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初心 | 傅惠钧:结师缘 铸师魂——他和学生的故事讲不完

傅惠钧教授为人文学院申博成功作词、谱曲并演唱的《北山行》中的有这样两句话:“立人先须人自立,身正方可正人身。”其中体现了他对为师者的理解,对自身的策勉,也有对人文师生的共同期许。



傅老师从教45年,入职浙师大中文系也已28年,其间担任学院教学院长长达15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默默耕耘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岗位上。尤其对本科教学情有独钟,从讲师直到二级教授、博导,从未停止过给本科生上基础课。


傅老师在2019届毕业典礼上致辞


“亲切而严谨之学者,简朴而浪漫之诗人。”这是2018级研究生肖洋眼中的导师形象,也是许多弟子和老师们对傅老师的共同印象。


一路走来,有不少人问傅老师,你最在意什么成果。是论文、著作?还是项目、奖项?他说,这些固然重要,但他最在意,也最骄傲的,是学生


书法:师缘



“我的人生主场在课堂”


前几天,傅老师在朋友圈中分享了他的“备课感言”:


“明早给本科生讲‘汉语修辞研究’,这是讲了几十年的课程。下午修改讲稿。正好把最近所写的《语文生活例话》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以增加一些生活的气息。


多年的讲课,养成了一个习惯,总希望把最近的思考带进课堂。这既可避免重复的乏味,也觉得能无愧于学子,同时也从讲台上增加一些研究的灵感和动力。


前不久,填写国家重大招标项目申报书时发现,自己这两年发表的文章很少。但自以为没有浪费时间。主要是考虑到站讲台的时间,不会太久了,要格外珍惜,写文章的机会应该会更多些。于是决定把‘现代汉语’‘汉语修辞研究’‘修辞学与语文教学’等几门本科课程重写讲稿,重制PPT。且把‘修辞学与语文教学’建成MOOC。把时间主要花到这上面去了。


浙江万里学院讲学


备完课,翻看了这两年的备课成果,新制‘现代汉语’PPT 970余张,‘修辞学与语文教学’470余张,‘汉语修辞研究’550余张,总计2000余张;网络课程58讲480分钟的录像。是不是‘成绩斐然’啊。


有朋友说我,你这也太不划算了,这么大的工作量,只是为了最后讲一次或几次。我说值!这是致敬课堂最好的方式!


淡泊而宁静的讲台,让人有些不舍。”


这淡淡的话语里,我们看到了傅老师对课堂深深的敬畏和浓浓的情感。


教授课堂:面向全院教师上公开课


傅老师上大学前便有中学教学的经历。大学毕业后,任职于金华教师进修学校,在教学和研究中,他渐渐体悟到为师的意义和乐趣,立志“此生当一名好老师”。这期间,曾多次拒绝去政府机关工作的邀请与商调,只为圆他的“教师梦”。


1992年进入师大至今,傅老师一直站在人文教坛上,从未间断。先后为本科生开设基础课和选修课6门、研究生和博士生课程5门


“实、活、新”是傅老师对于教学始终如一的追求。


“实”,主要在教学内容的提炼上,傅老师认为,一门课程的内容受制于培养方案、课程目标,仅有的课堂讲授时间,必须讲所当讲。同时,他还认为,大学的课堂必须把学生引向课外,只有在课外辅以大量阅读、研究和实践,才能学得扎实。


用婺剧曲调谱写《题八咏楼》并与王加丰教授合作奏唱


“活”,包括内容上和方法上的“活”。对于那些学术界存有争议的问题,傅老师往往不轻易给结论,让学生学会思辨;在方法上,讲求艺术,讲求互动,傅老师认为,互动不一定是问答,讲授中的互动,同样重要,要用富有情感和逻辑的语言把学生引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从学生眼神中就可了解,他是不是在跟你交流。


