景,同时绘画极具设计感与艺术性,助力儿童防疫的行动。“这只是一个浓缩的体现,知识的多少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了解病毒与人的关系,学会如何更好地防止病毒再来,比如不吃野味、注意卫生”,《钱江晚报》对此予以报道。
(教师 常立:左一)
(绘本局部图)
王生国老师与同伴一起,5个日夜加紧赶制歌剧片段《我似苔花微,也要吐烨妍》。歌词改编以第一人称自表,以展现英雄的真情、平凡人的担当。这歌是赞歌,是灾难来临时的鼓劲歌,歌剧整体庄重、雄伟,有英雄气,真诚、细腻、动情,唱出了对一线抗“疫”英雄的崇敬与感佩,致敬战“疫”英雄。
(教师 王生国)
疫情来袭,发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专业优势,学院组织老师积极参与浙江省文联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主题创作作品的征集,目前被困湖北老家的付建舟教授提交《关于加强浙江省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的建议》,探索“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浙江模式。汉语言文学162班董港伟与外国语学院教师杨沁合作参与《齐心抗疫天常蓝》的作词,以“浙师版防疫主题曲”道出对全国为疫情奋战的人们的祝福。
点击下方链接,收听“浙师版防疫主题曲”
与此同时,人文学子积极发挥学科特长,为抗“疫”前线贡献出一份特殊的力量。自2月10日起,崔军锋老师鼓励并指导历史学专业192班同学撰写人文版“疫情日记”,希望他们能树立学习历史、研究历史、记录历史的理念。这些文字在班级公众号“九二共史”中展出,后来发表至天津出版社公众号“三冬文史”的疫情日记专刊。字里行间,他们在默默地为中国加油,为所有人加油。
(发表至“三冬文史”的人文版“疫情日记”)
积垒土以筑战“疫”城墙,中文系76级院友邱爱华全家动员,从法国巴黎发出20000个医学专用口罩,空运至金华婺城区红十字会,其中4000个定向捐助母校,为战“疫”添上了特殊的“一砖一瓦”。
(院友 邱爱华)
2014届研究生院友王托移,通过顺丰邮寄,捐赠100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给人文学院,将牵挂化为传递战“疫”接力棒的动力,反哺母校,奉献社会。
(院友 王托移:右一)
院友、金华市外国语学校金义分校校长李武南,给同学们写下温情寄语,希望他们在疫情当下,体味人世况味,感知人间疾苦,积累阅历,获取向上生长的力量。
浙江婺剧团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演员、院友陈美兰,演唱婺剧戏歌《抗疫必胜》。歌曲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热播,以声传情,抒发人们对抗“疫”的信心与决心。
(院友 陈美兰)
-用心刻录声音 讲好人文故事-
文字 | 吴佳仪 王洁图片 | 由本人提供 编辑 | 王洁责任编辑 | 吴佳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