“新”,也关涉内容和方法,傅老师的课程在讲授内容上追求研究性和创新性,力求把学生引导到学术的前沿,即使是基础课,也是如此。比如现代汉语课中,他跟学生讨论的语病现象,多是他自己研究的成果。他还常把生活中的语言,引入课堂,作案例来分析,如教学楼标语暗含的语言奥秘,师生共作藏头诗的修辞理据等等,让课堂变得格外鲜活生动。傅老师的讲义,不断“再版”,便是“求新”的驱动。至于方法上的求新,从傅老师的新建网络课程,便可真切感受到。


在清华大学给博士生开讲座


课堂上,傅老师特别关注学生的表现,作有针对性的指导,当遇有在某一方面表现不凡的学生,常会持续关注、引导。比如,在一次对话教学中,大一的郑莎同学提问质疑“汉语语法‘配价’没有四价”的结论,让傅老师眼睛一亮,不读前沿研究的成果是提不出这样的问题来的。傅老师当即与郑莎QQ“互粉”,为其答疑解惑,一路关心直至毕业,最终,郑莎圆梦北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专业。再如池夏冰同学大一时的一次富有独创性的课程作业,引起了傅老师的注意,他了解到她的人生目标是当一名学者型老师,便帮她设计四年的学习计划,长期关注这位同学,指导她的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和研究课题,直至把她送到华东师大教育学专业,硕博连读。如今,她成了宁波大学文学院的一名教师。类似的例子,几乎每届学生都有。


池夏冰赠送的教师节礼物



“教学、科研互动是保鲜课堂的法宝”


傅老师在给青年教师的讲座中说:“要经营好自己的学术领地,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品格。鲜活的课堂,精彩的课堂,必定是以强大的科研作支撑的!


在汉语历史词汇语法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


傅老师科研的主要领域是语法修辞,并且打通研究。复旦大学陈望道的关门弟子宗廷虎教授称他的“大语言修辞”理论是“对陈望道修辞思想特别是其中‘内容与形式’关系理论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他在长期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治学特色:材料与方法并重,本体与应用兼顾,共时与历时结合,打通学科界域,以开阔的视野把握汉语的规律。”(见《浙师大学报》)关于科研,傅老师一直坚守自己的认识,他说:“对于学术,我始终怀有一种虔诚与敬畏之心,未敢有半点亵渎。因而对于前辈‘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为学精神深为钦佩并诚心效法。在浮躁的学术空气和功利的学术评价中,努力寻求一份内心的平静,更多地享受学术的快乐。”因而他特别赞赏朱光潜的为学态度: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明清汉语疑问句研究》后记)


在商务印书馆参加北大版《现代汉语》再版研讨会


傅老师一贯主张,教学与科研应该互动前行。他的许多课题来自教学,而研究的成果,又回馈于教学。科研是他教学的源头活水。他说,他的几乎所有研究成果都给本、硕、博学生讲授过。有的成果便是在讲授中形成的。比如给本科生开设的几门选修课程,便是如此。90年代开设的“教师口语艺术”,每讲一遍,就修改一遍,反复打磨,讲授四轮之后,完成了专著写作,《中国教育报》发表署名文章,称该书“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教师口语艺术的理论体系”。《修辞学与语文教学》也是经历同样的过程完成研究的,该书出版后,复旦大学宗廷虎教授评价称,这是“新世纪出现的一部学术性与应用性兼具、富有鲜明特色的力作”,多位学者撰写书评给予好评,该书获得省哲社优秀成果三等奖。“汉语修辞研究”的课程在给本科生反复讲授、修改达十几轮之后正拟整理出版。而《明清汉语疑问句研究》是完成国家项目研究后,用于硕、博士课堂的,该书获得了省哲社优秀成果一等奖



傅老师这种教学理念和实践,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学生的研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傅老师说,他曾多次带本科生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让他们在大会上报告研究成果,多获得专家好评,有的论文还被收入年会论文集。



“管理主要就是服务学生”


1999年5月,傅老师开始担任中文系副主任。12月,中文、历史两系合并成立人文学院,傅老师担任教学院长。在15年的教学管理中,为学院的教学改革与规范,倾注了心力。傅老师说,各项工作,用力最勤的是专业建设,因为他认为,学生成长的根本依托,就是专业。他和学院班子、系主任以及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抓住这一时期高校发展的大好时机,着力打造专业品牌。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世纪初成功进入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专业,在完成建设周期后,领衔申报国家特色专业获得成功,继而又升级为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不错过一个可能发展的重要机遇。


在北京参加学术会议与蒋绍愚师及刘敏芝师妹在一起


在多轮建设中,针对高校大众化背景下各高校齐奔“综合”的现实给传统师范专业造成的冲击,逐渐形成了以突出师范性为主要特征的专业改革思路。傅老师强调:“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要真正姓‘师’!”认为师范专业教育,只开设几门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的师范类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业评价、二三课堂、实践环节、教育环境等各个方面着力,要营造“师范文化”。在全员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以“三师三全”为核心的培养模式,“训练师艺、培养师才、铸造师魂、成就名师”,成了专业建设努力的路径与目标。桥梁性课程、经典诗文诵读、师范技能月、十项技能考核、教授课堂、博士课堂、教学技能竞赛、教学奖惩条例、普通话测试、《人文教坛》等一系列举措,卓有成效。而获益者,主要就是学生。这一改革,在国家专业认证中得到评估专家的肯定和赞赏。


在北京大学参加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年会


在各项教改活动中,傅老师总是身体力行。比如“桥梁性”课程,傅老师亲自开设了“修辞学与语文教学”“语文规范化与语文教学”两门课程,前者还完成了专著的写作和慕课的建设(傅老师称,这一项目让他将教学、管理和科研有机地统一了起来);师范技能培养方案亲自起草把关,参与考核;教授课堂则亲自开设示范课;经典诗文诵读,亲自作词作曲,并与班子成员及师生同台诵唱;《人文教坛》担任主编,全面参与组稿、写稿与审稿,最后结集出版。


在省高校优秀教师表彰大会现场


在管理工作中,傅老师另一着力之处,是对青年教师的培养。1999年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是制定人文学院“老带青”的若干规定。从制度上确立了老教师帮带青年教师的传承模式。傅老师有个观点:青年教师必须在前三年内站稳课堂。不然,不利于长远发展。第一批接受帮带的教师就有叶志良、王侃、王国均等,分别接受王嘉良、金永汉、王尚文等老教授的指导。由此,逐渐形成传统。傅老师直接结对帮带的青年教师就有多人,接受过帮带的青年教师,如今多成了教学骨干,有的成了学校的中层干部。此项制度,后来推广到了全校。另外,听课评课、教授课堂、博士课堂等都在培养青年教师中起到重要作用。


青年教师入职时作为老教师代表发言并领誓


在管理工作中,傅老师还带领教师们对一些教改项目作了专题探索,如专业提高班、对话教学、三级论文制等,都在探索中取得了成效。《中国教育报》《浙师大人文学院毕业生站得稳》为题作了专题报道。


傅老师主管教学期间,对新专业的建设也投入许多精力。在学院上下共同努力下,先后申报成功旅游管理、对外汉语、戏剧影视文学和人文教育等四个专业,其中三个专业,因基础扎实、管理规范,先后独立发展为学院。新专业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说,也是给学生创造更多的选择机会。说到这些年的管理工作,傅老师动情地说,没有学院班子的信任和支持,没有众多富有情怀的老师,包括系主任、学科教研负责人和教务办老师等,是很难取得成效的。



“为师之乐莫过于此”


傅门弟子常说,傅老师既是经师,更是人师,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


学生为傅老师庆生


2004级研究生王丽玲,博士阶段就读于中国社科院,毕业后便到首都师大任教,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她说,没有傅老师在关键时候的鞭策,下不了考博的决心,而没有他的倾心指导和帮助也不一定能考上


王丽玲原来特别喜欢文学,机缘巧合使她走进语言学之门。傅老师为了唤起她对语言学的兴趣,便从文学语言引入,指导她的第一篇语言学论文便是《张爱玲小说中色彩词的运用》。这篇文章使王丽玲初步摸索到语言研究的门径。


王丽玲说,在读期间,傅老师三次带她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并每次都报告论文。她说:“参加会议,能使我对本领域学术圈有更鲜活的认识,可以听到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和思想,可以感受到学术理论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这对我启发特别大。”在会议讨论中,每有积极表现,便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她说,这对她的成长很有影响。工作后,“我和学生相处的方式也深受傅老师的影响”。


与毕业生在一起


在2010级学生胡静敏眼中,“傅老师是对我人生影响巨大的老师”。她在《我在师大的七年——可爱可敬的人文教师》这篇博文中写道:“傅老师一步步引导我怎么做学术。我的每一篇小论文他都花大力气帮我改,他看我论文、改我论文花的时间已经完全超过了我写的时间。”在傅老师的指导下,她的毕业论文获得校优。师生合作的论文刊发在《汉语史学报》上。


带研究生去香港参加学术交流


在她眼中,傅老师是温暖的大家长。“傅老师很希望我在学术上再前进一步,甚至给了我机会,让我参加各种大型的学术活动,让我认识学术界德高望重的教师。当他三番五次跟我提起读博的事,而我迟迟下不了决心的时候,我总觉得心怀愧疚。最后我还是违背了他的意愿,走上了工作的道路,也许也放弃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舞台。傅老师反过来安慰我说:‘我把你们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所以从家长的角度看,也该让你们选择自己想要的路。’这句话直接让我在他的办公室里抹眼泪。”


她说,“在生活上,傅老师教了我们很多人生道理,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教育我师兄的那句话:‘做好眼前的,未来的一切也就不期而至了!’正是这句话让我踏踏实实地过完了研究生生活,也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


傅老师的篆刻


在她眼中,傅老师是可爱的艺术家:“他给鱼做生态循环系统,做根艺,做笔筒,篆刻;自己作词谱曲演唱;关注每一朵雪后盛开的鲜花,阳台上每一种植物的生长……,而他手中的那把走到哪里都跟着的壶,则是他的独特标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傅老师说,有一件事让他甚为感动。2012年教师节,刚进入研究生三年级的曹波给他发来一份非同寻常的节日礼物,是一份题为《师父教导我的点点滴滴》的文档,有30多页,记录了她与老师两年多时间里在学业、为人等方面交流的点点滴滴。文档这样开头:“我和傅老师的师生缘从2010.3.25电话的那头开启……”且引一段如下:


“2010.10.8 爬山、聚餐


入傅门有个‘规矩’,每届新生到来之际,老师都要带着同门去登尖峰山,登完山请入室弟子吃饭。


傅老师与学生一起登尖峰山


登山时,听师兄、师姐都叫老师为师父,我也改了口。师父知道我前些日子已独自来爬过,且好另辟蹊径,便说‘做学问也要这样’。


回来时去师父家的路上,师父笑言吴迪的孩子气时,说我‘很干练’。


聚餐时,讲到人生道路的选择,师父说,‘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的一句‘子路式’的问话,令席上同门很诧异,师父却并不觉得唐突,讲起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其中说到,1981年《光明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对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师父影响不小,关乎后来的道路选择,题目是《人的一生只能做好一件事情》。现在看来,至少这三年,我得跟着师父做好一篇论文。


师生同台诵唱经典诗文


师父要求我们,每天至少要读50页学术文章,两周汇报一次。预先告知,学位论文的选题,需要在选定的方向中自己寻找。说发现问题,是研究的基础。”


毕业时,曹波在傅老师家的告别聚会上,地道地唱起了傅老师家乡的民歌《老老嬷》,令全场泣不成声……


上完现代汉语课,初阳文科班上同学送给傅老师的留言本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用一生书写一个“师”字,傅老师和学生的故事讲不完!每当回忆起和学生的点点滴滴,他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这种快乐,就像是山间的泉水,潺潺流淌,从不间断!”


王尚文老师题字



-融媒体中心 出品-

-用心刻录声音  讲好人文故事-
往期热文↘



文字 | 沈进 吴佳仪
图片 | 由本人提供
编辑 | 王珏
责任编辑 | 吴佳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